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訪社科院近代所所長:以大國胸懷面對歷史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 打開兩國歷史學術分歧的“問題鎖”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所所長步平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王茜)隨著“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再一次浮現在人們面前。參與這項研究的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説,對於中日戰爭歷史的認知,一直是困擾中日兩國關係的問題之一。這項研究主要是希望先從學術上理清歷史事實,分析歷史認識的差異與問題,增進兩國交流,加深兩國間和平友好關係。

    共同歷史研究 原則問題已達成共識

    儘管中日戰爭已經結束60多年,但日本社會部分人士否認侵略戰爭的態度,讓中日兩國的友好發展道路始終佈滿荊棘。

    2006年10月,中日兩國領導人就啟動中日學者之間的共同歷史研究達成共識。同年11月,中日兩國外長在舉行會談之時就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實施框架達成協定,確定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

    在這一共識與實施框架的基礎上,中日雙方各10名學者組成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分為古代與中世紀史、近現代史兩個組,開展了共同研究。

    中日共同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學者間的冷靜研究,首先從學術上理清歷史事實,緩解圍繞歷史問題的對立情緒,促進兩國友好交流。

    據介紹,此次共同研究與以往的學術研究最大區別,在於一是有共同確定的研究題目,二是對重要問題都進行充分討論,在吸收部分對方意見的基礎上多次修改,形成各自的論文。概括地説就是“同一題目,交換意見,充分討論,各自表述”。雖然是“各自表述”,但因為研究題目是共同確定的,兩國學者能夠在同一題目下圍繞關鍵問題展開研究和討論,不回避分歧,已經是向前走了一大步。

    步平介紹,近代史組的雙方學者對中日戰爭的性質進行了充分討論,在各自的論文中都明確指出:自1931年開始到1945年的中日間的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闡述了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的傷害與損失,表達了譴責侵略戰爭和維護和平的願望。中方委員會認為:對侵略戰爭性質的認定是中日之間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必須首先達成共識,然後才能開始學術研究。

    同時,日本學者也在相關研究成果中明確承認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日軍的種種非法行為給大量中國平民帶來了深刻的戰爭傷痕,認為那是新的中日關係的絆腳石。他們的論文還認為:近年關於細菌戰、遺棄化學武器、強制徵用勞工、對婦女的暴行等問題的訴訟,都是戰爭帶給中國人民深刻傷痕的表現。

    不要因歷史學術分歧影響兩國關係的發展

    “學術分歧、爭議都是學術界進行研究的一個過程,不要因歷史學術分歧影響兩國關係的發展。”步平認為。

    “學術研究是允許存在爭議的,雙方學者由於掌握資料及觀察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在細節問題上難免存在分歧。兩國學者在歷史學術上的分歧不等於就是中日兩國關係的鴻溝。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正是因為存在學術分歧所以才要進行共同研究。”步平説。

    步平表示,目前我們所説的歷史問題,其實表現在政治判斷、學術研究和民眾感情這三個層面,現在這三個層面相互交錯,讓歷史問題變得尤為複雜。我們需要理順這三個層面的關係。中日共同歷史研究項目研究的目的首先是解決學術層面的問題,從而為政治判斷和民眾感情提供正確的依據。雖然對於戰爭民眾是有著記憶依據的,但畢竟視角有限而且已事隔多年,就需要學者通過研究把歷史比較健全和準確地呈現給大眾。

    “學術研究需要時間、過程,不能讓這個過程影響到兩國關係的發展。”步平説。

    以大國胸懷面對歷史問題

    步平介紹,中日曆史共同研究的前提是,堅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幾個重要文件精神和原則,就是日本應反省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因此共同研究也是把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作為前提確定下來。

    “現在我們國家的發展日益富強,我們的國民也應該樹立大國意識,包括對歷史問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如果我們能夠同日本的進步力量一起來思考戰爭歷史,與亞洲所有的戰爭受害者一起來譴責戰爭,就能夠逐漸使歷史認識跨越國境,真正實現正視歷史,面向未來。這樣,日本的右翼與保守勢力否認侵略戰爭責任的言行就不會有任何影響。”步平説。

 
 
 相關鏈結
· 第四次中日韓外交高官磋商將於2月1日在北京舉行
· 中日韓自貿區聯合研究籌備會議26日在首爾舉行
· 楊潔篪同日本外相互換《中日領事協定》批准書
·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第一階段最後一次會議24日召開
· 第二次中日韓三邊對非政策磋商21日在北京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