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3月11日電(倪元錦)屬於“退海地”的天津,5年間從國內外引進了124個耐鹽鹼樹種共2.89萬株,進行耐鹽鹼生態適應性試驗,篩選出適宜天津鹽鹼土壤的樹種大規模綠化鹽鹼城市。
天津市容園林委科技信息處處長王和祥介紹,天津轄區內土壤多為鹽化潮土、鹽化濕潮土和濱海鹽鹼土,城市綠化難度極大。
面對這樣的自然環境,天津市林業局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合作組成的研究小組,在2003年至2007年間,對從國內外引進的124個耐鹽鹼樹種共2.89萬株,進行耐鹽鹼生態適應性試驗。經5年的觀測研究,初步篩選出甘蒙檉柳、細穗檉柳、多花檉柳、白刺、杜梨、枸杞、沙棘等適宜天津鹽鹼土壤的26個樹種。
為抵抗高鹽度的土壤,一些地區採用“澆大水”的灌溉方式。多餘的水分在稀釋土壤鹽分後,隨鋪設在地下的“盲管”流出,以達到降低土壤含鹽量、保證樹木生長的目的。
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天津環境空氣的三種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北方春季多風沙揚塵的天氣更是加重了天津的污染。吸收酸類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的構樹、吸收二氧化硫的泡桐和雪松,都是適宜天津種植的好樹種。
在道路綠化方面,天津的行道樹以“市樹”白蠟、槐樹、臭椿等適應天津自然環境的“鄉土植物”為主。這些樹種在天津有著幾百年的種植歷史,具備耐鹽鹼、抗旱、耐澇、成活率高等特點,可發揮較高的生態效應。
玉簪、鳶尾、大花美人蕉等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具有繁殖容易、管理簡便、成本低等特點。它們和70余種“市花”月季一起,成為扮靚城市的“主力軍”。
此外,為盡顯城市美觀,天津市綠化設計力求體現“三季有花、枝葉變色”的特點,金葉國槐、銀白楊、美人梅等“色葉樹種”的種植,讓秋天不再是唯一的“金色季節”。
王和祥介紹,2009年,天津市新增綠地2600萬平方米。2010年,天津計劃新建綠地1000萬平方米,提升社區綠化880萬平方米,景觀綠化建設將向區縣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