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澳門回歸十週年·經濟篇:微型經濟體的發展奇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李凱 茆雷磊 張家偉)從澳門半島制高點——世界文化遺産建築松山炮臺向下俯瞰,可以一覽澳門近年崛起的新建築:長虹臥波的西灣大橋,貝聿銘設計的錐桶形澳門科技館,如幾個巨大箱體疊放在一起的星際酒店,蓮花般盛開的新葡京酒店,金碧輝煌的永利度假村,高聳入雲的旅遊塔,雄偉的威尼斯人度假村……

    澳門中銀大廈上安裝的“慶祝回歸10週年”綵燈在夜幕下璀璨奪目(12月14日攝)。燈光輝映下,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街市如夢似幻,夜色醉人。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如同這些光彩照人的建築在10年內拔地而起,澳門的經濟在回歸10年內也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澳門從回歸前寂靜清冷的小城,逐漸成為繁華熱鬧的國際化都市,被西方媒體稱為“夢幻之城”。

    澳門僅約30平方公里,人口50余萬,是典型的微型經濟體。但小舞臺上演大劇目。今日的澳門實現了經濟跳躍式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並被國際權威機構評為世界微型經濟體中貿易和投資政策最自由開放的地區。

    讓世界驚嘆的跳躍式增長

    回歸前,澳門經濟處於低谷,自1996年至1999年連續4年出現負增長。記者1999年回歸前在澳門採訪時,街道行人稀少,市場蕭條冷清,失業率高企,新口岸整棟整棟的樓宇空置,澳門人對回歸翹首以盼。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開啟了“澳人治澳”的新航程。彼時,澳葡政府留給新政府財政儲備僅20多億元(澳門元,下同)以及約100億元的土地儲備金。而據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介紹,當時政府一年的開支就需100多億。

    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以何厚鏵為首的特區政府展現了駕馭全局的能力和果斷決策的魄力,提出了“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施政方針,明確了“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帶動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産業定位。2002年,特區政府對博彩業進行改革,正式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長達40年的壟斷經營格局,為澳門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2003年,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的開放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實施,為澳門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至此,澳門經濟進入被世界驚呼為“神奇”的跳躍式發展新階段。

遊客在遊覽漁人碼頭的葡國風情街(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從1999年到2008年,澳門本地生産總值由427億元增加到1718億元,增長了2.6倍,年均增長13.3%,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08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産總值達到3.9萬美元,約為回歸前的3倍,居亞洲乃至世界前列;到2009年底,政府財政儲備超過千億元,是回歸當年的40多倍。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外來投資不斷增加,澳門失業率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3%。

    回歸後,澳門經濟的整體繁榮除了體現在旅遊博彩業外,還體現在金融業、建築業等多個方面。以樓市為例,回歸前,40余萬人口的澳門空置了5萬多套房屋,套牢了500多億元資金,當地的一位學者曾悲觀地向新華社記者説,以當時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空置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消化。如今,澳門空置房早已銷售一空,而且2007年新落成樓宇建築面積高達193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

    澳門大學經濟系主任關鋒分析認為,旅遊博彩業開放,是回歸後澳門經濟變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而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支持,不斷給予澳門經濟強有力的推動。

    澳門高等校際學院最近針對回歸十年所做的《澳門生活素質報告》顯示,澳門居民認為,開放博彩業、改善經濟、發展旅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是回歸10年來澳門政府取得的最大成績。

    祖國是澳門發展強大後盾

    對於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有著自己獨到而清醒的認識。

    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分析説,澳門的經濟是一種“現金經濟”,旅遊博彩業都是簡單消費,一旦他們獲得發展,很快會在社會各個層面發生影響。這和複雜的、經濟運作流程長的經濟體系是不同的。

    “但澳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恰恰這十年,我們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給予澳門很多機會,大家都到澳門來旅遊、來消費,這對澳門經濟是很大的促進。可以説,沒有祖國強大的後盾,也不會有澳門今天的成就。”

    中央政府駐澳聯絡辦主任白志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説,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關心、支持為澳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10年來,中央政府先後推出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6個補充協議、開放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允許澳門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幫助在內地的澳資中小企業緩解經營困難,保障供澳食品供應和質量等一系列措施。

    2003年,非典爆發使澳門經濟遭受重大衝擊。在這關鍵時刻,內地與澳門簽署了CEPA。這一惠及港澳地區的特殊“安排”,涵蓋了貿易、金融、服務、旅遊等各個經濟領域,減少和消除了澳門與內地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加速了相互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如雪中送炭,幫助澳門經濟成功擺脫困境。

    “CEPA能為澳門節省多少關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CEPA為澳門産品進入內地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澳門的産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新的機會。”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如此評價CEPA對於澳門的意義。

    旅遊業是澳門重要的經濟支柱,2003年內地開放居民以“個人遊”形式赴澳旅遊,對澳門經濟發展可以説“居功至偉”。澳門旅遊局統計顯示,從2003年7月底至今年10月底,內地赴澳“個人遊”達3300多萬人次。回歸10年來,內地累計赴澳遊客達8419萬人次,是澳門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按每人平均在澳消費3000余元計算,10年來內地遊客累計為澳門帶來超過2600億元的非博彩旅遊收入。

    澳門特區旅遊局局長安棟樑説,開放“個人遊”促進了澳門旅遊、餐飲、酒店、交通、零售業的發展,對幫助澳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産生了巨大作用。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給澳門的經濟帶來巨大挑戰。中央政府及時宣佈了支持澳門經濟穩定發展的9項具體措施,幫助特區應對危機。

    據澳門統計局統計,澳門經濟今年第三季度已恢復正增長,同比GDP實質增長8.2%,結束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局面。何厚鏵預測,今年澳門經濟有望與去年持平或略微增長,這與中央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5年前,胡錦濤主席在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週年的活動時説,國家好,澳門必定會更好。澳門的十年發展為胡主席的講話做了最好的詮釋。

    加快融合 經濟發展多元化

    澳門回歸後與內地經濟合作不斷加強。白志健介紹説,10年來,中央政府積極支持澳門特區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在制訂國家“十一五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及確定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基建項目時,都充分考慮到澳門的因素,積極為澳門提供發展機會,開拓發展空間。

    據商務部介紹,目前,內地已成為澳門最大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地。2008年兩地貨物貿易總額29.1億美元,是1999年的3.14倍;截至2009年9月,內地累計對澳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23億美元,是澳門第三大外來投資來源地。

    在與內地合作中,澳門尤其加強了與近鄰廣東的融合。從“粵澳合作聯絡小組”到“粵澳高層聯席會議”,澳門與廣東的合作在回歸以來已逐步進入規範化和制度化軌道。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就近年熱議的“粵港澳自由貿易區”、“粵港澳世界級都會區”的建設規劃,提出具體的發展路向和措施,大大推進了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

    近年來,澳門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結構失衡、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問題。為此,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提出了澳門經濟發展適度多元化的目標。不久前,特區政府將澳門未來的發展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將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創意、會展等作為今後推進多元化的努力方向。

    目前,澳門會展業蓬勃發展,成為多元結構中既能提升傳統産業、又能拓展澳門服務業的新支柱。僅威尼斯人度假村的會展面積就達到11萬平方米,超過了著名的香港會展中心。2004年,澳門會展收入低於1億元,而據澳門展覽業者統計及預測:2008至2010年3年間,將有500多個國際性會議在澳門舉辦,帶來超過30億澳門元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這樣的增長速度,有望使澳門成為亞太地區會展業增長最快的城市。

    澳門展貿協會會長林中賢説:“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開拓産業,澳門會展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部分屬於自己的特色品牌展會,如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等。隨著運營環境的不斷改良,澳門會展業前景廣闊。”

    展望未來,何厚鏵説,澳門經濟結構正從現有基礎上,一步一步、實事求是地從博彩發展到綜合旅遊業,從綜合旅遊業繼續向會展、零售等多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産業也頗具潛力。

    小舞臺上演大劇目

    回歸前,澳門雖然是自由港,但基本上還是一個半封閉的城市、國際化程度不高。10年後,澳門現代化、國際化全面提速,逐漸發展成為中西商貿交流的服務平臺。

    2009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聯合發佈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顯示,澳門在首次被納入調查的21個微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個經濟體中排名21位。海外輿論指出,這反映回歸後澳門積極吸納外資,對外信息交往越來越緊密,透明度越來越高,澳門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據澳門統計局統計,至2008年底,澳門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884億元,其中,2008年澳門共引進外來直接投資239.3億元,比前一年增加54.1億元,資金主要來自香港、美國及內地。

    10年前,在澳門除了葡萄牙商會外沒有什麼外國商會,回歸後,德國、美國、法國、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商界紛紛看好澳門,在澳門設立了商會或辦事機構。英國澳門商會會長包樂文稱讚回歸後的澳門有“開放的經濟體系、低稅制、健全的法律體系和世界級的金融業。”

    2003年10月,由中國政府發起並主辦,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和東帝汶等7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由澳門特區政府承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並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在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中葡論壇兩屆部長級會議于2003年10月和2006年9月在澳門成功舉辦。

    商務部介紹説,近年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2009年可望突破500億美元。“澳門在其中發揮了橋梁作用。”

    澳門回歸10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滄海桑田,今天的澳門正處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在傳承中創新,在穩定中發展,在改革中突破,在合作中共贏,在和諧中創建美好家園。”即將上任的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對澳門的未來充滿信心: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後盾,在澳門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映日荷花別樣紅——澳門回歸十週年·政治篇

    1999年12月20日零點,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澳門的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 >>>詳細

特區10年成就不是神話——訪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

    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日近,已任兩屆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何厚鏵也將“功成身退”。與回歸時相比,54歲的何厚鏵依然短髮密實,但卻已露斑白,這是10年回歸激情歲月留給他容顏深刻的記憶。他感覺十分幸運,很滿足地告訴新華社記者:“能為澳門、為國家做許多事情,最大的代價就是頭髮白了一點,算不了什麼。” >>>詳細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珠口岸看今昔 未來讓人期待

    明年年初,澳門關閘口岸第二期擴建工程將順利完工。這座連同拱北口岸連接澳門與珠海的樞紐,將擁有50萬人次的設計客流量來應對如潮的出入境人群。 >>>詳細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門公務員話説十年本地化

    “歷史包袱很沉重,特別是整個官員的本地化,在過渡期基本沒有啟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樣形容澳門公務員曾經面臨的本地化困境。 >>>詳細

 
 
 相關鏈結
·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門公務員話説十年本地化
· 人民銀行與澳門金融管理局簽補充監管合作備忘錄
· 特區10年成就不是神話——訪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
· 旅遊局:近年旅遊行業支持澳門發展成效與舉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