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朱振明: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應加快"軟體"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曼谷2月20日電(記者史先振)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秘書長朱振明19日下午在曼谷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應加快“軟體”建設,實現區域經濟合作便利化和自由化,造福區域各國人民。

    朱振明當天應邀出席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舉辦的以“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經濟關係:影響與意義”為主題的國際會議,並作主旨發言。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由亞洲開發銀行1992年發起成立,由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六個成員國共同參與的一個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1998年舉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第八次部長級會議提出了經濟走廊的概念,其含義是將交通走廊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為各國間的合作與往來提供便利。

    朱振明説,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製成立18年來,在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區域各成員國的社會制度、法律規章和管理模式存在不小差異,可能會對實現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目標産生一定影響。

    以通關為例,朱振明説,雖然中國雲南昆明到泰國首都曼谷的昆曼公路已經全線貫通,但由於體制等方面的“軟體”問題,昆曼公路現在存在“瓶頸”、“通而不暢”等問題。在老撾,如果錯過正常通關時間,車輛必須等到下一個工作日才可以通關。“這不是兩三天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他説。

    朱振明説,如何既不違反各成員國的制度和習慣,又能實現區域經濟合作便利化和自由化,是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課題。他建議從“一站式通關”、“一證式通行”等問題入手,實現區域內貨物和人員的自由流通。“區域內各國海關、移民等部門的規定各不相同,如果能做到自由通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他説。

    朱振明説,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製成立18年來,中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角色逐漸從參與者轉變為推動者。

 
 
 相關鏈結
· 大湄公河次區域瘧疾控制和消除培訓班在上海舉辦
· 專家認為大湄公河次區域應更加完善互利合作機制
· 大湄公河次區域六國就加快經濟走廊建設達成共識
· 第二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在金邊召開
· 廣西加大基建力度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貿易物流高層論壇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