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近日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2月11日出版的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
論文中的古人類樣本來源於一個被稱為“薩卡克(Saqqaq)”的人類群體,約在4750年前至2500年前居住于格陵蘭島,其後滅絕。數年前,科學家從格陵蘭島永凍層中發現了一名約生活在4000年前的Saqqaq古人的頭髮樣本,隨即開展了各項研究工作。2009年,中丹兩國科研工作者成功從該頭髮樣本中提取出細胞核DNA碎片並進行了測定,經過艱苦的組裝和序列分析工作,證明來自格陵蘭島的Saqqaq古人的遺傳信息比公認的美洲原住民(主要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同屬黃種人)更加接近於現代東亞和西伯利亞人群。
這一研究以強有力的數據證明,在現代美洲原住民遷徙到美洲之前,還有更早一批的黃種人群體經西伯利亞遷徙到美洲,為這一人類演化歷史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根本證據。非常有趣的是,科學家通過對其基因組序列的仔細分析,推斷出這一4000年前的古人應該具有在亞洲人中常見的A型血、褐色眼睛、濃密的黑髮和較幹的耳蠟,同時很有可能是一名有些禿頂的男性。《自然》雜誌當期封面正是據此模擬出的Saqqaq古人頭像。
華大基因與丹麥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從2000年開始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特別是近兩年在中國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雙方已在人類胃腸道微生物宏基因組、人類代謝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合作成果,2009年11月成立的中丹基因組聯合研究中心成為中丹科技合作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