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5月19日電(記者劉毅非、周立權)自上世紀50年代陵園建成以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就成為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許多市民不止一次地來到這裡接受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面對長眠於此的革命英烈立下過誓言。陵園目前平均每年免費接待參觀群眾8萬多人次。
陵園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北山公園內,佔地15995平方米,安葬著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烈士等400多位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及和平年代為民族解放和正義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英烈、紅軍和革命幹部。
“邀請式”服務讓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全年
由於烈士陵園功能的特殊性,清明節和各大紀念日是到園參觀的高峰期,經常是排起長隊,而平時參觀者相對就很少。針對這一現象,在接待參觀方面,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變被動接待為主動邀請。“我們主動到學校發邀請函,邀請他們把少先隊活動日、團隊活動日、黨員活動日、主題班會搬到這裡來進行,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持久地開展下去,貫穿全年。”陵園管理處處長宋慧忠説。
今年清明節期間,為了利用好這個“高峰期”宣傳和弘揚英烈精神,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根據參觀者的需要,從4月1日開始至4月4日,每天早6點工作人員就全部到崗,清明節當天5點鐘到崗,開放烈士紀念館。據統計,清明節期間共接待參觀、祭奠群眾近5萬人,接待11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學校的團體在園內舉行各種祭奠活動,義務講解54場,6000人次。同時向部隊、學校免費發放烈士陵園簡介、英烈事跡書刊100多冊,增強了宣傳教育效果。
另外,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還是吉林省國防教育基地、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吉林市廉政文化景觀和吉林市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基地。豐富的活動吸引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群眾,為陵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針對式”宣講讓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
針對不同的人群,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的講解員們會進行不同內容的宣講。
接待小學生就以講故事的形式,主要宣傳和平年代的烈士事跡及抗聯將士的艱苦生活,讓孩子們加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培養孩子們講正氣,樹新風;接待中學生、大學生和軍人就著重介紹歷史,通過宣講英烈的事跡來宣傳抗聯精神,讓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教育當代青年學生和軍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刻苦鑽研,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報效祖國;接待國家、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領導幹部,主要是通過宣講英烈的事跡,凈化心靈,牢固樹立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和顧全大局的高度自覺性。
每年的清明節,學校、軍隊和企事業單位都來園舉行紀念活動,參觀烈士紀念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參與式”參觀讓愛國主義教育更鮮活
漫天飛雪、熊熊篝火、數位抗聯戰士在叢林中警戒瞭望……面對此景,人們仿佛又回到了60多年前的東北,與抗聯戰士並肩戰鬥。這是目前國內利用自然光源建造的最大一處復原景觀--東北抗聯長白密營。這處大型復原景觀位於陵園內的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現場採用聲、光、電、雪花幻像機和配音等現代科技技術,結合自然植物、密營建築與人物造型融合的藝術形式,再現了長白山深處楊靖宇、魏拯民和戰士們當時的生活場景。該館是東北地區展出抗聯英烈最多、事跡最集中的紀念館,目前免費對外開放。
為了增加布展的趣味性,紀念館還設計了槍打坦克等機械遊戲,受到了許多參觀者的喜愛。“尤其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就實現了。”宋慧忠説。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還主動與吉林市電視臺娛樂頻道《大城小事》欄目組聯合製作了一期烈士事跡宣傳節目,以講故事的形式對展館內魏拯民、李士超、范嘯谷三位烈士的事跡進行了宣講,收到了很好的反響。
現在,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園不僅是吉林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綜合陣地,也是吉林省“紅色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