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保護性耕作呈現出規模化推進的良好勢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3日電(記者 王欲鳴)作為國家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廣的新型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呈現出規模化推進的良好勢頭。專家稱,保護性耕作是在變革傳統耕作制度的基礎上走出的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環境改善的新路子。

    在內蒙古自治區保護性耕作發展論壇上,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劉憲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部將保護性耕作技術作為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之一,中央財政自2002年起累計投入2億元予以重點扶持。

    據介紹,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建立保護性耕作國家級示範縣226個,省級示範縣365個。保護性耕作實施總面積達近5000萬畝,免耕播種面積1.38億畝,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到3.27億畝。在農業部建立的10個監測點的玉米、小麥等14種作物産量數據中,有13種表現出了增産效果。在一年兩熟區,保護性耕作節本增産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平均101元/畝,一年一熟區為43.5元/畝。據北京市各區縣測算,2006年全市有177萬畝糧田實施保護性耕作,農民節本增效8000多萬元。

    農業部組織開展的保護性耕作抗旱技術指導與效果跟蹤監測結果顯示,在今年特大旱情中,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表現出較好的蓄水保墑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耐旱及耐寒能力,旱情普遍好于傳統耕作的地塊。

    一直以來的秋翻春耕作為農業生産的傳統耕作制度造成農田裸露、塵土飛揚,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與農田質量退化。

    目前我國保護性耕作的模式主要有華北平原小麥、玉米兩熟區的雙免耕、北方一年一熟區的免耕、西南稻草覆蓋馬鈴薯、江淮稻麥兩熟區的節能減排機械化栽培等。

 
 
 相關鏈結
· 山西省保護性耕作小麥抗旱增産效果顯著
· 內蒙古自治區計劃新增保護性耕作農田1000萬畝
· 甘肅: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抗旱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 農業部:保護性耕作在抗旱保苗中發揮重要作用
· 河南省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有效提高麥田抗旱能力
· 山東309萬畝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小麥抗旱優勢明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