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二十國集團投資政策趨勢總體令人滿意”
——訪聯合國貿發會議官員詹曉寧
新華社日內瓦7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劉國遠)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9日表示,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在應對經濟危機過程中,總體上避免了採取限制外國資本流入和本國資本流出的政策措施,但投資保護主義壓力上升的危險仍然存在。
貿發會議在8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對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二十國集團成員國以及歐盟成員國在投資領域所採取的政策措施進行了評估。該報告是應今年4月份倫敦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要求起草的。在倫敦峰會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承諾要維持一個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制,避免採取保護主義。他們呼籲國際機構對二十國集團履行上述承諾的情況進行監督併發表公開的報告。
詹曉寧在就這份報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期間,各國投資政策的最新發展情況總體上是令人滿意的。儘管少數幾個新的法律法規被認為有限制外國直接投資的性質,但總體上看,此次危機實際上促使各國為促進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提高投資框架的透明度和穩定性作出了新的努力。
但另一方面,報告也警告説,各國採取的經濟刺激方案可能會導致一些所謂“聰明的”保護主義措施抬頭。同時,隨著危機向目前受到衝擊較小的行業和國家進一步蔓延,保護主義的壓力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經濟危機過後,當一些國家政府從被救助的關鍵行業退出時,這些國家可能會採取防止本國龍頭企業被外國收購的保護措施,從而可能引發一波新的經濟民族主義浪潮。
詹曉寧説,無論對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外國投資對於它們走出全球危機、恢復增長穩定都非常重要。
貿發會議的報告涵蓋了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所有專門針對外國投資或與外國投資運營有關的法律法規。在調查所涵蓋的42個國家中,共有39個國家在投資領域採取了167項政策措施。
總體上看,專門針對投資的各項措施是積極的。一些國家採取了有利於外國投資者進入或為外國投資項目提供更多便利的措施。一些國家放鬆了審查程序,明確了項目審批職責。此外,一些國家通過了旨在鼓勵本國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的舉措,如簡化審批程序,為企業國際化提供融資,為出口和對外投資提供保險等。
在國際合作層面,上述期間內,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共簽署了27個雙邊投資協定,36個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及11個其他國際投資協定。
詹曉寧説,貿發會議對政策趨勢持續跟蹤併發表報告有助於政策制定者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指導和建議。這些信息能夠幫助各國政府確保外國直接投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復蘇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