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數據採用生産法核算。一季度生産法GDP增長率公佈後,一些人對其與支出法GDP增長率之間的匹配性提出質疑。長期從事國民經濟核算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13日對此進行了解釋。
根據生産法核算,也就是從各産業部門增加值的角度進行核算,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
支出法GDP核算則是從最終需求,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需求角度核算。由於我國尚未正式建立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制度,人們往往利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財政支出、貿易差額等指標來觀察季度最終需求的變化。一季度這些統計指標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這樣,一季度我國生産法核算的GDP增長率明顯回落,但有關需求統計指標增長率卻明顯加快。一些人據此提出,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長率似乎應該是明顯加快的,從而與生産法核算的GDP增長率的變動趨勢恰好相反。
許憲春解釋説,在季度經濟分析中,人們經常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替代居民消費,用財政支出替代政府消費,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替代資本形成總額,用貿易差額替代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但這些對應指標在內涵上存在明顯區別。
例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銷售給居民住戶的零售額,以及銷售給企業、事業、行政單位的零售額,而後者不屬於居民消費;政府財政支出包括投資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和經常性業務支出,而只有經常性業務支出屬於政府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兩部分,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實際上只與其中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相對應;貿易差額只包括貨物貿易差額,不包括服務貿易差額。
許憲春強調,一季度支出法GDP真正構成指標的增長率,明顯低於替代指標的增長率。
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明顯低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9%,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現金支出實際增長9.3%。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推算,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不到9%。
政府消費實際增長率遠低於財政支出增長率。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財政支出中的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增幅較大,經常性業務支出增幅較小。初步推算,政府消費實際增長率只有8%左右,遠低於34.8%的財政支出增長率。
資本形成總額實際增長率遠低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去年底以來,工業去庫存化特點十分明顯。受此影響,一季度全部存貨同比呈較大幅度負增長,使得資本形成總額實際增長率只有7%左右。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實際增長率為較大幅度負數,與貿易差額增長率趨勢相反。一季度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平均匯率上升4.56%,此外我國服務貿易處於逆差狀態,這使得儘管按美元計算的貿易順差名義增長53.6%,但按人民幣計算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實際增長率卻是較大幅度的負數。
許憲春指出,這些決定了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長率並不高,與生産法GDP增長率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同時,支出法GDP增長率也是明顯回落的,與生産法GDP增長率的變動趨勢一致。
“有關需求統計指標與支出法GDP構成指標在內涵上存在明顯區別,在增長率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不能簡單類比和推算,否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許憲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