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江源生態綜合治理逐步推進 雨量充沛碧草連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10月28日電(記者何偉)9年前的8月19日,長江源頭6.621米高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正式落成揭幕,它標誌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成立。這是中國生態保護和建設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我國最主要的水資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但近30年來,這一地區生態環境迅速惡化,面臨一場深刻的生態危機。

    為了使三江源重返“生態天堂”,建設青藏高原“綠色屏障”,2003年退牧還草工程在三江源地區實施,通過封山育草、禁牧等措施,改善這一地區生態環境。2005年,我國政府規劃投資75億元,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

    據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介紹,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主要包括生態保護、農牧民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支撐三大建設,共有退牧還草、生態移民、鼠害防治、人工增雨等22個子項目。截至目前,該工程已經累計完成投資24億多元,項目執行進度為90%。

    據了解,這一時段正處於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10年間,我國加大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對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得以上馬。目前,這些工程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之中。

    李曉南説,自2003年以來,隨著退牧還草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的穩步實施,三江源地區生態治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項目區生態退化趨勢明顯緩解,生態服務功能效果顯現,出境水量有所增加,“中華水塔”功能初步恢復。

    據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三江源區出境水量為412億立方米,2007年出境水量為492億立方米,2008年出境水量為502億立方米,工程實施後“增水”效果顯著。

    隨著生態保護工程的持續推進,三江源區向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中下游輸出的水資源保持了優良水質。在2006年以後的監測中,三江源區飲用水水質皆符合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

    記者日前在三江源地區驅車3000多公里,看到沿途雨量充沛、碧草連天、湖泊豐盈,整個自然保護區仿佛披上了一塊巨大的“綠色藏毯”。

    被譽為“黃河源頭第一縣”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已成為三江源地區生態治理工程初見成效的一處縮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縣境內湖泊數量已經恢復到4000多個。

    正在三江源地區進行的生態保衛戰,同時也是一場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攻堅戰。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提供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在惠及民生的小城鎮建設項目上,已完成投資3億多元,建成86個移民社區,搬遷安置移民1萬多戶、近5萬人;在能源建設項目上,目前已完成投資1.86億元,使4.5萬多戶牧民群眾用上了太陽能;人畜飲水項目上,目前已完成投資3181萬元,使1.7萬名當地牧民喝上了放心水。  

 
 
 相關鏈結
· "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已經完成封山育林250萬畝
· 青海下達1000萬元建三江源生態移民創業扶持資金
· 過去四年三江源地區近4千萬畝草原實現退牧還草
· 青海三江源人畜飲水項目使1.7萬牧民喝上放心水
· 青海省著力推進“三江源”生態移民技能培訓項目
· 青海玉樹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