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社會各界積極為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建言獻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教育振興,全民有責
——社會各界積極為教育規劃綱要建言獻策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吳晶、李曉奇)“這是一個催人奮進的工程,這是一份激動人心的新年禮物”——這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公佈伊始,天津財經大學教師周洪利通過教育部門戶網站,抒發的肺腑之言。

    周洪利的這番話,不僅代表著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改革的期盼,更代表著普通民眾對教育發展的熱望。自2月28日規劃綱要開展第二輪徵求意見工作至3月28日結束徵求意見,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共收到郵件、信件和教育部門戶網站帖子共27855條,約1400多萬字;此外,社會各界人士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積極建言,總量累計249萬多條。

    正如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所説:綱要的制定過程體現了“教育振興,全民有責”的時代主題,昭示著中國教育改革的又一個嶄新起點。

    教育改革 全民動員

    在本次公開徵求意見以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早已是萬眾矚目,盡人皆知。通過週密策劃,細緻部署,自2008年8月啟動制定工作以來,已有數千名專家和各方人士參與調研;2.3萬餘人次參與座談和研討,形成500多萬字調研報告;2009年1月至2月首輪公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210多萬條,發來信函14000多封。

    因為綱要關係著未來10年中國教育的走向,關係著千家萬戶和百姓生活,這項文本的制定可謂是一次自上而下、全民動員的教育改革。

    應邀走進中南海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同討論綱要制定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説:“綱要制定過程本身就是政府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典範。”

    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公開徵求意見收集組組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田慧生説,在還沒有形成文本之前,我們就提出36個問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之後又在民意徵集和專家調研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出20個重大問題,繼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老百姓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從而使綱要的起草更加有的放矢。

    政府真誠傾聽民意的姿態更加激發了民眾參與的熱情。第一輪徵求意見中,從10來歲的小學生到91歲的耄耋老人,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百姓,都積極參與到這場開放式的討論中。

    徵求意見稿初稿形成後,先後4次較大範圍徵求意見,共收到近5000條意見建議。文本前後進行了約40輪大的修改。

    今年81歲的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感到,規劃綱要制定工作的參與人員之多、徵求意見之廣、時間持續之長都是空前的。

    上世紀80年代,教育改革曾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此次教育改革,主持綱要制定工作的溫家寶總理曾指出,綱要應該“反映國家的意志、決心和戰略眼光,讓人民看到希望,從而增強對中國教育的信心”。

    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部長助理吳德剛指出,從綱要制定過程本身來看,政府在政策制定時廣集民意、從善如流,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共識,使民眾更加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對啟發和帶動一系列重大改革也將大有助益。

    教育智慧 取之於民

    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而且涉及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看來,規劃綱要的制定,就是要解決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

    郝平指出,在首次徵求意見時,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把210萬條社會各界的意見進行了歸納和梳理,很多意見建議務實理性、見解深刻,為綱要的起草開拓了思路。

    通過第一輪徵求意見,綱要制定者也了解到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問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高考改革問題;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問題等。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民眾的支持,更需要民間的智慧。”郝平説,在制定過程中,全體同志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對所有人提出的意見建議都要給予尊重,並加以合理吸收。對在第一輪徵求意見過程中收集的210萬條意見和建議,相關人員逐條認真地進行了梳理,直接或間接吸收的有2萬多條次。

    經過數千名工作人員的日夜奮戰,經過對數百萬字材料的字斟句酌,最終向社會公佈的公開徵求意見稿2.8萬字。雖然這一文本對一些具體問題只是寥寥數語的概括,卻讓很多人讀出了希望。

    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出的“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升學考試的辦法”,讓進城務工人員江雨山激動不已。他在教育部門戶網站上發帖説:孩子受教育刻不容緩,希望這項政策“説到做到”,“儘快落到實處”。

    看到公開徵求意見稿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提出很多改革措施,湖北省黃岡市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員黃新國在表示肯定意見的同時,又進一步提出將“就近入學”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原則予以明確。

    每一條意見,都來源於各界人士對教育問題的持久關注;每一條建議,都凝聚著全體國民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迫切要求。

    “規劃綱要的制定為教育改革探索了一條上下互動的良性發展道路。” 郝平説:“有了全民的參與、支持與理解,我們就會把壓力變成動力,把教育改革堅持不懈地推進下去。”

    教育振興,全民有責

    在教育部集納整理的一份各界人士來信來函來帖選編中,有人為教育發展“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鼓掌”,也有人為改革措施是否能落到實處“表示擔憂”;有教師為提高自身待遇提出許多具體設想,也有家長為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振臂高呼。

    無論是萬字有餘的專題論文還是言簡意賅的觀點陳述,都顯示著民眾對教育現狀的真實評判,飽含著民眾對教育改革的強烈呼聲。他們提出的建議或意見,為規劃綱要制定者拓寬了視野,開拓了思路。

    “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涉及切身利益的情緒表達。”郝平説:“不管哪種情況,歸結到一點,都表現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關注。”

    在這些來信來函中,有不少關於教育深層次改革的思考,與綱要制定者産生了廣泛的互動。如,針對人才培養問題,一位名叫閆樹權的人在教育部網站發帖指出: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能否編輯一套與學校教育相配套的家長教材,使家長了解並支持學校實施的素質教育,與學生同步成長。

    從高考改革到高校去行政化,從職業教育到特殊教育,從家庭教育到教師待遇,立足於基層實際,飽含著實踐的智慧。廣大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多種多樣,涉及方方面面,既不乏創新的智慧,又兼有長遠的眼光。

    河南焦作一位名叫孫連艇的群眾在建議中這樣寫道:全民一定要用戰略眼光看待教育,必須樹立大教育觀念,讓全民知道教育不光是教育部門、學校和專業人士的問題,而是全民社會的責任和任務。

    吳德剛指出,規劃綱要制定過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將會影響今後的決策和日常工作。比如,多部門合作研究制定規劃綱要的經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決策機制,都將成為貫徹落實綱要以及制定其他教育大計的重要方法。同時還將成立若干個諮詢機構,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諮詢論證。

    目前,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正在對第二輪公開徵求意見收集的意見建議進行整理,並積極吸收到修改後的綱要文本中。

    “公眾的參與是支持教育發展的巨大的社會資本。”吳德剛説:“我們堅信廣開言路對於科學決策有百益而無一害。真理會越辯越明,即使有些意見暫時沒被採納,也不意味著沒有價值。”

    雖然民眾對教育的需求依然是“千差萬別”,教育改革面臨的困難仍是“千頭萬緒”,但吳德剛堅信:“有全社會對教育工作的如此關心,教育就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關鏈結
· 劉延東:凝聚共識 齊心協力制定好教育規劃綱要
· 各地關注教育規劃綱要:切實為學生減輕課業負擔
· 關注教育規劃綱要:既要不拘一格 更要公平公正
· 教育部收集關於教育規劃綱要意見建議162萬多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