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陜西鼓風機集團工人在數控設備前工作(2005年5月19日攝)。建成于1975年的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後,從2001年到2008年,企業産值就從4億元迅速增長到了50億元,成為了我國鼓風機行業的龍頭企業。 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9月17日電(記者 毛海峰)“三線”建設時期打下了西部的工業基礎。實施全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進行西部大開發以來的10年,則是西部工業發展的另一個高潮期。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開展大規模的重工業建設,即“三線”建設。1965年,開始了以成昆、湘黔鐵路、攀枝花、酒泉鋼鐵廠和重慶工業基地為主的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建設。1969年至1971年,“三線”建設全面鋪開,初步建成了一批國民經濟骨幹企業,大大改善了我國西部工業發展落後的佈局。
“三線”建設打下了西部工業發展基礎,西部很多省份第一次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更為重要的是,“三線”建設時期新建、改建、擴建的一家家企業還為西部輸送了一批極為寶貴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這些人成為了以後西部工業發展的種子和骨幹,使西部工業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地處內地的很多“三線”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大批企業面臨虧損、破産的窘迫局面。
為了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1999年6月,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支持政策。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工業開始進行轉型、改革。
陜西省是“三線”企業比較集中的省份。國家在陜新建、遷建的軍工項目多達111個,這些企業主要分佈在關中、漢中兩地的秦嶺兩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後,一些進山太深、布點分散的企業先後搬遷到了西安、咸陽、寶雞、漢中4個城市周圍。其中西安集中了全省60%的軍工企業和90%的科研院所,成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依託這些代表陜西省先進生産力的企業,10年來陜西省在關中地區建立了西安閻良國家航空産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産業基地、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産業基地等一系列高科技工業園區,有力地帶動了陜西工業的發展。
到今年上半年為止,西安閻良國家航空産業基地已擁有130多家民營航空工業企業,並初步形成了以航空高技術研發、整機製造、零配件加工、國際轉包生産、航空人才培養、航空旅遊博覽等為特色的航空産業鏈和巨大的航空産業集群。 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産業基地在未來5年時間內,將投資150億元,重點發展光電信息、精密控制、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等兵器工業科研成果轉化的高新技術産業。
在積極轉化軍工成果的同時,陜西大批的“三線”企業開始了艱難的“第二次創業”,與市場經濟體制銜接。始建於1968年的生産重型汽車變速器的陜西法士特集團公司,作為國家在陜西省建設的重點“三線”企業,到1999年本已陷入破産絕境。“第二次創業”中,企業緊盯市場變化和世界汽車變速器製造前沿技術,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産品,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08底,企業已成為主導産品銷量連續3年名列世界第一的大公司。
一些“三線”企業開始成為本行業的領軍者。建成于1975年的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後,從2001年到2008年,企業産值就從4億元迅速增長到了50億元,成為了我國鼓風機行業的龍頭企業。而1971年投産的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改制後的2004年開始,企業銷售收入以每年超過10億元的速度快速遞增,2008年,寶鈦集團的主導産品鈦加工材年産過萬噸,成為中國鈦工業的中堅。
10年的西部大開發區域發展,使得西部工業進入另一個發展高潮期。在工業經濟的拉動下,1999年西部地區GDP佔全國的17.22%,2008年提高到了19.38%。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東部增長5.9%,中部增長6.8%,西部增長則高達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