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安徽黃山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7月17日電(記者代群、王立武)黃山是一個新興旅遊城市,也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城市。該市積極探索發展鄉村旅遊推動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不僅使越來越多的山區群眾實現了就地就業,帶動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的興起,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還使多年來困擾農村穩定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許多社會問題迎刃而解。

    黃山市湯口鎮山岔村上張村民組旁有個大峽谷,因峽谷中水如翡翠,村民稱之翡翠谷。20年前,隨著黃山旅遊的發展,上張人看中了村後翡翠谷旅遊的價值,自覺地把谷內及四週的山場封起來,嚴禁砍伐,由村民組集體統一開發旅遊。他們從3000元貸款起步,發動村民出義務工,沿著翡翠小溪的岸邊砍挖出一條簡易小路,並註冊成立了當時全國第一家由農民興辦的旅遊公司——黃山市翡翠谷旅遊公司。

    居住在該村、現年72歲的退休教師黃劍傑告訴記者:當時景區沒有大門,沒有辦公房,只有一間非常簡易的土磚砌成的票房。門票是用鋼板刻寫油印的,一元錢一張。

    而如今的翡翠谷,綠陰簇擁,碧溪環繞,新村依山而建,幢幢嶄新的徽派建築,錯落有致。與其説這裡是農莊,不如説是花園。景區幾個停車場,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

    現在,除了家家戶戶都有一份旅遊接待的事業外,上張的每個村民每年還可以從翡翠谷旅遊公司分得四五千元的紅利,45周歲以上的村民每月另有150元的生活補助,60周歲以上的老人則可以免費生活在村老年公寓裏。

    和上張的農民一樣,據黃山市農經部門不完全統計,該市有14萬多山區群眾從事旅遊業,人均年收入7000余元。黃山市鄉村旅遊接待量佔全市遊客接待總量的67%。

    在具體操作中,黃山市把鄉村旅遊發展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整合扶貧、以工代賑、農業綜合等各項支農涉農資金捆綁集中使用,促進農業與旅遊業的深度結合。該市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農民辦鄉村旅遊可享受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有關優惠政策。

    目前,黃山市初步形成了環黃山風景區鄉村旅遊圈、沿新安江鄉村旅遊帶和徽文化鄉村旅遊片,涌現出一批古建築、民俗文化、傳統工藝等特色文化主題村和花卉盆景、茶葉水果、生態休閒等特色農業村,開發了接待服務型、農事參與型、文化體驗型、休閒度假型等各類旅遊景點近百處。

    2008年10月,黃山市政府與法國國家旅遊局正式簽署了《“中法安徽省徽州(黃山市)鄉村旅遊合作示範項目”備忘錄》,雙方將通過擴大合作,加快鄉村旅遊的升級換代,讓獨具徽文化魅力的鄉村旅遊大步走向世界。 

黃山市:創新徽州文化傳承模式 讓古老文化遺産薪火相傳

    新華社合肥7月17日電(記者代群、王立武)安徽黃山市在發展現代旅遊業的過程中,把徽文化的搶救、保護、發掘和整理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設規劃、體制改革、財政預算、領導責任制,並在旅遊經濟實踐中摸索、創新文化遺産有效保護與管理的新模式。

    黃山市境內擁有黃山和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兩處世界文化遺産,現有地面歷史遺存近500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特色文化保護街區各1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處,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6項。徽學是與藏學、敦煌學齊名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呈坎村是黃山市徽州區的一個已有1800多年曆史的古村,曾經是朱熹筆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黃山市的一個著名景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他們對古村落既不拆也不建,而是“改”,將157戶村民建於上世紀90年代前後與呈坎古村落傳統徽派建築特色不協調的建築進行改建,每家都要敲掉貼在住宅外墻上的白瓷磚,並在屋頂的水泥平臺上砌起徽派建築典型特徵的馬頭墻。前後兩年不到的時間,所有拆、改的工作連同部分街巷的青石板路面改造全部完成。

    黃山市文化局局長金濤介紹,像呈坎村一樣,目前黃山市各級政府已經為全市1000多個徽州古村落制定了保護規劃,已有100多個村莊在古村之外另建新村,很好地處理了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旅遊業,改善當地農村生産生活條件之間的矛盾。

    黃山市委、市政府把農村文化遺存保護工作納入對縣、鄉基層政府工作考核範圍,要求各有關鄉、鎮政府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切實承擔起古村落保護的相應責任。同時,鼓勵農民保護古村落整體環境及村前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內古樹名木。

    黃山市還在旅遊城市建設凸顯現代生活理念中傳承歷史文化脈絡。目前黃山市城鄉各地正在普遍開展旨在弘揚徽派建築風貌的“保徽、建徽、改徽”活動,其目標是使黃山市在若干年後形成既有傳統文化氣息,又有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新型國際化旅遊城市。

    目前,黃山市政府已分別與區縣政府和市直有關責任單位就改徽和保徽工作簽訂責任狀,將該項活動重點推向農村,將為鄉村4000多幢與傳統建築風格、文化特色不協調的現代民居,添加典型的徽派建築元素,使新房從外面看起來與當地文脈一致。

    清華大學單德啟教授等城市規劃與建築方面的國內知名學者認為,黃山市在城市建設方面、在旅遊經濟發展過程中傳承文化脈絡的做法,值得在全國大力倡導。

黃山:用傳統文化包裝現代旅遊

    新華社合肥7月17日電(記者代群、王立武)秉承著徽文化的精髓,歷史文化資源豐厚的黃山人沒有停留在對自己文化資源的孤芳自賞之中,而是汲取精華,放大視野,在強力推進旅遊國際化的同時,大力弘揚徽商的創新創造精神,賦予徽文化以鮮活的時代內涵,促進旅遊與文化的深度結合。

    黃山市前身為徽州地區,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徽文化不僅僅表現在器物文化方面,而且還反映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層面,涵蓋思想學術、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體系極為完整,對當時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産生重要影響,素有“炎黃文化新階段的袖珍版本”之譽。

    黃山建市伊始就提出“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要讓文化元素成為經濟要素。

    在充分利用徽文化的品牌效應方面,黃山市始終把以文化與旅遊的深度結合作為主線,挖掘徽文化的豐富內涵,用徽州文化包裝現代旅遊,將徽文化元素滲透到旅遊“吃、住、行、遊、購、娛”的各個環節之中,著力傳承創新傳統的徽菜飲食文化,開發利用有徽派建築特色的鄉村旅店,組合推介文化景觀精品線路,開發提升以“徽州三雕”為主的旅遊商品,打造具有徽文化地域特點和風情的文化演出項目。

    目前,黃山市推出的徽文化專項旅遊産品和徽文化旅遊線路佔全市旅遊産品和線路總量的70%以上,依託徽文化元素開發的旅遊景區(點)佔80%以上,年接待遊客近600多萬人次。據不久前黃山市旅遊主管部門對40多個國家百家旅行商的問卷調查,因為對古徽州人文資源的認可而組團前往黃山旅遊的比例達到65%。

 
 
 相關鏈結
· 旅遊局在黃山市召開全國發展鄉村旅遊工作會議
· 邵琪偉:以"黃山談話"精神推動我旅遊業全面轉型
· 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在黃山市出席安徽旅遊推介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