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放眼未來再啟航”——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放眼未來再啟航——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報告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一年前的深秋,席捲而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令中國經濟驟然降溫;一年之後,早到的寒氣卻擋不住經濟回升的暖流。

    新華社經濟調研小分隊在各地調研中發現,經歷了這場危機的洗禮,各地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結構調整的認識更加深刻,發展新興産業搶佔未來制高點的方向更加明確。在新的重要關口上,放眼未來,中國經濟揚帆再啟航。

    “不停步、不松氣”——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

    從一季度經濟增長3.1%到三季度9.8%,從增速低於全國3個百分點到高出0.9個百分點——上海這座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保增長收到了明顯成效,然而,這並不能讓上海松一口氣。

    “市委市政府早就明確提出,上海面臨雙重考驗:國際金融危機的外部衝擊與上海自身發展轉型的內在挑戰。”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翁華建説,上海經濟社會已進入發展轉型的“陣痛期”。就好比新生兒待産,如果能順利渡過這一困難時期,上海的發展水平就能邁上新臺階;如果過不了這道“坎”,就會進入一蹶不振的低速徘徊期。

    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可以通過果斷有力的政策刺激措施穩住局面;但當前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不確定因素還不少,如何突破經濟發展進入一定階段後面臨的種種困難和制約,是未來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不僅是上海,也不僅是經濟發達地區,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各地在保增長日見成效的同時,對經濟運行中長期存在和新近凸顯出來的問題,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在浙江省玉環縣,記者發現這麼一個現象:這個外向度達到70%的全國百強縣,前三季度工業用電量與去年同期已基本持平,而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同比卻仍然下降了一成。

    “有産量沒産值,問題在價格上,價格仍在下降反映出我們的競爭力還有待提高。所以,經濟回暖基礎並不鞏固。”玉環縣委書記柯昕野説。

    深度下滑的出口,近來降幅明顯收窄,但形勢並不樂觀。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分析,國際需求依然不穩定,除了一些剛性産品需求增大以外,其他産品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國內很多企業在金融危機和過去運作中遇到的困難,並沒得到根本解決。

    更值得警惕的是,經濟形勢稍好,一些行業原本存在的産能過剩問題再度膨脹。已有和在建産能已過7億噸的鋼鐵産能仍在擴張,一些企業在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盲目上馬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産能過剩再度反彈,不僅延緩産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更有可能加大未來經濟再度波動的風險。

    港口是經濟的窗口,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對當前的問題有著透徹的觀察。他認為,未來國際貿易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上海港原來賴以生存的出口高速增長的局面已不再可能。“港口能力現在嚴重過剩,如果還是等待高速增長的到來肯定是守株待兔一場空,必須積極尋求新思路,主動轉變發展方式。”

    此外,通脹預期再度凸顯,給未來宏觀調控增添了新的變數。價格大起大落,對企業的危害是致命的。在危機衝擊最為嚴重時,銅價每噸從4萬多元掉到了2萬多元,玉環縣水暖閥門企業的原材料和産品庫存遭受了慘痛的損失。“價格大起大落,讓人吃足苦頭。”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説。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優分析,目前物價指數仍為負,短期內通脹壓力不大。中長期看,國家到地方應對危機大幅增加的投入有滯後效應,加上國際油價上漲,會有通脹潛在隱患,需要早做準備。

    “在危機時期我們採取了非常規的措施,增長的最低點已經過去了,但是最複雜的局面不一定過去了。明年情況複雜性會提高,最近中央已經提出了要處理好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管理通脹預期這三者的關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説,這是中國經濟下一步要調控的重點。

    “結構調整”成主抓重點——更加重視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以製造業為支撐的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近些天隨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一期工程的竣工,迎來了一批全新企業相繼入駐:麥當勞中國總部、騰訊科技、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務……這個開發區服務業比重已從四年前的大約一成,上升到如今的三成。

    “上海的工業園區正向産業園區轉變,引進了許多現代服務業;製造業正從單一製造業,向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這種結構調整,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經濟運行處處長徐惠明對這兩種變化感觸頗深。

    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逐步進入“後危機時代”,“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已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結構調整”作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根本途徑,將成為今後的主抓重點。

    記者一路調研下來,發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已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産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一些中西部地區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陜西鼓風機集團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將低附加值的製造環節放棄,交由市場去配套,同時向客戶提供從方案設計到工程總包等的高附加值服務。企業不增加産能,卻創造了全行業40%以上的利潤。董事長印建安説,國內企業偏好鋪攤子擴大規模,但盲目擴張最終的結果就是産能過剩。必須向服務型製造業升級,從“打工仔”變成“包工頭”。

    未來的結構調整,現代服務業是趨勢。這組數據最説明問題:上海第二産業增速依然為負,而第三産業增長達到了14.1%;浙江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6%……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一些地方的服務業不但保持驚人的穩定性,甚至速度比危機前還有所加快,起到了經濟回暖的“生力軍”作用。

    結構調整,不單純是向高精尖的調整,也是對原有産業內部的結構調整。無論是紡織、家電等傳統製造業,還是煤炭、化工等傳統資源開採行業,都蘊含著巨大的調整空間。

    “結構調整和升級,不是高不可攀,其實就在身邊。即便是在傳統産業裏,創新也是無限的。襪子出廠價有幾毛錢的,也有幾十塊的,關鍵看你的工藝和設計。”浙江省義烏市幫扶企業穩定健康發展辦公室主任賈貴南説。

    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結構調整也需要痛下決心。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山西省對煤炭行業開展大規模兼併重組。目前兼併重組雙方已有九成簽訂正式協議。到2010年底,全省煤礦數量將減少60%以上,一批現代化煤炭“航母”將浮出水面,將從根本上改變多年困擾山西發展的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事故頻發和經濟大起大落的窘況。

    “危機帶來創傷,也帶來了機會。危機更加強烈地告訴我們,中國要改變生産方式和結構。要變製造為創造,要變第二産業‘單兵突進’為二三産業齊頭並進。這需要一個過程,但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做,否則就將失去發展的良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

    新興産業乘勢而上——為新的經濟繁榮週期積蓄力量

    6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裏,隔著玻璃觀察窗,125毫米對角線尺寸、0.2毫米厚的正方形硅片,在傳輸帶上流水傳送。通過激光定位儀和攝像頭監控,不同流程的機械抓手準確地抓起硅片,依次進行制絨、擴散、蝕刻、鈍化、印刷電極、燒結、測試分檔等流程。幽藍的硅片,就這樣被賦予了光電轉化的神奇生命力。

    這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的一個車間裏的場景。如同中電電氣一樣,當前不少新一代企業正憑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産品擺脫低水平重復建設桎梏,緊跟國際新能源革命和應對氣候變暖的浪潮,正以全球視角和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大幅拓展未來發展的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的分析頗給人啟發。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雖然起因在金融,歸根結底卻在上一輪經濟增長的科技動力已消耗殆盡,不能再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新的機會。而要真正從危機中復蘇,一定要尋找新的科技基礎。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謀劃發展新興産業,力求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中佔得先機、贏得主動。按照國家的部署,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近期工作安排,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産業發展。

    近日,11個物聯網研發機構在無錫落戶,總投資超過2.76億元。無錫還提出,在20平方公里範圍內,在環保、交通等領域率先展開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力爭建成中國首個“感知城市”。

    “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及早形成支撐下一個繁榮週期的現代新興産業體系,是提高經濟持續競爭力的關鍵。”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王榮飛認為。

    目前,江蘇已根據自身的特色優勢和現實條件,選擇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傳感網(物聯網)産業作為新興産業發展的重點。

    新興産業的發展,特別是前期發展,需要國家資金的支持。為推進高技術産業化,上海在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從建設資金中“切”出100億建立專項資金。國家有關部門啟動實施新興産業創投計劃,首批與北京、上海、重慶等7省市合作,吸引社會投資參與,設立20只創業投資基金。

    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真正過去,新的全球競爭烽煙再起。在這場全球競爭中,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並走向繁榮。

    中國的結構調整和新興産業,承載著重塑經濟競爭力、尋求新的增長點的重任,揚帆再啟航——“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前行航程,已愈發清晰。(記者劉錚、何宗渝、韓潔、陳剛、姚玉潔、馮源、陸文軍、常志鵬、杜宇、劉敏、安蓓、樊曦、儲國強、王敏)

來自一線的調研報告——一攬子經濟刺激實施一週年

    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臺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如今,一攬子計劃在各地實施的成效怎樣?新華社近日組織“經濟調研小分隊”分赴東、中、西部地區,入企業、進市場、訪農村、聽民聲,發回來自一線的最新調研報道。詳細>>>

4萬億元投資計劃取得明顯成效

    發展改革委就4萬億元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答記者問。

    問: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央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並不斷充實完善應對危機促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其中包括兩年中央新增投資1.18萬億元帶動總額4萬億元投資計劃。社會各界對4萬億元投資計劃都非常關注,請您簡要介紹一下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取得的效果。

    答:當前4萬億元投資計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中央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取得了明顯成效。詳細>>>

    2008年11月5日: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

    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詳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資源型城市應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産業轉型
· 浙江省政府出臺政策措施推進蠶桑産業轉型升級
· 汪洋深圳調研:完善國際營商環境促産業轉型升級
· 兩岸專家“會診”:加快産業轉型升級 開拓新市場
· 山西省長:堅定不移推進煤炭冶金産業轉型發展
· 2009年我國將通過自主創新推動輕工産業轉型升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