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國首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成立

2024-09-18 07:5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成立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是大勢所趨,是政策導向。但發展的抓手在哪兒?教育部交出一份新答卷、一張新藍圖。

日前,教育部舉行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啟動會。這也意味著,全國首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成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這一區域中心將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産業發展需要,在創新要素集聚、産業基礎紮實、資本市場活躍、戰略作用突出的區域,結合區域優勢産業,系統佈局建設,旨在以産業需求為牽引,集聚優勢高校和創新資源,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和支撐師生創新的“雙中心”,實現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讓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成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2024年年初,國家大學科技園轉由教育部牽頭管理。教育部以此為契機,提出以區域中心為樞紐、國家大學科技園為節點的‘中心+節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總體設想,將探索建設區域中心作為其中關鍵一環。”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負責人還透露,區域中心重點是推動全國優勢高校與區域優勢産業深度融合,激發校地融合倍增效應,有目標有組織地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

成立這一區域中心,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解決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轉’‘不好轉’‘不會轉’‘不願轉’‘不敢轉’五大問題。”該負責人對相關重點任務進行了詳細解答:

針對高校科技成果與産業需求脫節、“不能轉”問題,要聚焦戰略産業需求,加強需求牽引、目標導向的科研選題,以“揭榜挂帥”等方式,建立“企業出題、協同答題”的科研攻關模式,吸引最具創新活力的科研團隊和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的項目入駐區域中心,強化校企科研合作,開展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

針對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轉”問題,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轉化平臺,加強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搭建全國高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轉化平臺,形成從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到小批量試生産“全鏈條”服務能力,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過程、全週期服務。

針對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專業化能力不足、“不會轉”問題,要組建成果轉化專業運營團隊,打造技術經理人培訓、培養體系,強化服務保障和政策激勵。探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創教育,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為牽引,在實踐實幹中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針對各方重視程度不夠、“不願轉”問題,要發揮評價“指揮棒”“風向標”作用,定期對區域中心建設成效和參建高校在區域中心成果轉化成效進行評價。遴選併發布相關領域“高校轉化典型案例”。

針對現有制度瓶頸、“不敢轉”問題,要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積極探索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資産管理改革,完善盡職免責機制等,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區域中心成立以後,還會有哪些扶持政策緊隨而至?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教育部著重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調動全國高校力量,與江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區域中心建設。

“圍繞每個産業方向首批遴選20所左右高校作為參建高校,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有轉化前景的項目轉化落地;統籌各類資源加大支持,匯聚最具創新活力的科研團隊到區域中心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支持區域中心創新學生培養和評價機制,打造創新創業課程和精品教材,提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支持區域中心建設全國高校成果供需服務平臺、承辦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校品牌’;積極推動區域中心參建高校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加快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資産單列管理改革。”該負責人介紹。(記者 晉浩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0 HTTP/1.1 200 OK Date: Sat, 05 Oct 2024 06:34:21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nection: keep-alive Vary: Accept-Encoding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DNT,X-CustomHeader,Keep-Alive,User-Agent,X-Requested-With,If-Modified-Since,Cache-Control,Content-Type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POST,OPTIONS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Set-Cookie: SERVERID=a7fc21f3900a275bf992ff68a851d9cf|1728110061|1728110061;Path=/ X-Ser: BC200_dx-lt-yd-jiangsu-taizhou-4-cache-12, BC68_yd-anhui-huainan-36-cache-1 X-Cache: MISS from BC68_yd-anhui-huainan-36-cache-1(cloudsvr) 3b7a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發揮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發揮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依託資源促轉型 創新強市惠民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發揮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楊維漢 人民日報記者劉曉鵬 光明日報記者李志偉

    核心提示:能否正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既是對一個地區領導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一個地區發展模式的檢驗。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中央的方針政策同本地實際相結合,研究提出並認真實施了“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的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強化比較優勢,成功地化“危”為“機”,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通過科學利用優越的資源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曾經的輝煌並沒有使鄂爾多斯躲過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曾經川流不息、經常擁堵的運煤公路一下子變得非常冷清,連年快速增長的經濟呈現下行趨勢。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工業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11月份,發電量下降25.9%,8個工業行業中5個出現負增長,煤炭、電石等工業産品價格大幅下跌,全市四分之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停産。

    “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鄂爾多斯市領導班子認為,在危機面前,誰主動作為,誰就受益。如何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和模式?如何帶領廣大群眾在危機中積極行動起來?鄂爾多斯的黨員幹部開始了一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探尋符合實際的應對危機科學發展新思路

    在危機中奮起,首先需要冷靜的頭腦和準確的分析判斷。

    鄂爾多斯市負責人指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機引發外部需求萎縮使一些資源型産品失去了市場,導致地區經濟出現波動。深層次看,多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産業鏈條短、産業結構單一,科技水平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等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凸顯。

    “全市停産的1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産經營的大都是涉及煤炭、冶金等原字號、初加工、低端化的産品。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這些矛盾和問題必然會集中爆發,對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形成制約。”這位負責人説。

    地區黨員幹部面對危機有了統一的清醒認識——危機是傳統發展模式之“危”,是創新發展模式之“機”;儘快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才是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才是應對危機的根本出路。

    鄂爾多斯提出了“結構轉型、創新強市”新的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産業,做大做優先進製造業,做大做活文化消費産業,打造具有鄂爾多斯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結構從資源型産業為主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轉變,經濟增長和要素支撐從物質資源為主向科技和人力資源為主轉變,走高端發展、創新發展、多元發展的産業轉型升級之路,提升鄂爾多斯經濟的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著眼可持續發展,擴大投資、消費拉動雙輪驅動

    新思路應對新挑戰,關鍵在於深化、細化新舉措。

    著眼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鄂爾多斯市在擴大投資的同時注重激發消費拉動的內生活力。擴大投資是保增長最直接、最現實的舉措。經過努力,2009年1月——10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446億多元,同比增長42.5%。

    同時,全市堅持把擴大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把文化旅遊産業作為培育消費産業的重點。繼續完善成吉思汗陵、響沙灣等旅遊景區功能,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推出了一批蒙元文化、草原文化精品項目。

    ——把城市建設作為擴大消費的載體。以打造百萬人口城市為目標,改造舊城區,拓展新城區,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綠化美化、房地産開發工程。

    ——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信心的根本。既讓老百姓“有錢可花”,又讓老百姓“舍得花錢”。

    在投資和消費雙重拉動下,鄂爾多斯的經濟迅速回升。2009年1月——9月,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0%。財政收入1月——11月完成342.8億元。

    35ed 0;沒有農村牧區的發展就沒有全市的全面協調發展,沒有農牧民的小康就沒有高標準的整體小康。鄂爾多斯市著眼于更高水平的集約發展,還有序推進城鄉統籌。

    轉移大量的農村牧區人口,2008年城市化率達到65%。把工業向園區集中,對園區實行封閉化管理。這種集約發展方式既提高了生産力的發展水平,也改善了生態環境。統籌發展、集約發展已由産業、園區、基地上升到了更廣領域的城鄉、更大範圍的區域、更高層次的資源要素整合。

    著眼于創造新的發展優勢,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

    鄂爾多斯市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把保增長與調結構、促升級緊密結合起來。

    大力支持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企業和産業發展壯大——

    多年來,鄂爾多斯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形成了以煤炭行業為主的特色工業體系。發展離不開煤炭工業,但受危機衝擊最大的也是煤炭工業。

    不能走“一煤獨大”的發展路子。鄂爾多斯市把煤炭工業的升級作為結構調整的首選,著力推動資源型産業向深加工和高端化轉型。大力發展煤——焦、煤——氣、煤——肥等多種化工産業鏈。

    年産108萬噸成品油的神華煤直接液化生産線、年産16萬噸合成油的伊泰煤間接液化生産線相繼出油,為解決我國石油這一戰略性資源短缺問題提供了有益經驗,同時也標誌著鄂爾多斯煤化工産業升級的新突破。

    “雞蛋不能裝在一個籃子裏”。依託資源而又不依賴資源,既注意做大做強資源型産業,又大力向非資源型産業進軍——

    依託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了新能源産業區。抓住國際國內産業轉移調整的有利時機,開發建設了東勝裝備製造業園區、康巴什汽車工業園區和伊旗裝備製造業基地。裝備製造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推進鄂爾多斯市工業格局由資源型為主向資源型和非資源型産業協調發展的轉變。

    積極發展第三産業,推動增長方式向投資和消費協同拉動轉型——

    在積極推進工業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同時,鄂爾多斯市加快了發展第三産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步伐。以打造“服務內蒙古、聯動晉陜寧、對接京津唐、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物流中心”為目標,全市規劃了22個重點物流項目,總投資181.9億元。

    這些既解近憂又謀長遠的重要舉措,不僅消除了金融危機不利影響,而且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為更長週期、更高水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著眼于社會更加和諧,下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

    在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鄂爾多斯市高度重視社會建設,注意把保民生、保穩定工作落到實處,促進了社會和諧。

    ——實施“八項民生工程”和十件為民實事,提高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強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就業保障。

    ——以創業帶動就業,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2009年新增民營企業2500多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萬多戶。支持保護群眾財産性收入,徵地拆遷補償向群眾傾斜。

    ——注重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投資新建擴建了20個特色博物館、12個社區多功能文化中心、20個高標準農村牧區文化站和200個農牧民書屋。

    ——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2009年新設立3000多萬元的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基金,集中解決城區少數民族無房戶和農村牧區少數民族群眾危房戶問題。對全市少數民族學生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實行了“兩免一補”。全年共安排民族教育各類資金2.35億元。

    ——把維護穩定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近千名黨員幹部走出機關,包村、包戶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把問題解決在老百姓家門口。

    在國際金融危機重大考驗面前,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鄂爾多斯市黨員幹部以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成應對危機、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千名幹部下基層,有效推動了工作落實。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幹部不走邪線,不闖紅線,不觸底線,為地區科學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詳細的調研報告《依託資源促轉型 創新強市惠民生》見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光明網、學習與實踐網。)

 
 
 相關鏈結
· 科技部:加快推進自主創新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 代表委員談如何加強自主創新:創新當"有破有立"
· 中國建設海洋科技創新引智園區力促海洋事業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