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氣象局局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障人民安全福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鄭國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障人民安全福祉
——紀念2010年世界氣象日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至今正好60年。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各國氣象機構在這一天都以某個主題舉行各種活動,讓社會公眾了解氣象。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60年,旨在共同回顧總結世界氣象組織60年的光輝歷程,展望未來氣象事業更美好的發展前景。這體現了世界氣象組織以及各國氣象部門,以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障人類安全福祉為己任,做好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工作的堅定信心。

    大氣環境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和進化的基礎。適宜和多樣的氣候為人類生産生活創造了重要的環境,為形成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系統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但惡劣的天氣所導致的自然災害,也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製造出許多成千上萬生命亡于一夕、美好家園毀於一旦的慘痛災難事件。

    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類安全福祉,是全球氣象工作者的共同目標。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保障生命財産安全,是各國政府和全人類的普遍訴求。保護全球氣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係人類長遠利益。努力推動氣象科技進步,深入探索氣候規律,深刻把握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和影響規律,提供氣象觀測、預報、預測、預警信息,以及防範自然災害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指導,始終是世界氣象組織以及各個國家氣象部門的神聖職責,是廣大氣象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標。

    60年來,全球氣象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個國家氣象部門的業務服務能力日益增強。基於自動觀測系統、雷達、衛星、浮標、飛機等先進的觀測技術手段,佈局合理、功能強大、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的全球觀測網已初具規模,已使氣象觀測覆蓋到全球的陸地、海洋甚至南極和北極地區,全天候、精細化的觀測讓人們能夠掌握各種天氣的變化,及時發現並預警各種災害性天氣。先進的計算機和通信系統,實現了每天數以億計觀測數據的實時交換,極大地促進了全球、區域和國家級氣象業務的發展。基於成熟科學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強大計算能力的數值天氣預報,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技術突飛猛進,使我們能夠製作未來一週的天氣預報,以及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氣候預測。

    60年來,國際氣象合作不斷深化,氣象工作的影響和貢獻巨大。世界氣象組織和各個國家氣象部門致力於發起和推動各項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全球科學家不分國籍、種族廣泛參與世界天氣研究計劃、世界氣候計劃、大氣研究和環境計劃、水文和水資源計劃、減輕災害風險計劃、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先進的觀測、預報和服務技術以及專業人才在各國和地區間充分流動,基本觀測資料在各國和地區間免費和無限制共享和利用,大氣無國界已經成為世界氣象組織以及各個國家氣象部門一個最基本的共識。通過各個國家氣象部門以及各相關領域科學家長期不懈努力和廣泛合作,基於基本觀測事實和大量科學研究結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指出,自工業化以來,全球氣候呈現出變暖的特徵,而人類活動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農業、交通、能源、生態、環境、水資源以及許多重要基礎設施將面臨難以預料的氣候風險。這一評估結論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對氣候變化的立場、觀點以及可能採取的措施。

    我國是世界氣象科技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我國是世界氣象組織創始國之一。自1972年恢複合法席位以來,我國積極與全球氣象科技合作,國際氣象界的話語權不斷擴大,影響力明顯提升。我國氣象科學家先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副主席、主席、副秘書長,以及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我國科學家葉篤正、秦大河分別獲得國際氣象領域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我國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氣象科技合作和交流,與22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氣象科技合作協議或意向書,向7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包括氣象儀器在內的多方面援助,為119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900多位高級氣象業務和管理人才。在2009年召開的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致辭,全面闡述了我國關於氣候和氣候變化工作的觀點、主張和所做的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氣候觀測預測和應用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展示了中國政府推動氣候和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合作的強烈願望,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響應和高度評價。

    我國是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典範。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各級氣象部門和廣大氣象工作者以建設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為己任,緊緊依靠科技進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努力發揮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能和作用,逐步形成了結構合理、佈局適當、功能齊備的氣象現代化體系,使我國氣象預報預警水平明顯提高,氣象服務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康福祉、維護國家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我國始終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堅定不移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出並踐行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建立和完善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全面發展決策服務、公眾服務和專業服務,為各國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範。

    我國氣象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應對氣候變化、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的比例,已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3%—6%下降到目前的1%—3%。氣象投入産出比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1:40提高到目前的1:50。近年來,氣象部門為抗禦流域特大洪水、超強颱風、嚴重乾旱、低溫雨雪冰凍等重大災害,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等重大活動,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優質的氣象服務保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氣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任務更加繁重。我們將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全面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進一步推動我國氣象事業實現更大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為改善全球氣候環境、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關注氣象,就是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發展氣象,能夠為人類的安全和福祉帶來不可或缺的保障。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明天。

   3月20日,觀眾在中國氣象局參觀“天基觀測系統示意模型”。當日,為迎接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到來,中國氣象局舉行對外開放活動,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參觀。新華社發

紀念第60個世界氣象日:致力於人類的安全和福祉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張辛欣)也許你沒經歷過一次寒潮將大面積花卉凍傷損壞,但你可能有過雪天堵車的抱怨;也許你沒領略過颱風暴雨的侵襲,但你可能有過被沙塵暴裹襲的經歷……

    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回顧近年來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從2006年的“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到2010年的“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氣象對人類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防禦自然災害上,更與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以及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詳細閱讀

國家氣象中心開放日接待近兩千名參觀者

    3月20日早上8點剛過,國家氣象中心一樓大廳的話筒裏,已經傳出了宣傳氣象的聲音。墻上的大屏幕上赫然寫著“2010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正對屏幕坐著的,是一席認真的聽眾。據了解,一天下來,參觀國家氣象中心的人數已近兩千人。 >>>詳細閱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氣象局在“世界氣象日”前夕接待小學生參觀遊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