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結構調整到了關鍵時刻——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黃全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表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效果已經顯現,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向著復蘇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來之不易的“飄紅”數據中,也有一些數據不容我們過於樂觀。用“又好又快”這把尺子來衡量,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認真解決,尤其是近年來中央強調的結構調整問題,可以説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這是上半年經濟數據傳遞出的一個重要信息。

    人們注意到,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生産能力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在上半年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有加重趨勢,一些企業、行業生産經營比較困難,利潤繼續下降。以汽車消費為代表的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但居民收入增長較慢的局面並未根本改觀,制約著居民消費增長。與此同時,國際貿易環境仍在惡化,外需明顯不足,一些國家重新抬頭的貿易保護行為對我國外貿經濟影響嚴重,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值。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已經連續7個月全面虧損的鋼鐵行業過剩産能達到1.6億噸,而生産能力利用率僅為73.1%;鋁冶金行業産能利用率為65.7%,鐵合金行業為70.4%……同時,上半年消費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投資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出口則下降21.8%。

    可以説,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結構調整如同一把利器。半年來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例證。

    鋼鐵行業産能過剩現象,在我國已存在幾年了。去年秋季爆發國際金融危機後,本已過剩的鋼鐵行業不僅沒有及時調整收縮,反而逆勢擴張,導致過剩産能達1.6億噸,去年10月開始出現全行業虧損,今年初在擴大投資政策帶動下曾有所好轉,但很快就掉頭直線下滑,目前全行業經營困難重重,影響可能波及全年。

    善弈者謀勢。和被動接受殘酷現實的擠壓相比,清醒認識形勢、主動調整策略尤為可貴。權威人士指出,越是在擴大投資的時候、越是在經濟回暖的時候,結構調整越是重要。在盤點上半年、謀劃下半年的重要當口,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力的措施,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當前,需要警惕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因為保增長取得了成績盲目樂觀,認為無須考慮結構問題,繼續朝前走就行;二是擔心調整結構會使本來經營困難的行業雪上加霜,也影響相關行業的增速,損害保增長的進度。

    事實上,保增長與調結構不僅不是“零和遊戲”,而且做好了會相輔相成。上半年的統計數據清楚地表明,目前國民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格局還不平衡,存在種種不確定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實施結構調整,本來就不很健康的經濟肌體必然病隨身走,長此以往會愈發羸弱,使經濟發展缺乏後勁,甚至積重難返。“只有經濟結構調整了,才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才能真正提高經濟回升的質量。”國資委諮詢中心副研究員張春曉説。

    另一方面,事實證明,結構調整是粗放式經營行業邁向新階段、實現新發展的必由之路。與鋼鐵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一度遭受國際金融危機重創的紡織行業,由於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迅速全面調整,産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行業集中度逐漸上升。今年1月至5月,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利潤增長16.6%。

    經濟領域一個越來越被清晰的共識是:在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同時,只有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才能為經濟全面復蘇積蓄更加強大的力量。在當前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刻,要重新認識結構調整的必要性、緊迫性,更加堅定不移地抓調整。

    人們已經注意到,中央近來對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明確釋放了加快、加強結構調整的政策信號:

    7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指出:“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把握好結構調整的力度、節奏和方式。”“保增長和調結構是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結構調整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結構調整使增長更上層次、更有後勁、更可持續,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關於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要領,溫總理指出:“要重點抓好十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加大兼併重組力度,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既促進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又使結構優化邁出實質性步伐,為長遠發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7月16日,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下半年的財政工作將著力體現“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著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在保增長中更加突出結構調整,使增長更上層次、更有後勁、更可持續”。這表明,中央財政將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應當看到,結構調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契機。包括4萬億元投資計劃、結構性減稅、“家電下鄉”、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調整出口退稅率及一系列産業振興規劃相繼出臺,都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財力支持。

    從當前情況看,調結構要依據國家産業規劃,嚴格市場準入,絕不降低門檻,堅決控制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要堅持限制和淘汰落後産能的政策不動搖,堅決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産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努力提升産業技術水平;要加快理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改善民生的同時,從根本上調整內需和外需的關係,為經濟全面復蘇和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時刻當有關鍵之舉。抓住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刻,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將為保增長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當調結構與保增長並肩而行,我國經濟發展必將更加健康、更富活力。  

 
 
 相關鏈結
· 年中經濟形勢述評:把握經濟大局 堅定調控方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