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劉錚、姜銳、安蓓)時光步入一年的最後半個月,“最為困難”的2009年即將過去。站在年終歲末的關口,回首這一年,從年初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經濟增速急劇下滑,到歲末主要指標的昂揚向上,信心倍增。然而,舊的問題尚未根本消解,新的矛盾接踵而至,中國經濟仍須振奮精神應對新的挑戰。
“保八”:中國經濟回升最早增幅最高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雖然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都是8%左右,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今年這一目標被媒體稱為“保八”。
在一攬子計劃的刺激下,投資和消費組成的國內需求的擴大,較好地彌補了外需的急速收縮,中國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6.1%回升至三季度8.9%。核心數據工業增速從前兩個月的3.8%,反彈至11月份的19.2%。中國經濟不但全年“保八”無懸念,而且回升遠遠領先於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
“總的形勢比原來預料得要好,去年底今年初的時候形勢非常嚴峻。相比全球來説,中國反應最快,力度最大,回升最早,增幅最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評價。
“保就業”:從上千萬農民工失崗返鄉到部分地區再現用工荒
年初上千萬農民工失崗返鄉的嚴峻局面,再度使得就業問題成為我們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關注的焦點。在“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的提法中,“保就業”成為“保增長”最為重要的目的,成為“保穩定”的前提之一。
國家專門部署了農民工就業工作,並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中央財政今年就業資金比去年增長超過六成。加上經濟形勢好轉,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40萬人,全年新增900萬就業的目標已經超額完成;不但年初返鄉民工都已經重新回到崗位上了,而且部分地區再度出現用工荒。
“年初多少人預測,今年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工就業問題。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又現招工難,這是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成果。”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説。
“新醫改”:醞釀多年果斷“出手”
應對危機之年,“保”字頻繁閃現,但“堅守戰”畢竟替代不了“出擊戰”。越是在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刻,社會保障的安全閥和減震器的作用就越發凸顯,醞釀多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4月初果斷“出手”。
新醫改方案鮮明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3年內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要達到90%以上;突出公益性,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公佈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開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各級政府三年需要投入8500億元。
“醫改不僅是要提高百姓健康水平,而且是要消除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這是項非常龐大、非常艱難的工作,不能過於樂觀。眼下最重要的是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加大各地推進醫改的力度,百姓才能從中真正得到實惠。”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
“第1000萬輛汽車”:車市逆市而上成為全球亮點
在中國經濟走上企穩回升之路、一些行業還在為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苦苦努力時,國內汽車行業逆市而上,不但連創歷史新高,更成為全球車市的亮點。
10月20日上午,一輛金橙色的解放牌重型卡車駛下生産線,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汽車年産超千萬輛的國家。受小排量汽車減半徵收購置稅等政策措施刺激,今年國産汽車産銷連續多月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增長,全年産銷將突破1300萬輛,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産國和最大新車消費市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指出,這是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它標誌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産大國,更預示著中國向世界汽車生産強國邁進的開始。
“低碳”:尋找未來發展之路
在金融危機中,傳統産業紛紛尋求“自保”,一些新興産業卻在興起。低碳經濟,包括相關的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僅在應對危機中成為決策層寄予厚望的未來增長點,也體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暖的高度負責態度。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發電裝機中清潔能源佔32.9%,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國家規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左右。
11月26日,中國政府公佈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説,中國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要通過減排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這也是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
“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房地産調控發出新信號
連續上漲的房價無疑是2009年百姓最關注的熱點之一。隨著經濟向好,房地産市場迅速扭轉年初的不景氣局面,從三四月份開始“發力”,一些城市“地王”頻出,許多工薪族望房興嘆,“蝸居”和“蟻族”等説法廣為流傳。
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産景氣指數已連續八個月回升。特別是6月份以來,全國房價連續上漲,漲幅已從6月份的0.2%擴大到11月份的5.7%,一些特大城市的房價上漲更為明顯。
中央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此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國家出臺這些政策,給百姓穩定預期,也擠壓了炒房需求。政策落實得好的話,有助於平穩房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研究員廖英敏説。
“創業板”:多元化融資渠道中成長與風險並存
創業板在醞釀10年之後終於在今年開啟。3月3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掛牌交易。
新市場意味著新機遇、新的盈利空間。創業板的開啟將擴大民間投資,為自主創新和成長型企業提供服務。然而,鋻於整體市場環境遠未完善等原因,創業板市場所蘊涵的風險值得警惕。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56.7倍,遠高於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説,由於我國股市投資者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仍然相對封閉,而且部分投資者的投機心理仍然較強,因而創業板運行初期波動的可能性更大,投資者應保持理性態度。
“管理通脹預期”: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當前部分食品類價格和水電油等公共産品類價格出現上漲,貨幣信貸投放增速較快,引發外界擔心。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將“管理通脹預期”與保增長、調結構一道列入宏觀調控重點內容。
管理通脹預期,對於貨幣政策來説,關鍵是保持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形勢的相適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
所謂通脹預期,不是真正的通脹。事實上,在11月份首度轉正前,全國居民消費價格連續9個月負增長,前11個月累計的各項價格指標依然是負值,目前不存在通脹。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指出,在總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單純的貨幣供應快速增加引發實體經濟通脹的可能性較小。今後一段時間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