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訪甘肅省長徐守盛
新華社蘭州1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澤遠、王艷明)作為一個欠發達省份,西部大開發10年來,甘肅省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實現突破性增長。甘肅省長徐守盛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回顧了這一歷史性變遷,並滿懷信心地表示,既要抓住歷史機遇,快速發展經濟,更要關注民生,科學發展,要謀求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
綜合經濟實力上新臺階 工農業增長快
實施西部大開發之前,甘肅省的國民生産總值還不到1000億元,2008年突破了3000億元。
徐守盛説,在克服了金融危機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在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強有力支持下,甘肅省2009年的GDP初步預計能達到3380億元,增長10.4%左右。甘肅省的人均GDP也上了一個臺階,過去只有幾百美元,到2008年,人均GDP就達到1700美元左右。徐守盛説,儘管這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4%,但對甘肅自身來説,卻是上了一個大臺階。從財政收入來説,甘肅更是上了一個臺階,自我調控有了一定的餘地。地方財政收入2009年可以達到280億元,大口徑的財政收入可達600億元。應該説綜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大的臺階。
西部大開發10年來,甘肅工業結構調整上了一個新臺階,循環經濟的發展得到了普遍認同。
徐守盛説,甘肅的産業結構不盡合理,“兩高一資”特徵比較明顯,國有經濟比重比較高。歷史地看,這些企業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甘肅現在的幾個主要城市都是先有大企業,後有城市。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到了資源枯竭的階段,而且面臨著改革轉型,也就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結構的調整。”徐守盛説,甘肅這兩年引進先進實用的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優勢支柱産業,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建材等支柱産業,使得這些産業都上了一個大臺階,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最近國務院批准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這會強力推進甘肅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步伐。
西部大開發10年來,甘肅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建設、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民素質的提高等方面,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
徐守盛説:“過去我們是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等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使甘肅的糧食總産量2009年可以達到906萬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與此同時,甘肅在西部大開發中積極培育農業上特色優勢品種,馬鈴薯無論是産量、質量和總量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河西地區的釀酒葡萄、河西地區的啤酒大麥、玉米制種、中藥材等作物的産運銷都已經是甘肅的特色優勢産業。
高速公路從13公里到1650公里,甘肅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變化大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後,甘肅省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徐守盛介紹,1999年,甘肅全省只有天水市13公里的高速公路。到2009年年底,甘肅全省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達到1650公里,而且還有在建的10條高速公路1250公里。在鐵路建設方面,現在營運里程2200公里左右,在建和將開工建設的項目還有14項、總投資接近3000億元。空港建設方面,甘肅也取得了顯著進步。以蘭州為中心機場帶動的已經投入運行的有4個支線機場,另外在建的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還有5個機場。
除高速公路、鐵路、空港等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外,甘肅在水利等方面的建設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徐守盛説,甘肅十年九旱。西部大開發以後,國家投入大量資金解決這些問題。如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的治理工程、黃河上遊重要水源補給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解決慶陽老區缺水問題的鹽環定飲水工程等,國家都投了鉅額資金,有的已經建成投入運行,有的正在建設當中。
西部大開發10年來,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徐守盛表示,過去幾年來,甘肅在生態環境建設上,退牧還草6820萬畝,退耕還林2618萬畝,“‘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水源工程的建設和整個生態環境的建設應該説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徐守盛説,目前可以説,甘肅生態環境局部地區略有好轉,總體惡化的趨勢正在得到遏制。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貧困面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徐守盛説,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給甘肅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項目,支持甘肅解決群眾的就業、就醫、上學、住房、養老保險等問題,在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老百姓打心眼裏感謝黨中央和國務院。
要謀求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
徐守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央的要求,甘肅的經濟發展方式要轉變,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不簡單地追求GDP的增長,而是要追求綠色GDP,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
徐守盛介紹説,甘肅省原來的發展思路為“四抓三支撐”,四抓就是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三支撐為基礎設施的支撐、特色優勢産業的支撐和人力資源綜合開發的支撐。最近甘肅又確定了新的區域發展戰略:“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中心帶動”就是支持蘭州率先發展,建設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兩翼齊飛”就是打造隴東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兩大新基地。“組團發展”就是支持各市州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整體推進”就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治理與保護、扶貧攻堅、人力資源開發和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就是要重民生的改善。
徐守盛説,目前從甘肅省的實際情況來看,老百姓最盼的還是就業、就醫、子女上學、住房問題還有自身養老保險問題和生活的幸福指數、社會安全等問題。這些工作在“問計於民、問策於民”的基礎上都在有序地解決。近些年來,甘肅省每年都為老百姓辦幾件實實在在的事,而且辦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老百姓想的、盼的。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是我們工作的一切出發點,發展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徐守盛最後説,只有發展才能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做到全民發動,做到全民創業,靠勤勞的雙手,智慧的腦袋,發揚甘肅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增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效益。
“人隨水走,水隨人流”,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新天府
——訪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
新華社銀川1月3日電(記者杜曉明、馬俊)寧夏回族自治區在西部12個省份中土地面積最小,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長期以來,做活、做足、做好“水”文章,是寧夏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頭戲。為此,寧夏提出“人隨水走,水隨人流”的總體戰略,努力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如今,寧夏平原已經成為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塞上江南新天府。詳細>>>
10月24日,一列進藏貨列在連綿的雪山下行駛。新華社記者 侯德強 攝
西藏是西部大開發變化和受益最大的省區
--訪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
新華社拉薩12月30日電(記者拉巴次仁)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年間,西藏處在社會發展史上最好的時期,經濟連續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今年西藏GDP首次突破400億元。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西部大開發的十年是西藏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西藏受益最大的十年。詳細>>>
專訪袁純清:經濟更發展 山川更秀美 人民更富裕
新華社西安12月29日電(記者 李勇、儲國強)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陜西從相對滯後走向了全面振興。“西部大開發為陜西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使全省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陜西省長袁純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年來,三秦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多了,山綠了,老百姓變富了。全省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令人驚喜的‘上揚曲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