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徐祖遠:採用不同政策促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6月25日電(記者林紅梅、盧堯)從今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將用4年時間,淘汰非標準船舶進入長江,推動實施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25日在此間對記者表示,將針對長江不同區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政策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

    對於川江及三峽庫區,以提高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和庫區船舶安全、環保性能為主要目標和切入點,嚴格禁止新建非標準船進入三峽庫區,採用主尺度加技術方案的形式推廣標準船型。對現有的非標準船,特別是安全、環保方面達不到新規範要求的船舶加快更新改造。禁止小噸位船舶通過三峽船閘,鼓勵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從2013年1月1日起,禁止600總噸以下商船通過三峽船閘。但2003年10月1日以後新建的符合《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標準船型強制性指標的船舶和重大件船、運輸鮮活貨的船舶除外;2013年1月1日起,禁止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規範要求的客船(含載貨汽車滾裝船)以及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進入三峽庫區航運市場。

    對於長江中下游非限制航段,採用引導的方式推廣標準船型,依託骨幹航運企業開發主流船型的技術方案,通過示範作用,引導市場船型逐步向標準化方向發展;研究提高中下游船舶的技術要求,通過技術手段促進船舶環保、安全性能的提升。

    徐祖遠介紹,從2003年6月三峽船閘試通航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推動三峽庫區的船型標準化工作。逐步禁止了200總噸以下的船舶通過三峽船閘,公佈了8個系列共42種標準船型的技術方案,公佈了《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系列》。2006年,原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聯合發佈了《“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交通部和沿江有關省市將加快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

    徐祖遠強調,為實現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的目標,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籌集專項資金,制定經濟鼓勵政策,用於現有船舶的更新改造和淘汰。

 

巨龍起舞看今朝

——長江水運發展進入黃金期

    新華社合肥6月25日電記者(林紅梅 盧堯)長江,被喻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七省二市,如一條巨龍,舞動在中華大地上。這條古老的巨龍,近年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邁進“黃金”開發期。

    國家高度重視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與發展,明確提出把推進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與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2005年11月28日,長江沿江七省二市和原交通部共同召開了“合力建設黃金水道、促進長江經濟發展”座談會,2006年,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確定了長江水運發展的主要目標。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25日在此間舉行的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表示,3年多以來,沿線七省二市充分發揮協調機製作用,凝聚發展合力,加大投入力度,長江水運服務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長江水運貨運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和歐洲的萊茵河,成為目前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2008年,長江幹線貨運量突破12億噸,比2006年年均增長10.1%;港口貨物、外貿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10.15億噸、1.18億噸、696萬標準箱,與2006年相比,年均遞增分別為14.1%、12%、35.3%。

    長江的運輸效率顯著提高。徐祖遠介紹,長江幹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由2006年的643噸提高到2008年的800噸,三峽庫區船舶平均噸位由974噸提高到1160噸,1馬力拖帶能力由成庫前的1.5噸提高到目前的4至5噸。船舶運輸效率的提高,促進了航行安全水平的提升。

    長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2007年、2008年兩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2億噸,長江幹線實現全線夜航;提高了5萬噸級海船直達南京、5000噸級海船到達武漢、300噸級海船到達湖南城陵磯的通航期,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主城港區,1000噸級船舶可直達宜賓。長江安全監管、治安防控、應急體系建設都取得明顯成效,長江幹線航運安全暢通,保障了煤炭、油品等重點物資、人民生活必需品和旅客運輸安全優質。

    長江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優勢,沿江省市對外開放水平逐年提高,外貿進出口額由2006年的5718億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8229億美元,年均遞增20%。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年均遞增34%,重慶、四川、雲南年均遞增35%。

    長江沿江七省二市資源豐富,産業密集,聚集了我國41%以上的經濟總量。目前,長江水運承擔了沿江企業生産所需80%的鐵礦石、72%的原油、83%的電煤運輸。長江“黃金水道”已成為橫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運輸大通道。徐祖遠表示,經初步測算,2007年長江水運對沿江省市GDP的直接貢獻為772億元,間接貢獻為1.1萬億元,間接帶動社會就業人數近1000萬人。

 

新聞分析:長江船民淘汰老舊船將怎樣從國家獲得補貼?

    新華社合肥6月25日(記者林紅梅 盧堯)從今年10月1日起,到2013年年底,我國將全力淘汰掉在長江幹線上航行的不符合新標準的老舊船舶。長江沿線的廣大船民將怎樣從國家獲得相應補貼?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25日對記者表示,多年來,國家投入鉅資建設長江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港口、治理航道,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作為內河運輸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長江上的船舶,存在平均噸位小、船型雜亂、部分船舶技術落後、安全性能差等問題,影響了長江航運的競爭力。特別是三峽工程蓄水後,川江的航行條件和通航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交通運輸部公佈了8個系列共42種標準船型的技術方案,公佈了《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系列》。

    徐祖遠表示,從今年10月1日起到2013年年底,長江沿線將按照《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發展綱要》的總體部署和“立足現狀、突出重點、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工作思路,以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為目標,以促進航運結構調整和船舶技術進步為主線,綜合採取技術、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穩步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通過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使川江及三峽庫區船型標準化率達到75%以上,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提高10%以上,長江幹線貨運船舶的平均噸位達到1000載重噸以上,船舶安全技術性能明顯提高。

    為實現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的目標,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籌集專項資金,制定經濟鼓勵政策,用於現有船舶的更新改造和淘汰。

    政府資金將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對淘汰老舊船給予補貼:

    一是鼓勵過閘小噸位船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的補貼。自2009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下列條件的船舶,船東可申請政府補助:船舶種類為運輸船舶,重大件船、運輸鮮活貨的船舶除外;船舶總噸位在600總噸(含)以下;船齡在30年(含)以內;從2005年1月1日至本方案發佈之日,至少有一次通過三峽船閘的過閘記錄(以三峽通航管理局的數據為準);按照規定的程序,在有關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可的修造船廠將船舶拆解。

    二是鼓勵長江幹線老舊船舶提前退出市場的補貼。自2009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下列條件的船舶,船東可申請政府補助:船舶種類為運輸船舶;貨運船舶船齡在15年以上30年(含)以內,客運船舶船齡在10年以上25年(含)以內;船舶經營範圍為長江幹線或長江主要支流干支直達(以船舶營業運輸證核定為準);按照規定的程序,在有關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可的修造船廠將船舶拆解。

    三是三峽庫區現有客船、液貨危險品船改造或拆解的補貼。為加快三峽庫區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新規範要求的客船(含載貨汽車滾裝船)加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以及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的改造和拆解,自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符合下列條件的船舶,船東可申請政府補助:經營範圍涵蓋三峽庫區(以船舶營業運輸證核定為準)的客船(含載貨汽車滾裝船)、600總噸以上的單殼油船和單殼化學品船;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在有關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可的修造船廠將船舶改造或拆解。

    上述政府引導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照各50%的比例承擔。中央補貼資金由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落實,地方承擔的補貼資金由省級政府負責落實。

    徐祖遠表示,有關省(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是本方案的實施主體,交通運輸部及其長江航務管理局負責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按照統一政策、全線聯動的工作方針,交通運輸部牽頭成立領導協調機構,有關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本方案的實施。

    長江沿線各有關航運管理、海事管理、船閘管理和船舶檢驗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制訂和完善相關規定,保證本方案的實施。對禁止通過三峽船閘或進入三峽庫區的船舶,不予簽證放行,不予安排通過船閘,同時為標準船型和優選船型的選用提供便利。

 
 
 相關鏈結
· 徐祖遠強調全年防抗颱風工作要抓好防避救三環節
· 徐祖遠強調: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 徐祖遠結束陜西安康之行前往湖北繼續檢查調研
· 徐祖遠考察物流工作 強調依託大交通打造大物流
· 徐祖遠:港口工程建設要高度重視工程安全和質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