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流擊水 趁勢而上 中國經濟取得極為不易的成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年有餘,中國經濟以一條鮮明的“V”形反彈曲線,平息了當初一些人作出的“L”形、“W”形等猜測,在全球經濟中率先劃出一道“上行線”。

    砥礪奮進一年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國際金融危機動蕩、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外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取得了極為不易的成績:

    經濟增速從去年下半年的急速下滑轉為今年以來的逐季回升,全年“保八”無懸念;從啟動成品油稅費改革到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批多年想改未改的重點改革相繼啟動;從年初上千萬農民工失崗返鄉轉為部分地區再度出現“用工荒”,全年就業目標有望超額完成……“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取得可喜成就,鼓舞人心。

圖表:上半年中國經濟主要指標一覽 新華社發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堅定地闊步前行,走得比預期的好。然而,往後的道路仍存不少困難和複雜因素,對此我們應當保持清醒頭腦,及早謀劃、週密安排未來的發展。

    如同“船到中流”,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牢固,經濟運行中的新老矛盾和問題互相交織。如果在這個時候沾沾自喜、滿于現狀,不但會錯失未來發展的良機,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已經出現重大變化。世界經濟復蘇道路曲折漫長,歐美國家高消費低儲蓄的模式正在變化,諸多因素使得我們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外貿出口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局面難以為繼。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以及國內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使得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依靠加大物質資源投入發展經濟的模式也難以為繼。

    歷史經驗表明,每次重大經濟危機都伴生重大科技突破和産業調整,強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重構的關鍵時期,各國著眼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已展開一場搶佔新制高點的競賽。

    美國提出將研發投入提高到GDP的3%這一歷史最高水平;歐盟宣佈到2013年以前,投資1050億歐元發展綠色經濟;俄羅斯提出開發納米和核能技術……隨著“後危機時代”的來臨,全球將進入一個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産業振興時期。

    面臨在新的起跑線上的競爭,重要的是抓住機遇,謀劃長遠。只有如此,方能贏得主動權,取得新突破,趕上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步伐,率先復蘇並走向繁榮。

    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夜色(9月27日攝)。上海市浦東新區發改委10月14日發佈的信息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浦東實現工業總産值4991億元,同比增長3.3%,不僅扭轉了上半年的下降格局,而且7、8、9三個月的當月增幅均達到兩位數以上。進入下半年以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正面衝擊的上海市浦東新區經濟出現強勢反彈,各項經濟指標進一步向好。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謀劃中國經濟的持久發展,實現趁勢而上,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行動起來,調整經濟結構,轉換發展方式。現在,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當經濟大幅下滑趨勢得到抑制並轉入企穩回升通道後,靠強有力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所可能産生的負面作用將逐漸顯露出來,結構調整任務由此更加凸顯。只有加快體制創新,有效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才能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立於不敗之地。

    促進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經濟的回升,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投資的拉動,消費和民間投資有待進一步充分發揮其潛力。今後必須著力推進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的擴大內需戰略,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加強保障力度,使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同時鼓勵民間投資,從而有效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謀劃中國經濟的持久發展,實現趁勢而上,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引擎,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並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從全球科技發展的態勢看,當今世界正處在科技創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關鍵技術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日益顯現。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已極具前瞻性地對發展新興産業進行了戰略性和全局性部署,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等産業的技術研發和産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努力搶佔國際産業競爭的制高點。

    中流擊水爭朝夕,趁勢而上謀發展。在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在中國經濟處在調整結構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認識、堅定信心,抓住有利條件,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更加週全地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使中國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飛躍。 

    “放眼未來再啟航”——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報告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一年前的深秋,席捲而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令中國經濟驟然降溫;一年之後,早到的寒氣卻擋不住經濟回升的暖流。

    新華社經濟調研小分隊在各地調研中發現,經歷了這場危機的洗禮,各地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結構調整的認識更加深刻,發展新興産業搶佔未來制高點的方向更加明確。在新的重要關口上,放眼未來,中國經濟揚帆再啟航。 >>>詳細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表現突出 回升基礎尚需鞏固

    在10月22日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開始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很自信地提了個問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及時果斷實施了一攬子計劃,一粒粒的種子隨之播下,希望來年有一個好收成。一年來,我們共同經歷了種子的發芽、盛開的春天,走過了不斷成長的夏天。在一年後的秋天這一收穫的季節裏,我們收穫了什麼呢?”

    毫無疑問,我們收穫了國民經濟的回升向好。由於各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前三季度GDP增幅達7.7%,經濟企穩回升的結果和過程均好于預期。 >>>詳細

 
 
 相關鏈結
· 青海省:經濟企穩回升明顯 國稅收入將突破百億
· 甘肅物價水平總體趨於平穩 有利於經濟企穩回升
· 新聞分析: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有利經濟企穩回升
· 李毅中:中小企業復蘇對經濟企穩回升的作用明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