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擔架!”“抬病人!”“手術!”——從“7·5”事件發生起,烏魯木齊市各大醫院就在這樣急切的呼喊聲中,開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搶救生命接力賽。
在與死神展開的生命爭奪戰中,記者耳聞目睹了烏魯木齊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受傷的各族群眾的感人事跡,他們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民族團結之歌。
維吾爾醫醫院:手電筒光下的手術
“四五隻手電筒照在我的頭上,醫生緊張地進行著手術,事後我才知道自己的頭上縫了24針。”湖南籍打工者范全江靜靜地躺在維吾爾醫醫院的病床上説,“我現在好多了,感謝這裡的醫生。”
5日晚,太陽西沉。“20多名群眾驚慌失措地向醫院方向奔來,後面是一群手拿木棒、磚頭並狂喊著的暴徒。”維吾爾醫醫院保衛科科長艾來提·依塞克回憶説,“我們迅速打開大門,把他們拉了進來。”
與此同時,醫院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戰救治傷員。突然,整條街停電,醫院無法正常工作。可是,有15名傷員需要救治,其中8名傷情危重。怎麼辦?
醫院的應急手電筒不夠。“即使做個簡單的頭部傷口縫合手術也需要四五隻手電筒才行。”皮膚科主任吐爾遜·吾甫爾説,“沒想到,需要手電筒的消息傳到醫院後面的家屬院後,離退休職工及醫生們的家屬主動收集並捐來了手電筒。”
副院長玉素甫·買提努爾告訴記者,在這家維吾爾族職工超過98%的醫院,有的醫護人員連續救治了40多個小時。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保住了15名傷員的生命,其中8名重傷員因為救治及時,生命體徵平穩。
維吾爾族醫生:走了3個多小時才趕到醫院
記者見到維吾爾醫醫院重症監護室負責人尤努斯時,他正在查看傷員的傷情。他説,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時他正在家中,一遍遍地給醫院打電話但始終打不通。焦急中,他決定去醫院看看,因為他預感到這場暴力犯罪很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車沒走出多遠,尤努斯就發現市區實行交通管制了。此時,街上開始冒起濃煙。從家到醫院路途遙遠,但他決定步行。尤努斯一邊快速地走,一邊躲避著暴徒,整整用了3個多小時才走到醫院。
就在尤努斯趕往醫院時,為了更好地搶救傷員,維吾爾醫醫院派出了救護車去接急症科主任哈力旦·夏依艾合買提,沒料到,在返回途中遭遇暴徒。哈力旦·夏依艾合買提和司機迅速“逃”走,他們跑了40多分鐘趕到醫院,並迅速投入搶救工作中。
與此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為“7·5”事件中收治傷員最多的醫院。5日晚8時許到9時許,僅一個小時就收治傷員超過120人。
第一個傷者送來了,外科醫生阿布力克木·馬合木提迅速地為傷員包紮止血、檢測生命體徵。沒等他將傷員分流,第二個、第三個……成批的傷員不斷被送來。這些人大多是頭部、胸部受傷或四肢骨折,需要及時診斷並迅速分流。
鮮血染紅了他的白大褂,可他並未休息。“整個晚上我都在重復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包紮止血、分流傷員、安排送往各個科室,直到6日上午10時,傷員減少後,我才喘口氣。”
夫妻雙雙戰鬥在救治第一線
茹克亞·卡斯木是人民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她和丈夫包爾漢雙雙戰鬥在救治第一線。
5日晚8時,包爾漢到醫院接茹克亞·卡斯木回家,車剛開到二道橋,就遇上暴徒。這時,她接到醫院電話,讓她立即返回。
可是車被砸了,原路返回已不可能。出於安全考慮,他倆決定步行到單位。
整整走了兩公里,他倆趕到醫院。由於傷員太多,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嚴重不足,茹克亞·卡斯木一邊組織安排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前來支援,一邊對傷員進行傷情鑒定和分類。由於床位嚴重不足,她又協調把其他病房騰出來,供急救中心使用。
“我根本沒時間管丈夫,可我看見他也沒閒著。”茹克亞·卡斯木説。當時正值傷員送達高峰期,包爾漢主動幫助推送傷員。“我倆多次碰面,但忙得連招呼都顧不上打。”茹克亞·卡斯木説。
直到6日9時,茹克亞·卡斯木才接到丈夫的電話,説他要回自己的單位負責安保工作,先走了。
包爾漢事後説,“那晚,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受傷群眾被送到急救中心大廳,心裏特別難過”,“我跟醫院的醫護人員很熟,對各科室、病房的位置也較熟悉,所以我決定幫一把手,當一回志願者”。
據新疆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介紹,目前,烏魯木齊仍有許多醫護人員為了搶救受傷的各族群眾的生命,堅守在崗位上。
阿孜古麗·買買提是人民醫院的另一位“女幹將”。作為護理部副主任的她,5日晚接到醫院的緊急電話後,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達崗位,連續幾天幾夜忙碌在第一線。(執筆記者陳國軍,參與采寫記者劉兵、張宗堂、阿依努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