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家指出:心理過度恐慌不利於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6月5日電(記者 張樂)我國著名心理危機干預專家、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國秋近日指出,面對正在全球範圍內暴發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過度驚慌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反而不利於防控流感。

    趙國秋介紹,甲型H1N1流感作為一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除具有其他的突發公共事件所有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傳染性疾病的一般特徵。所引起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在:情緒變化複雜多樣,恐懼,並因恐懼而導致行為變化、認知偏差。

    杭州市疾控中心精神衛生所近日在杭州市範圍內開展的一份抽樣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佔42名男性和62名女性中,對於流感的心理反應報告如下:擔心害怕恐懼的佔24.5%;情緒低落鬱悶的佔5.9%;反復洗手消毒的9.8%,懷疑自己患上這種流感的2.0%,而沒有上述心理反應的佔57.8%。

    專家指出,一定程度的擔心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過度恐慌,過度誇大流感的實際危險性,整日惶恐不安,忙於用各種手段預防流感,影響社會生活,加重心理負擔,精神焦躁不安,反而不利於預防流感。科學證明,負面情緒,包括:焦慮、抑鬱、恐懼等都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據了解,被調查的市民在出現上述心理反應後,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方法。其中主動了解相關知識的佔87.2%;向親朋好友傾訴的佔27.9%;尋求專業機構幫助的佔44.2%;撥打心理熱線的有11.6%。大部分市民的做法是正確的。

    趙國秋建議,出現相應的心理反應後,應面對現實,通過正規渠道獲取信息,不輕信傳言;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有症狀時及時就醫;若確定與病人有過接觸,注意隔離和防護。同時客觀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準確察覺自己的情緒;適當表達或以適應的方式釋放情緒。深呼吸、肌肉放鬆、適宜的運動等生理調試方法可有效調節情緒波動;同時,通過承擔某種感興趣的任務、或從事能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來轉移注意力,也不失為緩解苦惱情緒的好辦法。

    專家建議,如果心理反應過分嚴重,或者過分持久,對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或者出現了不理智的行為,如自傷自殺、傷人毀物等極端行為時,建議主動尋求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

 
 
 相關鏈結
· 湖北疫情防控"升級" 嚴防甲型H1N1流感蔓延擴散
· 山西:學校每日晨檢防控甲型H1N1流感保學生健康
· 廣西召開甲型H1N1流感防控視訊會議提出五項要求
· 支樹平:一手抓質量安全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