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盛世金蓮燦然生光;
十年了,媽閣廟不變的裊裊香火,玫瑰堂定期的天籟之音;
十年了,娛樂場新添盞盞霓虹,老街道依舊樸素安靜……
回歸祖國的澳門,政治開放民主,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則展現出令人讚嘆的包容與和諧。
一國與兩制 和諧統一
2009年,澳門人稱“雙慶”年。12月的街頭,大紅標語隨處可見——慶澳門回歸十年,賀新中國成立六十年。
入夜的澳門,30多家娛樂場,燈光輝煌,映亮濠江。兩種制度下的澳門,生活方式依舊。
“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在一個國家裏相處在一起,‘一國兩制’本身就是最大的和諧包容。”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白志健説。
從偉大構想到生動實踐,“愛國愛澳”是“一國”與“兩制”最好的黏合劑——今年6月,澳門理工學院做過一份問卷調查,98%的市民認為“一國兩制”在澳門取得了成功,在第一核心價值中,大多數人選擇了“愛國愛澳”。
澳門人熱愛祖國,內地人感懷至深。2008年5月3日,奧運火炬傳遞活動到澳門,小城萬人空巷,迎接聖火。去年川震,澳門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並積極參與災區重建。今年年初,澳門立法會高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法》。“保護國家,就是保護澳門、保護澳門居民。”澳門立法會主席劉焯華表示。
澳門之於祖國,休戚與共;祖國之於澳門,則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愛護。“中央政府對澳門不收一分稅,不干預特區政府的事務。”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楊允仲介紹,“而且,一旦澳門遇到困難,中央政府立刻伸出援手。”
2003年,SARS重創澳門旅遊業,中央政府適時推出“個人遊”;每年都增加補充協議的CEPA,為澳門經濟注入強心劑。2009年6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澳門特區政府對澳門大學在橫琴新校區實行管轄。
“新校區是我們舊校區的20倍,建成後,我們學校學生將增至1萬名。”澳門大學校長趙偉信心滿滿。
回歸後的澳門,還享受了偉大祖國的榮光。十年來,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多位各國政要也先後訪問澳門。外交部駐澳門公署特派員盧樹民説,“回歸前,這是難以想象的。”
澳門回歸十年,中華民族以愛和包容,譜寫一曲“一國兩制”的和諧樂章。
古老與現代 交相輝映
澳門中區新埗頭街34號,大昌佛像雕刻木器店,去年多了一塊嶄新銅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2008年6月,“木雕—澳門神像雕刻”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80多年的老店“大昌”是承傳商號,老闆曾德衡喜氣洋洋:“沒有經濟壓力,國家對你有保證,人家對你有信心,工藝要做得更好。”
歷史,對於澳門,不是包袱或創傷,而是寶貴的資産。2005年7月15日,澳門25處歷史建築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媽閣廟、議事亭前地、大三巴……“歷史城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遊客可以輕鬆漫步400年曆史。
殊榮來之不易。澳門特區政府從2001年7月啟動申請,歷時4年,凝聚了中央政府、特區政府與澳門市民的心血和汗水。幾年來,澳門文化局組織專家對澳門文化財産進行系統研究,充分發掘其價值。
歷史建築被注入新生命——有著90多年曆史的“德成按”,曾是澳門最大當鋪,特區政府出資修復後,改為“典當業展示館”、“文化會館”;中式建築盧家大屋修復後,成為民俗文化展演場;17世紀的古堡改為酒店露天餐廳……獨特風情吸引遊客目光。
一邊,古老樓宇煥發新生機;另一邊,現代廣廈拔地而起。高338米的旅遊塔,俯瞰濠江;即將開幕的澳門科學館,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填海2萬平方米修建。
一邊是光怪陸離的現代廣廈,一邊是古意幽幽的中式亭院;一邊是霓虹閃爍,一邊是純樸的老三輪車夫……澳門這些風景,風格迥異,卻自在從容。
位於氹仔島的澳門大學,一墻之隔,便是娛樂場。年輕學子能安心讀書嗎?“我們生在澳門,早已習以為常。學校沒有禁賭的紀律,但同學們對賭博沒興趣。”在澳門大學讀了6年書,李巧雲笑説:“我們倒是經常搭乘賭場的免費巴士。”
傳統與現代、喧囂與寧靜,交織出澳門的五光十色,也交織成澳門的獨特風情。
中華與歐陸 尊重融合
進入澳門博物館,觸目是兩尊石像。左側,葡萄牙武士肅立執盾;右側,秦將軍俑威嚴仗劍。在他們身後,東西文明迤邐展開。
澳門,自400多年前開埠,便華洋共處。回歸十年,不同族群、多元文化,更在融合中展現新光彩。
12月4日,一部獻給澳門回歸十週年的電影《奧戈》在北京首映。電影講述,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土生葡人奧戈在留下還是離開的猶疑中,踏上赴葡萄牙的尋根問祖之旅。
土生葡人,是指在澳門的葡萄牙人與亞洲人通婚後生下的後裔。十年前,很多土生葡人曾如奧戈般徬徨。去葡國,還是留澳門?大律師歐安利所在的土生葡人社團“仁慈堂”,就此激烈討論,最終他們和奧戈一樣,決定留下。
2004年,歐安利申請加入中國籍,原因之一是,“我們葡裔人信天主教,回歸後,我們信教的傳統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完美的融合,必定融匯彼此所長。擁有熟悉葡語、葡國文化的人才,成為澳門的優勢之一。2003年,中葡經貿合作論壇成立,莫桑比克、葡萄牙等葡語國家代表聚集一堂。這些國家遍佈五大洲,既有充足的自然資源,也有超過2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且因各自地理位置,與中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互補性。
中葡論壇秘書處常設澳門,作為承辦城市,澳門擁有語言、文化優勢;論壇由中央政府發起,提高了整個論壇的國際層級。據了解,中國與葡語國家今年1—8月貿易額達到533.79億美元,提前實現了中葡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確定的2009年500億美元的目標。
“和而不同”,中華民族的智慧創造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而不同”,回歸後的澳門,更用生動實踐,詮釋出包容與融合的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