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月29日電(記者 明星)“力爭文化産業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實現主要文化産業增加值比2007年翻兩番。”29日在長沙舉行的全國文化産業工作會議上,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歐陽堅介紹了文化部頒布的《關於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未來幾年文化産業的發展目標。
這個發展目標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産業結構更加合理,佈局更加科學,文化産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多彩,文化産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更加健全,文化市場秩序更加規範,文化産業發展保障體系更加完備,文化産業整體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涌現一批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演藝、動漫、遊戲等行業的發展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基本扭轉文化産品和服務的出口逆差狀況,顯著提高中國文化産品的國際影響力。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培育一批文化上市企業。建設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文藝演出院線,培育一批跨地域的演藝集團公司,打造一批可供市場長年演出的劇目,建成2-3個國家級動漫遊戲産業綜合示範園區,推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主題公園,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節慶活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漫和網絡遊戲企業。
歐陽堅説,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思路上要有大謀劃,在行動上要有大舉措,抓住難得歷史機遇,加快文化産業振興步伐。根據文化産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和現實發展情況,重點實施以下六大戰略:
一是骨幹企業帶動戰略。培育骨幹企業,形成戰略投資者,既是引領産業發展方向、推動産業創新、增強産業集聚效應的戰略舉措,也是應對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文化激烈競爭,加快民族文化産業振興的迫切需要。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引領文化産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産業整體實力。
二是科技創新推動戰略。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文化産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狀況,走出受制於人的困境,必須立足於自主創新,形成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型文化企業,讓自主創新成為産業發展的最重要的發動機。要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産方式,培育新興文化産業和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提高文化産業活力與競爭力。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對原創性強、技術先進、能形成自主知識産權,産業化前景良好的文化企業,應給予重點支持。要加強對知識産權的保護,積極鼓勵和支持原創,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産權,增強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産業集聚發展戰略。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産業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資源,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我國文化産業的市場集中度,促進文化産業的內部分工與協作,提高文化産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的必然趨勢。為此,要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礎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骨幹企業培育、配套設施建設、新興業態培育和運行機制創新,突出主導産業,加強企業集聚,強化分工配套,使各地園區成為吸納投資的主要土壤和産業擴張的主要增長點。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文化産業基地和示範園區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根據自身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産業帶和集聚區,形成具有強大帶動效應的區域文化産業孵化器和發展極,實現文化産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四是文化品牌塑造戰略。知名品牌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推出體現民族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文化藝術精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企業,讓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精品名牌引領國內市場,進軍國際市場,才能真正從“中國製作”走向“中國創作”、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五是人力資源開發戰略。文化産業發展的源頭在創意,而創意來自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不能建立一支適應文化産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直接關係到我國文化産業能否快速健康持續發展。要牢牢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建立健全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抓好文化産業領軍人物和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文化産業,建設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文化産業從業人才隊伍。
六是文化“走出去”戰略。推動中國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是拉動對外文化貿易,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對外文化交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對外影響的必然要求。現在國際文化市場上主要講述的還是西方的故事,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理應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自己的文化。爭取在“十二五”期間使我國的對外文化貿易有快速的發展,基本扭轉文化貿易逆差較大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