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4日電(記者季明、馮源)對於剛剛完成一輪商業業態升級的長三角商家們而言,為期8天的“十一”黃金周,不僅是他們賺錢的“黃金機遇”,更是檢驗其升級是否成功的“試金石”。
“根據往年的統計數據,黃金周商場的日均銷售額要比平日高出20%左右,黃金周因此也成為眾多商家的必爭之地。”杭州大廈董事長兼總經理樓金炎説。
在“十一”黃金週到來前一週,已經連續6年銷售額排名全國大型百貨公司單店首位的杭州大廈宣佈“擴容”:在擁有多個全球知名品牌單櫃銷售世界紀錄的A座、B座和D座之外,新開主售國際一線家居用品的C座。
“新樓的開業使杭州大廈由‘廈’時代邁入‘城’時代。”樓金炎説,“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輪的升級,杭州大廈的營收和利潤分別能從2009年的40億元和4億元,三年內躍升至100億元和10億元。”
與杭州大廈類似,由一爿店發展到一座商業購物城,已經成為長三角眾多城市核心區老牌商圈升級的共同選擇。上海的南京西路、淮海路、豫園、四川北路等傳統商圈在年內相繼升級,原先狹小擁擠的購物環境變得更為寬敞明亮,眾多具備時尚概念、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牌相繼進入,配套的餐飲、娛樂設施也大為豐富。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曉齋説:“商業的升級換代是這個行業的內在規律,長三角地區在最近一段時期如此大範圍地出現商業升級之勢,説明這一地區經濟發展十分活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長期研究商業發展規律的齊曉齋認為,具有多年豐富“商戰”經驗的長三角眾多商家在本輪升級過程中普遍重視了“差異化定位”,例如南京東路商圈的目標是打造“經典黃浦”,淮海路的目標定位在“精緻高雅”,豫園商圈提出打造“精緻豫園”,新興的中山公園商圈提出建設“休閒式數字化商業”。這種錯位式的發展,有利於避免因“同質競爭”而造成的資源浪費。
據記者觀察,一些長三角的商業“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中的“二線地區”,也紛紛加入了本輪商業升級的行列。在浙江寧波,集聚10多個國際一線品牌的和義大道購物中心,同樣選擇在黃金周前開業。
在上海浦東,建築總面積達32萬平方米的上海周浦萬達廣場,在被視為沒有商業投資價值的周浦鎮落成,開業首日即迎來數十萬消費者。據浦東新區經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浦東新區新的商業總體佈局,將劃分為中心商業區、特色商業圈、地區商業中心和居住區商業等四個層次,力爭打造“世界商城”。
商業專家們分析,長三角日漸活躍的商業升級熱,是這一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縮影和結果。一方面,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日漸成熟,商業的經營業態和産品形態正經歷著巨大的改變;另一方面,隨著長三角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高端商業佈局也正在快速向郊區延伸。
另外,專家也指出,升級並不是商業成功的必然因素。齊曉齋説,商業升級是不是可以達到預期效果,關鍵還要讓時間來檢驗,“要看市場接受不接受,消費者認可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