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體制改革激發國有文藝演出院團的活力和創造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周瑋)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從2003年的100場和77萬元的演出收入,增至2008年的666場和7560萬元;安徽蕪湖藝術劇院有限公司2006年的演出總場次只有30余場,在2008年達到186場,實際完成總收入200余萬元……自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以來,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寶貴經驗,一批院團轉企改制後演出場次、演出收入增長明顯,顯示出企業經營、市場運作帶來的勃勃生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03年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穩步推進,逐步明確了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改革的重點由機制變革轉向體制創新,通過培育真正的市場主體,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演藝生産力。

    6年來,一大批改革試點院團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打破體制束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創造了國有院團改革歷史上的諸多“第一”:

    2004年,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演藝股份公司;

    2004年,江蘇11家省直院團集體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省級演藝集團公司;

    2005年,為推出大型多媒體舞臺劇《時空之旅》,上海雜技團聯合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組建第一家跨地區、跨行業、跨系統的項目制演藝公司上海時空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木偶劇院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由民營公司控股的文化企業;

    ……

    在衝破對藝術生産力的體制束縛後,這些院團爆發出巨大活力,各項收入節節攀升。短短4年時間,江蘇省演藝集團便取得了收入翻番、效益翻番、資本翻番:經營收入由原來的760.66萬元增至8667萬元,與轉企改制前相比增長了11.4倍;演職員工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1.68萬元增至5.5萬元,與轉企改制前相比增長了3倍。中國木偶劇院有限公司轉企改制前國家要為院團補貼每年數百萬元資金,轉企改制後企業當年獲利,國家股本首次分得紅利632萬元。

    在新的體制機制下,一大批思想內涵豐富、藝術魅力獨特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的《紅領巾》《迷宮》,中國木偶劇院有限公司的原創大型奇幻劇《猴王》等,都獲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同時,一批運用現代科技新成果、先進企業管理經驗打造的劇目應運而生,一批精品劇目“走出去”,揚名海外。

    儘管國有院團轉企改製成果顯著,但總體而言,國有院團體制改革還處於“盆景”和“試驗田”階段,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百花園”和“豐收田”,改革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目前國有文藝院團依然存在不符合改革精神,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也不符合藝術規律的弊端和問題。這些弊端體現在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演出經營機制等各方面,其中特別是在創作體制和機制方面,需要我們下大力氣進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國家藝術院團自身要求的藝術創作體制和機制。

    中宣部、文化部日前下發《關於深化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國有院團以多種形式探索轉企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今年將至少完成一家直屬院團轉企改制,政府將著力培育綜合性演藝集團公司,將為轉企改制院團配備相對固定的演出場所,加快推動“同城合併”和“同城重組”,部分“非遺”劇團將實行“館團合一”……以理念更新為基礎,以實踐得失為鏡鑒,意見為當下院團改革提供了“破繭化蝶”的指引。

    為貫徹落實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文化部近日作出新部署要求各地要深入學習、研究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用好用足支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各項經濟政策,推動各項政策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與此同時,各地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圍繞意見提出的要求,在改善轉企改制院團生産經營基本條件、確保增大財政投入力度、妥善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實現養老待遇水平銜接等重點難點問題上,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制定更具操作性、更加優惠的地方性政策,保障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相關鏈結
· 文藝聯歡迎“八一”
· 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優秀節劇目展演將在京舉行
· 60年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綜述:波瀾壯闊 繼往開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