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消費、穩定外需、提升質量
——2010年中國“內外兼修”促回升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雷敏、王希)“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國商務事業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4日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説。
國際市場份額上升、消費升級換代加速、引資下滑局面扭轉……一年來,各級商務部門以擴消費、穩外需為重點,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
2010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鞏固經濟回升勢頭的關鍵一年。明年商務部將繼續圍繞消費和外需兩大重點,鞏固中國經濟回升的勢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增長15%以上”
今年以來,為擴大消費,商務部等部門把家電下鄉政策擴大到了全國,並實施了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收到了顯著效果。
“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超過12.5萬億元,增長15%以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陳德銘説。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道路緩慢曲折,外需低迷的情況短期內難有改觀,因此,要更加主動地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陳德銘表示,商務部將落實好國務院確定的促進消費政策。同時,為城鄉居民創造便利消費的環境。
明年,全國將新建10萬家“萬村千鄉”農家店,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設;結合農業銀行開展的“農民一戶一卡”工程,在“萬村千鄉”農家店建立電子支付網絡,方便農民消費。
此外,推進家政服務體系建設和標準化菜市場改造。支持二手車交易市場升級改造。擴大信用消費。增加信貸消費品種,擴大信用保險補助範圍。發展保單、倉單、應收賬款、無形資産等質押抵押方式,支持銀行、擔保機構為商貿企業提供融資和擔保,幫助商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
支持並規範發展網上消費。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實力強、運作規範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鼓勵流通企業以網上銷售帶動門店銷售。鼓勵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
“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接近2.2萬億美元”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的嚴重衝擊,我國從中央到地方打出了一套力度空前的政策“組合拳”,及時扭轉了外貿大幅下滑的勢頭,實現“保市場、保份額”的既定目標已無懸念。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在美歐日等主要市場所佔份額均有所上升。“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將接近2.2萬億美元,降幅16%左右”。陳德銘説。
2010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複雜,我國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任務依然艱巨,仍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巨大挑戰。
商務部將在進一步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完善穩外需的各項政策措施,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加大對中小企業進出口信貸的支持力度。同時發揮部門協作效應,提高通關、質檢、外匯管理等環節的便利化水平。
通過優化外貿的主體、商品、市場和貿易方式結構,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動貿易強國進程。培育一批農輕紡、汽車及零部件、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基地和國家級設計中心,總結推廣租用國外名牌、並購國外營銷網絡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積極探索自主營銷的出口途徑。
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大對非洲、拉美、中東歐、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産品出口。
今年以來,我國擴大內需的政策帶動了進口的迅速回暖,貿易順差大幅下降超過三成,使我國和部分貿易夥伴的關係進一步改善。作為調結構、促平衡的有效手段,商務部下一步將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進口。
面對貿易保護的巨大壓力,商務部將統籌運用政治交涉、法律抗辯、WTO爭端解決機制等手段,強化“四體聯動”應對機制,提高貿易摩擦應對能力。密切監控國家重點産業運行狀況,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國內産業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
“預計全年實際使用外資下降約8%”
利用外資增加與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息息相關,目前我國一半以上的出口額都是由外資企業貢獻的。2009年商務部採取了改善投資環境,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措施,目前,我國吸收外資持續下滑局面已得到扭轉。
數據顯示,自8月份起,全國吸收外資已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預計全年實際使用外資850億美元左右,下降約8%。”陳德銘説。
2010年,商務部門將把重點放在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上。
培育新的外資增長點。鼓勵外資興辦各類醫療機構和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引導外資參與綠色經濟發展,轉讓低碳技術。創新外商投資方式,規範外資參與境內證券投資和企業並購,支持具備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
優化外資的産業結構和區域佈局。引導外資投向高端製造、高新技術産業、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資參與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利潤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支持有條件的沿邊地區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
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的人才培訓、公共平臺建設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
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調整和簡化審批內容,推進審批流程標準化和投資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儘快建立外資並購安全審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