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透視央企經濟增加值考核帶來的影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新華社記者 樊曦)國務院國資委22日公佈了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宣佈從今年開始,國資委監管的129家中央企業將全部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以引導企業進一步做強主業,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引入經濟增加值指標,意味著國資委對央企考核“指揮棒”的導向從重利潤到重價值的重大變化。長期以來,一些央企忽視資本成本,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有望由此改變。

    所謂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與該企業加權平均的資本成本間的差額,是為出資人創造的“真正的利潤”。其最大的亮點在於不僅剔除了債務成本,還考慮了股權投資的機會成本,消除了在傳統會計利潤下企業認為“股東資本免費”的弊端。換而言之,一家企業如果不能獲得超出資本成本的利潤,就算其會計報表利潤為正,對股東而言實際也是處於虧損狀態。

    此前,中央企業的業績考核體系主要以財務指標為主,而財務指標又以利潤等絕對量指標為主,容易造成企業盲目擴大規模,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

    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告訴記者,推動應用以價值管理為導向的經濟增加值考核,將強化央企的資本成本和價值創造理念。他表示,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有利於央企實現可持續發展,引導央企增加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有利於央企進一步做強主業;三是有利於遏制央企投資衝動,合理控制風險。

    在原有的考核體系下,中央企業傾向於通過資本擴張追求規模的增長,往往會在盲目多元化的過程中減少對主營業務的投入和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的研發投入,忽視快速擴張可能帶來的資産負債率高和投資回報低的問題。即使由於短期的快速擴張帶來較高利潤,但長此以往,卻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提高發展質量,在日前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上,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曾告誡央企要慎入股市、房地産和期貨等高風險領域。此次公佈的新考核辦法規定在計算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時,對企業非經常性收益按減半計算,以此限制非主業投資,而對符合主業的在建工程,則可從資本成本中予以扣除。

    此外,新辦法還用了兩條“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可持續發展的投入。一是鼓勵加大研發投入,對研究開發費用視同利潤來計算考核得分。二是鼓勵為獲取戰略資源進行的風險投入,對企業投入較大的勘探費用,按一定比例視同研究開發費用。

    參與制定考核辦法的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夥人兼EVA諮詢中心總經理殷明德表示,引入經濟增加值考核後,央企從事非主業經營的活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將引導企業更加關注主業,加大對科技、産品和管理創新的研究投入,使企業真正實現做強做優。

    新辦法的實施將會使中央企業的業績考核排名發生變化。劉南昌表示,今後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都要根據經濟增加值的考核結果來進行排名。經濟增加值目前40%的考核權重還將在未來逐步加大。

    殷明德表示,相對而言,經濟增加值考核將對資源與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業績考核帶來較大影響。例如,一些資源壟斷型企業在營銷與市場推廣費用方面的投入遠少於製造型企業,其閒置資金可用於投資某些非主營或非經常性的業務,如證券交易與房地産投資,以獲取更多利潤,但在實施新考核後,這些非經常性收益不僅對經濟增加值沒有貢獻,還可能因佔用了原本可用於增加主業的資源而導致經濟增加值的減少,影響到企業的綜合考核結果。

    業內人士表示,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考核理念的轉變和技術上的實施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積累了經驗之後,經濟增加值還可從業績考核、薪酬激勵逐步應用到企業戰略規劃、計劃預算決策機制、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

 
 
 相關鏈結
· 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公佈 |解讀
· 2009年央企累計實現利潤7977.2億元 同比增14.6%
· 國資委召開2009-2010年度央企挂職幹部座談會
· 國資委力推"管理革命" 央企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
· 國資委:九成央企預計超額完成2009年考核目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