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夏季達沃斯:中外專家呼籲進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中外專家呼籲進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新華社大連9月12日電(記者 王文帥 陳夢陽 韓潔)在2009年夏季達沃斯年會12日舉辦的“亞洲外匯風險:購買、持有或拋售?”辯論會上,中外專家呼籲對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

    中國經濟學家余永定表示,提高特別提款權(SDR)的地位和增加使用範圍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事實上,業內有不少聲音呼籲將SDR用於國際貿易的結算,並使其成為各國儲備的主要形式,以取代因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信用嚴重受損的美元。

    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主席史蒂芬·羅奇認為,在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如果美元嚴重貶值,全球經濟可能會面臨失控的風險。

    泰國貿易代表吉·西提蒙也呼籲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我們應該吸取這次教訓,採取措施預防下一次經濟危機。”他説。

    在余永定看來,中國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政策逐漸形成嚴重依賴外需的經濟結構,隨之而來的鉅額外匯儲備讓中國深陷“美元陷阱”。但在這個過程中,國際貨幣體系“並不是無辜的”。他在強調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必要的同時,也指出了外匯儲備的靈活性選擇,“如果美元不具備穩定的資産價值,持有者必然會選擇多元化投資,這是一個自然而合理的選擇。”余永定説。

    人民幣國際化也成為當天會上的重點議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這個階段人民幣還不能替代美元,但在未來人民幣會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即便不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中外專家:美對中國輪胎採取特保措施不利世界經濟復蘇

    新華社大連9月12日電(記者 鄭曉奕 桂濤 杜靜)美國總統奧巴馬11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正在大連參加夏季達沃斯年會的中外專家對此作出反應,認為此舉是貿易保護行為,不利於世界貿易增長,無助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亞歷杭德羅·哈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這將引發各方憂慮,“這是一種限制貿易的行為。很顯然,此舉無助經濟復蘇,不利世界貿易增長。我希望各國在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時要謹慎。”

    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墨西哥前總統埃內斯托·塞迪略認為美國政府的這個決定是錯誤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製造更大的問題。貿易保護行為無助我們戰勝金融危機,只能製造緊張情緒。”

    泰國貿易代表吉·西提蒙説:“如果這是一個長期措施,那麼只能使美國少數集團獲益,國際社會很難接受。這也不符合二十國集團倫敦會議的原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今年4月初舉行的應對危機的倫敦金融峰會上承諾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今年4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對中國輸美輪胎發起特保調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聲稱,中國輸美輪胎數量在2004年到2008年間增加了215%,造成5家美國輪胎廠關門倒閉,損害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利益。

    根據美國政府11日的決定,對中國輸美輪胎徵收的懲罰性關稅稅率第一年為35%,第二年為30%,第三年為25%。而此前徵收的關稅不到4%。

    中外專家認為,此舉將使中美雙方兩敗俱傷。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對新華社記者説,這可能迫使中國輪胎退出美國市場,這不僅使中國近十萬産業工人隊伍受到衝擊,也將影響美國輪胎分銷和零售領域25000人的就業。哈拉也認為限制中國輪胎進口對美國本土輪胎業發展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也為中美之外的他國供應商提供了機會。王錦珍認為,此舉也不利於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美國汽車業的恢復和發展,因為中國輪胎較之美國輪胎擁有價格優勢。

    王錦珍強調,美國這一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的最大弊端是對全球貿易環境和各方心理的影響。王錦珍説,作為全球最大貿易體,美國在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將影響輪胎行業,而且將影響其他領域的世界貿易。這將令貿易各方産生心理障礙:美國貿易環境到底穩不穩定?

經濟刺激的“拐杖”還要拄多久?
——中外與會人士把脈宏觀政策走向

    新華社大連9月12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一年前,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國際金融危機蔓延至全球各地。為應對這場百年一遇的危機,各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了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疲弱的世界經濟不得不使用一根“拐杖”。

    一年後,世界經濟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復蘇的“綠芽”開始萌發。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刺激這根“拐杖”還要拄多久?成為本屆達沃斯年會的一個熱門話題。

    大救援:一方面遏制衰退,一方面力保增長

    “當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從全球那些我們提供諮詢服務的公司來看,企業已經開始恢復投資,我看到了一些積極的因素。” 美國安可顧問有限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瑪格麗·克勞斯告訴記者。

    瑪格麗·克勞斯的判斷,基本上代表了正在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人士的觀點。但是,在今年1月份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年會上,悲觀的情緒始終籠罩著整個會場。

    一年前的9月15日,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産,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演變成金融危機並向全球擴展。隨後,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經濟均出現了顯著下滑,一些國家甚至陷入衰退的“深淵”。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很多個人處於恐慌之中。在一些國家,許多公司倒閉,所有經濟數據都在下滑。”泰國貿易代表吉·西提蒙回憶説,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世界上多數經濟體都採取了大規模刺激經濟的措施。也正因為採取了這些經濟刺激措施,現在才能夠看到情況開始好轉。

    2008年11月26日,歐盟出臺一項總額達2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今年2月,美國實施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是二戰以來美國政府最龐大的開支計劃。日本、加拿大等國也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在中國,去年11月9日就出臺了兩年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

    今年4月初二十國集團的倫敦峰會以來,世界經濟向好的趨勢有目共睹。在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之後,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蘇跡象: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國經濟第二季度恢復增長,美國和英國經濟下滑速度明顯放緩,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

    經合組織9月3日預計,全球經濟衰退結束的速度快於人們以前的預期,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環比按年率計算將增長1.6%,歐元區經濟增長0.3%,日本經濟增長1.1%。

    “全球經濟正在復蘇,而這一復蘇正是從中國開始。”美國鋁業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勞斯·克萊因菲爾德評價説,中國是目前全球最早顯現復蘇跡象的國家,這主要歸功於中國政府一系列及時有效的經濟刺激措施。

    作為全球經濟重要的增長點,中國經濟的表現在本次論壇上頗受矚目。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1%。7月份、8月份,中國經濟繼續企穩回升。最新數字顯示,除了出口疲軟依舊,8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回升。

    “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經受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次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開始緩慢、曲折的復蘇,人們看到了曙光。

    大挑戰:復蘇步伐緩慢,資産泡沫膨脹

    世界經濟雖已擺脫了“最黑暗”的衰退時期,但是,復蘇的步伐依然緩慢;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資産價格快速上漲,其中的風險“若隱若現”,由此引發了對經濟刺激計劃要不要適度調整的討論。

    “當前,危機的處理應該是成功的,但要看到潛在的風險,就是整個製造業還沒有恢復,産業復蘇步伐還很弱。同時,資産價格包括股市、樓市上升太快。對於世界還有中國來説,都是一個新的現象。”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説。

    儘管世界經濟出現了復蘇的信號,但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尚未明顯恢復。從中國來看,8月份的工業增速達到了12.3%,但仍低於正常水平三四個百分點,總體仍處低位。

    一方面實體經濟復蘇的步伐緩慢,另一方面不少國家的股市、樓市火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震蕩上揚。比如,國際原油價格已從每桶30多美元攀升到70美元左右;鐵礦石和一些有色金屬礦的價格,也比去年危機最嚴重時上漲30%到40%。

    “大規模的財政、信貸政策,是各國應對危機普遍採取的措施。從規律性的角度看,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必然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這需要密切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分析説。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認為,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看到通脹的苗頭,現在流動性比過去多。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麼多錢會不會導致新興市場資産價格的泡沫?同時,大量流入到新興市場的熱錢,一旦世界經濟政策有變就可能迅速流出,“大進大出”有可能産生類似于東亞金融危機那樣的風險。

    備受關注的不僅是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産價格泡沫,對於一些國家來説,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也引發了一些憂慮。

    “美國其實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現在,最大問題是財政赤字的數量非常大。在未來幾年,必須把財政赤字降下來。” 美國財政部駐中國經濟金融特使杜大偉在論壇上説。

    據分析,美國2009財年赤字將達1.58萬億美元,相當於其當年GDP的11.2%。歐洲很多國家的赤字水平也不低,早已超出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提出的3%的上限。鉅額的財政赤字及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有可能抑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讓人擔心的是經濟刺激計劃及其方案,意味著帶來更多的財政赤字;此外,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帶來更多的通貨膨脹。”埃及投資部部長馬哈薩德·穆希·丁呼籲説。

    大博弈:是“繼續刺激”還是“適度調整”?

    “以前沒有看到過一年出臺這樣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以後也肯定會看到這樣的刺激計劃怎麼退出。”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主席史蒂芬·羅奇在本次論壇上提出,必須要有明確的時間表,確定採取什麼樣的合適的退出策略。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副秘書長傑弗瑞·利普曼則表示,討論政府何時退出刺激政策絕對不是時候,“反而我認為現在各國特別需要繼續推動經濟刺激計劃”。

    有人建議討論“退出”,有人建議繼續刺激計劃,不同的觀點在本次論壇互相碰撞。事實上,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剛出現復蘇的跡象,針對大規模刺激計劃帶來的各種風險和問題,有關刺激計劃是否“退出”的爭議就開始了。

    “退出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説,如果過早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對初露曙光的經濟復蘇來説是個打擊。但是,如果不退出,可能面臨通脹或者其他新問題。因此,何時退出仍是一個問題。

    9月初,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似乎為這一爭論找到了共識。會議同意,各國繼續採取措施刺激經濟以保證全球經濟的持久復蘇和增長,並在經濟復蘇得到堅實確定以後以透明和可靠的進程退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當前經濟下滑趨勢是止住了,但可能會在比較低的水平上維持一段時間。所謂“退出政策”現在還為時過早。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各個國家振興經濟的政策在完全復蘇之前,不要著急退出,也不要全球採取一致行動,各個國家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退出的時機。

    “中國以明智的方式而不是可能導致房地産價格泡沫或通脹的方式刺激內需,這很重要。”吳作棟認為,中國應該調整結構,不能過度依賴出口,要更加注重以內需特別是最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史蒂芬·羅奇建議,中國應該把更多的資金用於擴大國內消費,增加用於解決醫療、社會保障以及就業等問題的開支。(執筆記者周英峰,參與采寫記者鄭曉奕、柳絲、劉軼芳、蔡擁軍)

達沃斯精彩言論

    新華社大連9月12日電  第三屆夏季達沃斯年會10日至12日在大連舉行。幾天來,來自全球的政商學界有識之士圍繞反思國際金融危機、定義綠色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一些精彩的言論體現了與會者的獨到見解。

    玩商業不是終極目標,商業的更高層次是要為人們創造更多。——科威特-丹麥奶製品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穆罕默德

    日益增多的氣候變化證據為整個地球加劇了悲觀色彩。——普華永道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市場服務主管合夥人理查德·格雷德希爾

    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的啟示是,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消費。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普世的社會契約來制約享受型的消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

    美國就像GM(通用汽車)或是Xerox(施樂公司)一樣,有良好的品牌,但是現在後勁乏力。中國就像谷歌一樣年輕有為,飛速發展。——美國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史蒂夫·克萊蒙斯

    我希望人民幣有朝一日能成為世界通用貨幣,這樣對我們都好。——美國經濟研究預測機構、全球洞察組織董事長約瑟夫·卡斯普茨

    目前世界遭遇的是兩個危機,一個是經濟危機,另一個就是環境危機,無論哪一個危機,受連累最重的都是“窮哥們兒”(指發展中國家)。——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談緩解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應起帶頭作用

    應對經濟危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任務不同,發達國家主要是去杠桿化的問題,發展中國家則是要解決結構調整的問題。——弘毅投資首席執行官趙令歡

    中國政府很重視節能環保,企業也要建立環境資産負債表。——北京首創集團總經理劉曉光

    幫助農村孩子克服數字鴻溝,使他們能夠應對更好的未來……這才是最酷的技術。——科技部部長萬鋼

    我們非常關切貿易保護主義問題。我們的發展依賴國際市場和國際貿易。世界市場真的能一直開放下去嗎?——哥斯達黎加外貿部長馬爾科·魯伊斯

    中國公司沒有教父,沒有老大。而且年輕人也不在乎誰是老大,很多人都想成為英雄。這是一個容易出英雄的時代。——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中國人善於傾聽和學習。他們能夠獲得信息,學習、傾聽、適應、執行這是中國人的強項,這樣的一些技能是我們在西方世界已經有所喪失的,我們需要重新學習。——英國WPP集團首席執行官蘇銘天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當中,變革和創新非常重要,我們在矽谷有一個非常強調創新的文化,相信即使是火雞也是會飛的。——美國Tibco軟體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維微克·拉納戴夫(記者鄭曉奕、柳絲、蔣旭峰、桂濤、陳夢陽、閆平整理)

平衡·融合·綠色——展望亞洲經濟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大連9月12日電(記者 杜靜、王軍、陳夢陽)金融危機的爆發讓曾經創造“東亞奇跡”的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設計新的模式促進亞洲地區可持續發展,成為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的熱議話題。

    平衡:調整內外需比重

    “亞洲國家當務之急應是轉變以往過度依賴貿易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型轉變。”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主席史蒂芬·羅奇在年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占比過高,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是亞洲國家長期存在的問題。

    世界經濟論壇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超過70%,而亞洲的平均水平只有50%左右。過去八年內,美國消費率上升了1.9個百分點,而亞洲地區則下降了3.4個百分點。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亞洲國家出口遭受重創,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甚至陷入衰退。出口導向型模式已經到了非調整不可的階段,這成為與會嘉賓的共識。

    “中國一定要轉變發展模式。”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一場主題為“重新設計亞洲的增長模式”的討論會上説。他表示,中國要減少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增加居民消費率,具體措施包括促進就業,提高國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降低教育成本,增加住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等。

    越南副總理黃忠海説,越南GDP70%依賴出口,與其他國家一樣,越南也需要轉變增長模式,增加國內消費。他特別指出,越南重視促進農村地區的消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投資力度,改善農村供水、教育等基礎設施。

    融合:擴大亞洲區內貿易

    “亞洲越來越變成了一個大亞洲。”泰國貿易代表吉·西提蒙説,“毫無疑問我們的經濟會更加融合在一起,更加一體化。”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社長宮原耕治表示,“加強日本與中國等東亞鄰國的經貿關係,擴大亞洲內部需求,是日本經濟未來的一大發展方向”。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趙曉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經過上次危機後,亞洲地區更加協調一致,搭建了很多多邊平臺合作機制,如東盟10+3以及亞行框架下的大湄公河區域合作等,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的區域間貿易往來,對於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根據亞行統計,亞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56個,其中包括16個亞洲經濟大國。

    《時代》週刊日前刊文指出,隨著亞洲消費者變得更加富有和可自由支配的財富增加,亞洲各國的製造業聯絡將更加緊密,而亞洲內部貿易將成為未來經濟擴張的關鍵。

    綠色:節能産業成新增長點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認為,一些亞洲産業將會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後更具競爭力。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清潔能源産業。亞洲已經在太陽能和電池技術方面領先,更大的政府扶持力度將會使其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中國必須把綠色産業的技術和政策提到優先地位,這一點的態度是很清晰的,並且會堅持下去。”趙啟正説。他介紹,中國的綠色能源目前只佔2%到3%,今後將大力發展核電及風能發電,發展電動和油氣兩用汽車,同時解決好垃圾處理問題。

    “發展綠色經濟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黃忠海説,越南將遵守節能減排方面有關的國際標準,對每個項目都會做環境效應方面的評估和可行性研究,並力爭到2015年使可再生能源佔越南能源總供應的比重達到5%至8%。

    吉·西提蒙認為,綠色産業不僅帶來環境效益,同時也産生經濟效益,“綠色技術本身不是一個成本項,而是一個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的行業”。

    “我們必須要變成綠色的亞洲。”吉·西提蒙説。

 
 
 相關鏈結
· 達沃斯:“全球經濟低迷中的成功與生存”討論會
· 達沃斯年會·時評:發展綠色經濟不能再錯失良機
· 溫家寶在達沃斯年會開幕式和企業家座談會上答問
· 達沃斯年會:多場精彩活動展開 12日將舉行閉幕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