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大手筆投建設200重點項目為科學發展夯實基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上坡路上考馬力,困難之年看拉力。

    一個個大項目,就是一根根樁,當200根大樁深深扎進南粵大地土壤時,撐起的是廣東科學發展的光明未來。

    時值初冬,南粵大地一片繁忙景象。

    廣東惠州中海1200萬噸煉油項目建成投産,我國第一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在廣州龍穴造船基地出塢,陽江、嶺澳、臺山1088萬千瓦核電機組順利推進,粵東潮汕機場主體工程航站樓動工……今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個重點優質項目在嶺南大地一鋪開,就顯現出對廣東調結構、保增長、惠民生的有力支撐。

    人們讚嘆説,如此大手筆的投入,大力度結構調整,廣東30年來罕見。

    廣東今年安排重點項目200項,總投資1.76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030億元。這些“優質項目”,圍繞廣東“三促進一保持”,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協調發展,成為夯實廣東科學發展的基石。

    新視野:

    調結構建立現代産業體系

    海洋被人們稱為藍色的希望。

    廣東3368公里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串起了36個沿海港口,每年吞吐著佔全國1/3的4000萬個集裝箱。遼闊的海洋,雖然擋不住大洋彼岸金融危機的風暴潮,卻為廣東帶來了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

    金融危機下如何保增長?對於廣東,是一次新的考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説:“保增長決不能走鋪攤落後産能的老路。廣東把保增長與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結構調整、建立現代産業體系結合起來,打好轉變發展方式這場硬仗。”

    “調結構與保增長齊頭並進。加速引導資本投向産業升級關鍵領域。”廣東人在思考中搶抓機遇。

    去年底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資計劃剛一齣爐,廣東就從一批儲備項目中精心篩選,及時梳理出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民生工程、生態環保等優質項目。重點佈局發展裝備、汽車、鋼鐵、石化、船舶、航空等六大製造産業,推動新一輪産業升級。

    “新能源、新材料、節能降耗等高新技術産業成為廣東新的投資導向。”廣東人説幹就幹,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重點發展核發電裝備、大功率風力發電裝備、數控系統等重型裝備製造、海洋工程、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技術、生物醫藥等,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

    廣東把優質大項目作為現代産業體系的“驅動引擎”來抓,全年安排重點項目建設為去年的兩倍多。今年1—8月,廣東200項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826億元,佔基本建設投資的47.9%,現已建成投産項目17個,新開工項目53個。

    記者走進廣州中船龍穴島造船基地,我國第一艘自行研製建造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30.8萬噸超大型油輪“新埔洋”號出塢:7層樓高的船舵葉,5米長的主螺旋槳葉片令人驚嘆。一舉改寫廣東不能建造10萬噸以上大型船舶的歷史,珠江口一躍躋身我國三大造船基地之列。

    大項目的建設投産,加速了廣東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廣東産業結構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龍大造船、中山船舶、廣州低速船用柴油機、湛江鋼鐵、特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以及汽車、核電、風電、高清平板顯示模組等一系列重點建設項目“引人注目”,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寶鋼集團、中國船舶、東方電氣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進製造業骨幹企業紛紛落戶,吸引了一批配套企業“孔雀南粵飛”。

    隨著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投産,“結構調整”作用凸顯。“珠江水,廣東糧,東莞鞋襪走四方”代表的廣東産業形態正在迅速改變。廣東經濟發展站到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新平臺上。剛剛公佈的廣東工業企業100強中,裝備製造業和重化工業分別佔到41%和55%。

    2008年,廣東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增速達15%以上,顯著高於工業12.8%的平均增速,凸顯較強的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在廣州花都東風日産汽車生産車間,記者驚嘆“騰籠換鳥”高級化産業優勢。

    “總裝線每50秒一台新車下線,日産量800多臺,産值相當於傳統産業1.2萬工人每天生産16萬件牛仔服,可裝滿10個出口集裝箱。”東風日産副總經理任勇興奮地告訴記者,1個汽車産業工人可帶動8個相關就業崗位,今年新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産60萬台新廠,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汽車製造基地。

    這只是廣東“大項目”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深圳、惠州兩地市場異軍突起。目前,廣東汽車産量産值位居全國首位,一個汽車産業全年總産值將超2500億,帶動上千家零部件企業落戶廣東。業內人士説,這相當於出口20多萬個標箱的牛仔服。

    新起點:

    打基礎促進區域協調

    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大省。面積佔全省20%的珠三角地區,創造了全省80%的經濟總量,面積佔80%的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經濟總量僅佔全省20%。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保增長要著眼更長遠的未來。廣東推進産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決心不變。”省長黃華華説。廣東決心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強肢健體的重要抓手,徹底改變兩翼基礎差、底子薄的現狀。

    俗話説,“路通財通”。本輪廣東重點項目中,重點工程交通運輸佔60個項目,其中相當數目為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交通骨幹樞紐,成為連接珠三角的快速通道。這些基礎設施項目像一根根輸血管道,搭建起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快步發展的骨幹網絡。

    9月23日,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率領50家廳局的領導,從雲浮、陽江、茂名、湛江一路披星戴月走過來,一路考察當地産業轉移園項目,一路召開現場辦公會,為推進大項目建設排憂解難。

    在陽江核電站1號核島建設現場,核島圓形的巨大外殼矗立在藍天下,省委書記、省長走進裏面,觸摸內網比大拇指粗的犬牙交錯的鋼筋,了解項目進度。

    大項目加快促進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帶動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區域協調發展。廣東交通60個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976億元,1—8月完成投資656億元,包括新建、在建的鐵路和城際輕軌16項共2120公里,高速公路2090公里,港口航道10項和機場項目4項;19項能源保障工程1—8月完成投資550億元。

    此外,廣東大力推進珠三角與其它地區産業錯位發展,發揮優質項目帶動作用,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佛山陶瓷産業園不在佛山了,“轉移”到了清遠;中山火炬高新區在200公里外的陽西縣又點燃另外一隻“火炬”……在距珠三角腹地100到300公里的環形輻射帶上,分佈著33個省級産業轉移園。今年廣東投入資金75億元,重點扶持産業轉移園的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園吸納著從珠三角轉出的傳統産業,珠三角騰出空間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産業轉移園成為推動粵東西北快步發展的加速器。

    新跨越:

    保生態、重環保、惠民生

    生態、環保、民生是廣東重點項目建設的“緊箍咒”。在實施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過程中,廣東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出於生態和環保考慮,中科合資廣東首期15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由珠三角腹地——廣州南沙改址遷到東海島,儘管這個採用國際最新工藝和最先進設備建設的煉化項目,其排放僅相當於一座中型火電站,對環境影響很小,廣東仍果斷地將項目從環境承受力脆弱的珠三角撤出,佈局粵西。

    “點火!”9月27日,一聲口令,熊熊火焰在屏幕上燃起,投資32億元的湛江龍騰物流球團項目熱負荷聯動試車成功。“該項目環保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水平。首創國內原料堆場全封閉。”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介紹項目説的最多是環保。

    保護生態環境,惠及民生,是廣東大項目的突出特點。在廣東10個規模超50億元重點項目中,改善宜居環境工程的就有兩個:“廣東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廣州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投産後廣東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00萬噸/天,屆時全省全部縣城及珠江三角洲中心鎮,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進一步改善生態人居環境,造福百姓。

    為迎接2010年亞運會,一場向污水河涌全面開戰的戰鬥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截至目前,“廣州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含全市581個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項目總投資高達340.65億元,工程重點是市中心城區總長913公里的231條烏黑髮臭的河涌。目前工程完成92項,在建255項。羊城將重現“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嶺南水鄉風貌。 

 
 
 相關鏈結
· 廣東: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報告感動廣東軍民
· 廣東出臺"醫改"方案 2011年實現醫保制度全覆蓋
· 張敬禮考察廣東深圳市微創介入醫療器械生産企業
· 廣東舉行秋季人力資源市場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 區域合作推動廣東對東盟出口連續8個月保持增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