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拯救各族受傷群眾的生命
——烏魯木齊3所駐軍醫院全力救治“7·5”事件受傷群眾紀實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3日電(記者 賈啟龍)7月5日晚,烏魯木齊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發生後,新疆軍區總醫院、474醫院、23醫院3所駐軍醫院緊急派出醫療分隊,趕赴事發現場營救受傷群眾,在醫護戰線這個特殊的戰場上,與死神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
事件發生後,3所軍隊醫院共接診傷員221名,其中危重病人62名,並實施手術239例。
7月13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中心主任帕爾哈提在為傷員檢查。“7·5”事件發生後,帕爾哈提立即組織急救中心人員全部到位,為傷員清創縫合,提供及時的醫療救援保障。 “擔架!”“抬病人!”“手術!”——從“7·5”事件發生起,烏魯木齊市各大醫院就在這樣急切的呼喊聲中,開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搶救生命接力賽。 在與死神展開的生命爭奪戰中,記者耳聞目睹了烏魯木齊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受傷的各族群眾的感人事跡,他們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民族團結之歌。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第一時間:生死營救
7月5日19時,一道要求軍隊醫護人員馳援二道橋、團結路等暴力犯罪嚴重地區營救受傷群眾的命令,傳到了新疆軍區總醫院、474醫院、23醫院等醫院。
第一時間,3所醫院按打仗的標準,緊急啟動應急預案,迅速收攏人員。
10分鐘內,新疆軍區總醫院抽調了由26名科室主任、63名專家和200余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急救組、搶救組和預備隊等醫療救援隊,趕赴事發現場。在血腥而恐怖的現場,醫護人員冒著被恐怖分裂分子襲擊的危險,先後4次進入危險地段,營救重傷群眾13人。
那夜,當醫務部科訓科長朱海榮第4次帶著救護車到大灣鄉附近營救時,一個漆黑狹窄的巷道中傳出一陣陣痛苦悽慘的求救聲。掩映著夜色的幽長巷道,是歹徒暗中行兇最易得手的地方。為了挽救群眾的生命,朱海榮摸黑前行100多米,終於將一名面部被砍數刀、下頜脫臼、滿身是血的群眾救了出來。
當晚,474醫院派出2輛救護車。一輛救護車在途中遭遇30多名暴徒的瘋狂襲擊,車玻璃被砸得粉碎,引擎蓋嚴重變形。生死關頭,3名救援隊員不顧自身安全,用身體死死保護著急救儀器設備;另一輛救護車載著醫護人員,在11小時內,先後53次往返于打砸搶燒犯罪現場最嚴重的地段,營救轉運傷員達73人。
7月7日,位於烏魯木齊的解放軍第23醫院醫生阿克木江·阿西木在為傷員檢查。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醫學救治:爭分奪秒
在醫療救援隊在事發現場營救傷員的同時,3所駐軍醫院院內已在最短時間內,做好了全面救治傷員的準備——醫院領導親自挂帥,一切都是特事特辦,一切都在爭分奪秒。
最先進的設備、最昂貴的藥品,源源不斷地被送入急救室。
最優秀的骨幹、最精湛的醫技,正守候在拯救生命的戰場。
幾天來,無影燈下,急診室裏、專家門診,在不同地域,共同打響了一場救治受傷群眾的攻堅戰:
新疆軍區總醫院急救中心主任李新宇、急診科主任沈開金“聯合作戰”,在最短時間內對運送來的大批受傷群眾進行精確初診,為傷員把好生命的第一道關口;
神經外科主任李華在對38名危重病人進行連續診斷後,16個小時內又為7名重症傷員做了大型手術,期間連口水都來不及喝;
腦外科副主任吳勤奮在手術室內連續3天3夜沒有合眼,先後實施了4臺手術,併為14名傷員清創縫合,因勞累過度幾乎虛脫暈倒;
23醫院臨床部62歲的外科主任張德寬,連續48小時做了27 臺手術,雙腳浮腫連拖鞋都穿不上。科室的年輕人流著淚硬要架著他回去,可張老就是不肯……
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每個人都最大限度地貢獻著自身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為傷員打開一條條生命通道。
——474醫院主要領導輪流值班,到急診室坐鎮指揮,協調搶救傷員所需要的特殊醫療設備和藥品,並時刻與120急救臺保持暢通,隨時準確掌握傷員情況。
——在血漿不夠的緊急時刻,474醫院政委曾平華捋起袖子,大聲朝護士喊道:“快,抽我的!”
新疆軍區總醫院還借鑒抗震救災中的成功做法,運用“批量傷員救治預案”,組織科室主任和醫學專家現場救治,對沒有姓名的傷員統一編號,逐個標記,每個傷員由2名醫生、4名護士全程負責,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高達98%。
4歲小男孩羅文被歹徒用鋼珠槍擊中頭部,入院時已奄奄一息,醫院迅速抽調8名專家集體會診,確定最佳診療方案,將小羅文轉入ICU中心。經過醫護人員36小時的緊急搶救,小羅文的生命體徵目前終於恢復平穩。
7月13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維吾爾族護士阿依古麗·阿巴斯在護理傷員。 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心靈撫慰:及時跟進
“7·5”事件中,3所軍隊醫院不僅醫治受傷群眾身體上的創傷,還撫慰他們受創的心。
在進行醫學治療的同時,各醫院還為每名傷員制訂了詳盡的心理康復方案,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盡最大可能進行安撫、慰藉、調適,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
8名面部受傷的女孩,曾擔心傷癒後臉上會留下疤痕,情緒一度低落。新疆軍區總醫院採用“美容縫合法”進行一期處理,打消了她們的顧慮。
23醫院臨床部精神科在搶救傷員的同時,還成立了心理危機干預小組,開通“919”電話連線、亞芯網專題節目,率先實施心理干預,並採取認知療法、情感宣泄、肢體接觸等醫療方法,為每名傷員指定一名醫生進行心理疏導,組織精神衛生專家每天對心理“失能”的傷員進行心理干預。
烏魯木齊高管局一位路段女收費員,在丈夫接其回家的路上被暴徒打散,汽車被燒燬,一度産生了恐懼、憤怒、報復等心理。23醫院臨床部心理醫生採取聽她傾訴、聯絡家人、照顧生活等心理療法,使她的情緒逐漸恢復平靜。
醫院還千方百計搞好生活保障,免費為每名傷員購置生活必需品,在當時社會秩序未恢復正常、主副食品購買困難情況下,優先保障傷員。
一對在“7·5”事件中受傷的維吾爾族母女被新疆軍區總醫院營救後,由於傷情不重,按常規不需要住院觀察醫治,但驚魂未定的母女倆説什麼也不願走。醫院當即將她們收住到急診科,安排母女倆和其他幾個少數民族傷員住在一起。
烏魯木齊維族醫護人員搶救“7·5”事件傷員紀實
“擔架!”“抬病人!”“手術!”——從“7·5”事件發生起,烏魯木齊市各大醫院就在這樣急切的呼喊聲中,開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搶救生命接力賽。
在與死神展開的生命爭奪戰中,記者耳聞目睹了烏魯木齊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受傷的各族群眾的感人事跡,他們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民族團結之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