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北省積極推進土地流轉 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7月7日電(記者 楊興國)在武漢市東西湖、新洲兩區接壤地帶,有一座現代化蔬菜、食用菌基地,前來運輸蔬菜和食用菌的大小車輛絡繹不絕。

    武漢如意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劉宗裕告訴記者,2006年,廈門如意集團在這裡租賃土地8200畝,現已初步建成高規格、現代化的蔬菜和食用菌生産基地,帶動當地1800多農戶,每年戶均增收7000元。

    據省農經局局長楊孔平介紹,近幾年,湖北各級政府引導農民大膽改革完善土地經營權,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目前全省規模經營土地130多萬畝,佔農業用地總面積的5%,探索出龍頭企業帶動型、主導産業帶動型、合作組織帶動型、集體經濟帶動型、社會資本帶動型、種養能手帶動型等具有鮮明特點的土地流轉成功模式。

    省委政研室主任呂東升介紹了湖北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一是試點示範,建立服務機構,規範合同,總結典型經驗,帶動土地流轉。二是出臺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土地流轉、工商企業投資效益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農産品基地。三是建立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用市場機制實現流轉雙方的有效對接。四是建立了區、鄉、村三級土地流轉調節網絡,推行了聽證會制度,定期開展土地糾紛調解活動,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及時化解了土地流轉糾紛。

    省社科院院長宋亞平認為,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湖北土地流轉取得了如下成效:

    促進了農業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促使土地向種田能手和農産品企業集中,閒置的耕地、湖灘、丘崗、山林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有利於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帶或産業區域。適度規模經營集聚了土地、資金、市場等資源,給農業注入了新的社會資源、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了生産要素的最佳配置。

    農民通過仲介服務、聯接功能,實現了千家萬戶小生産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有組織闖市場的能力明顯增強。

    規模經營使政策項目和民營資本雙向注入農業領域,改善了水、電、路等農業基礎設施,解決了一家一戶無法有效解決的灌溉、道路、電力等問題,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加速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大量農民從為數不多的小塊土地上解放出來,既可從土地出讓中獲得一部分收益,又可外出務工或從事非農産業,收入成倍增加,減少了對土地收入的依賴。

    催生了農村新經濟社會組織的發育成長。一些服務性組織應運而生,農機服務隊、農技服務公司、勞動力仲介服務協會、農産品銷售公司等新經濟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

 
 
 相關鏈結
· 重慶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流轉面積達到518萬畝
· 安徽舒城12000畝土地流轉項目解決千余農民就業
· 廣東省推廣使用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示範文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