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詹婷婷、葛如江)新中國成立60週年來,傳統農業大省安徽不斷開拓創新,産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三次産業結構實現了從“一二三”向“二三一”質的轉變,工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
新中國成立前,安徽是個落後的農業省份,農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70%。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生産總值中三次産業比例由1978年的47.2:35.5:17.3調整為2008年的16:46.6:37.4,其中二、三産比重提高了59.1個百分點。
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近年來,安徽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安徽省已經基本形成了分工合理、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工業內部結構逐步向高加工度方向演進。2008年工業增加值達到3487.5億元,比1952年增長了727.9倍,年均增長12.5%;工業化率由7.7%提高到39.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8%。
2009年1-8月份,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14億元,增幅18.4%,增速全國第四,中部第一。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目前已突破1萬戶,達到11392戶,其中馬鋼、銅陵有色、安慶石化等11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
在工業化進程中不斷開拓進取的同時,安徽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産業化步伐加快。2008年糧食、油料、棉花産量分別比1949年增長3.7倍、14.3倍和20.2倍,肉類、水産品及其他農産品産量均大幅增長。農業産業化經營不斷發展,2008年安徽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433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達200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7178個。
此外,安徽省服務業發展突飛猛進,新興服務業迅速興起。1952-2008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4%,佔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5%提高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