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72小時生命大救援——抗擊青海玉樹地震情景再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青藏高原的四月,本該冰雪消融、萬物復蘇。三江之源的玉樹,本該恬靜而美麗。

    然而對玉樹來説,2010年的4月是寒冷的、悲壯的。14日7時49分,高原大地裹挾著冬的不甘和夏的強勢肆虐呼嘯,頃刻間,數以千計的生命被廢墟掩埋,一片片城鎮鄉村被夷為平地。

    地震發生後的72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救援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各地方各部門,從解放軍、武警部隊、消防官兵到公安民警,從專業救援隊到普通志願者,從各級領導幹部到廣大人民群眾……為搶救成千上萬的生命,一場與死神競速的生命大救援在“黃金救援時間”裏爭分奪秒地展開……

    地震:塵霧籠罩中,哭聲、喊聲、呻吟聲混成一片

    4月14日早7點45分;青海省玉樹縣結古鎮勝利路上一幢四層小樓上。

    窗外已曙光初現,天空還泛著青灰色,刺骨的寒風從窗欞間鑽進,喚醒了13歲的次乃擁青。她套上紅色毛衣,穿上藏青色絨線褲,如往常一樣。

    7時49分,大地微微顫動起來,尚未等小擁青反應過來,整個房屋就開始劇烈搖晃。

    地震了!

    墻皮、水泥塊劈劈啪啪地剝落,房間裏靠墻堆放著的鞋盒、海綿墊、被子瞬間一古腦地砸在擁青身上。天花板和墻體開始變形、碎裂、坍塌,整個樓房在搖晃中迅速塌陷,擁青陷入一片黑暗。

    次乃擁青在廢墟下等待救援的時候,她的救命恩人——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們已經從北京集結出發,14日20時抵達了玉樹機場。

    ——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鄉。玉樹結古鎮曾經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在青海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玉樹州分中心工作的莫鑫磊怎麼也沒想到,美麗的玉樹會在他的親眼目睹下成為一片廢墟。

    14日晨,睡夢中的莫鑫磊被“地震了”的大喊聲驚醒。跳下床,地板顫抖得太厲害,他一下跌倒在地上,再抓著床沿站起,扶著墻艱難前行。

    瓦片、玻璃碎裂,桌子被晃倒,文件傾落下來,廚房裏的鍋碗瓢盆跳起、落下,叮叮咣咣跑了滿地。

    莫鑫磊連滾帶爬衝出樓外。

    整個小鎮籠罩在一片塵霧之中,街道上擁滿了驚恐的男女老少。不少人裹著被子、喘著粗氣蹲在空地上,哭聲、喊聲、呻吟聲混成一片。

    跑過一幢幢已變成斷瓦殘垣的房子,莫鑫磊心裏在祈禱:這裡面的人都跑出來了吧!?

    小擁青等待、莫鑫磊祈禱的同時,數千里外的北京,陳曉輝已經在默默地為玉樹人祝福——

    14日早7時50分,北京市三里河,中國地震局臺網中心。

    陳曉輝剛剛處理完一起台灣地震的速報工作。從13日早8點30分到現在,已值守近24小時的他正想端起茶杯喝口水,尖銳的警報聲再次響起。

    這樣的警報聲每天都要響起多次,每次響起,陳曉輝的心裏都會一緊:又有地震發生了。

    放下茶杯,陳曉輝立刻查看24小時實時檢測系統的波形圖和臺站觸發狀態。

    波形圖振幅起伏劇烈,這一定是一起不小的地震。已參加工作8年,經過無數次震情速報訓練的陳曉輝迅速判斷,這次地震發生在國內西部地區,震級6級以上。

    陳曉輝趕緊叫來一起值班的同事,同事也作出相同判斷。兩人立即從警戒狀態進入速報狀態。

    做出預判後,陳曉輝和同事將波形圖通過人機交互系統進行進一步分析。

    7時54分,根據波形和經緯度,確定地震發生在我國青海省玉樹州;

    7時56分,根據面波,確定震級為7.1級;

    8時整,將各種信息整合敲定,通過發佈系統,向國家和各省地震局發佈震情信息,震情速報工作告一段落;

    8時2分,青海地震局也通過發佈系統,傳來同樣的消息:

    北緯33.1度,東經96.7度,總人口數為28.31萬人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于14日7時49分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震中距離州府所在地結古鎮30公里。

    響應:災情傳遍大江南北,一場抗震救災的總動員在中華大地上展開

    8時11分,玉樹7.1級地震的信息傳到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的手中。與此同時,各種信息從數千公里外的西寧和玉樹,不斷向這裡匯聚。

    8時19分,中國地震局將災情上報黨中央、國務院。並通過傳真、短信等方式發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部、民政部、安監總局等相關部門。而更多的人們,在這個清晨,通過新聞媒體獲知了這一令人心碎的消息。

    從玉樹到西寧,從地方到中央,從國家各部委到各省區市,從各人民團體到每位中國人……揪心的牽掛,緊急的部署,快速的反應,一場宏大的抗震救災緊急響應在中華大地上展開……

    美國,華盛頓——

    災難發生時,正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完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獲知消息後,胡錦濤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同代表團陪同人員一起,急迫地分析國內發來的一份份災情簡報,嚴重的災情令人心急如焚。

    胡錦濤要求,各部門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同時要加強地震監測預報,落實防範余震措施,切實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之後,總書記又作出壓縮行程、推遲訪問、提前回國的決定。他深情地説,中國政府目前正在緊急組織抗震救災鬥爭。在這一困難時刻,我需要儘快趕回國內,同我國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災工作……

    北京,中南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並推遲原定於4月22日至25日對文萊、印尼和緬甸的正式訪問。4月15日下午,溫家寶飛抵青海玉樹災區考察災情,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災情發生的幾個小時內,國務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回良玉副總理任總指揮,下設搶險救災、群眾生活、衛生防疫、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産恢復、地震監測、社會治安、宣傳、綜合等8個工作組。受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委託,回良玉于14日中午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武警部隊負責同志緊急趕赴災區。

    災情就是命令,這是一場與時間展開的賽跑--

    地震發生後11分鐘,中國民航局空管調度中心。獲知地震消息的空管局局長王利亞急令調度:“馬上與玉樹機場聯絡,有沒有人員傷亡?”但手機、座機均打不通。

    半個小時過去了,空中呼叫依然沒有回應。

    王利亞急了,再嘗試已經很少使用的短波方式聯絡。

    8時40分,短波無線電臺終於傳來玉樹機場管制員微弱的回應:“我是玉樹,我是玉樹。”

    “機場能起降飛機嗎?”王利亞聲音急促。

    “塔臺、跑道沒有受損。目前用柴油發電可起降飛機,但是柴油只能維持17個小時。”

    中國民航局隨即發出指令,火速組織一批骨幹空中交通管制員、設備維修人員以及柴油、衛星電話等物資支援震區。

    幾乎同時,國務院相關部門紛紛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迅速做出相關部署——

    中國地震局:8時20分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中午時分將響應級別升為Ⅰ級;

    民政部:8時30分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12時將響應等級提升至一級;

    衛生部:啟動自然災害衛生應急一級響應;

    交通運輸部:緊急啟動抗震救災一級響應;

    鐵道部:24小時負責處理救災物資裝車、卸車和運輸,確保救災物資以最快速度運抵災區……

    災情就是命令,青海省迅速展開抗震自救——

    青海省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災情預案,省委書記強衛、省長駱惠寧直奔現場;青海地震局工作組、青海省重大災害緊急救援隊、青海省民政廳、武警青海總隊從不同方位向玉樹挺進……

    災情就是命令,玉樹牽動著祖國各地的神經——

    14日9時,陜西省地震局派出8人組成的地震現場工作隊出發趕赴災區;10時,西藏公安消防總隊昌都支隊救援隊出發;13時,解放軍第四醫院醫療隊出發;北京衛生局組建由80人組成的救援隊趕赴災區;甘肅省抽調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技術專家和機械操作手59名,組織挖掘機2臺、裝載機2臺、運輸車輛10部、柴油10噸,當日連夜趕赴災區……

    重慶、雲南、新疆、寧夏、天津、上海,幾乎所有省份,都在第一時間派出多種形式救援隊趕赴玉樹。

    災情就是命令,一場宏大的響應,在億萬民眾中展開——

    在河南,17位富有戶外救援經驗的青年人在14日晚8時就踏上了奔赴災區的路途。作為河南戶外救援聯盟的成員,他們有一半以上曾在汶川地震期間馳赴北川災區前線。

    在四川德陽,地震發生僅15個小時後,曾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創的東方汽輪機廠22人救援隊伍,就帶著3大卡車救援物資奔赴玉樹。他們,曾在被汶川地震撕裂的土地上迎來前來救援的青海兄弟。如今,他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向受傷的兄弟奔去。

    集結:以拯救生命的名義,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隊伍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

    14日8時許,幾乎是在大地剛剛停止震動,青海省消防總隊玉樹支隊的官兵們已經做好了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平日裏的艱苦訓練和救援經驗,讓這支隊伍臨危不亂。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他們獨立作戰。

    同時,一場緊急援助地震災區的戰鬥在各地全面展開——

    9時許,武警某部團長孔新接到命令,立即集合部隊,帶領1100名官兵向受災最重的玉樹縣結古鎮出發;

    9時30分,甘肅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景天孝帶著首批由9名相關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的地震現場工作隊,趕赴災區;

    9時50分,一支由58名地震專業救援人員、5名西藏地震局和昌都地區地震局的工作人員組成的救援隊攜帶救災裝備從西藏昌都趕赴災區;

    …………

    伴隨著伊爾-76運輸機三個多小時的飛行,14日20時,中國國際地震救援隊抵達玉樹機場。

    剛下飛機,一些人就因為高原反應哇哇地吐了起來,5級大風更是把衣著單薄的人們吹得全身涼透。有人很快嘴唇發紫。

    從機場到玉樹縣城,大約有26公里的路程,多處有垮塌,不時遇到堵車。在離縣城只有8公里左右的地方,由於水庫開閘放水淹沒了一段路。行進中,中國國際地震救援隊副總隊長侯世科一面給自己鼓勁,一面派出嚮導查看災情。

    13時13分,一架伊爾-76運輸機從湖北當陽緊急起飛,空運中國國家地震救援隊人員和物資飛赴災區;13時27分,另一架伊爾-76運輸機從這裡起飛;

    14時,南航CZ8885航班滿載著157名公安消防部隊官兵和3.39噸生命探測儀等緊急救援物品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起飛;

    空降兵部隊1500人和100名傘兵已做好了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各項準備……

    平時冷清的玉樹機場成了民航調度指令最密集的地區。

    14日聽到彙報,在簡單收拾行李后,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高宏峰向災區趕去。

    “震區周邊多條路段出現大面積的滑坡、沉陷、路面裂縫,公路基礎設施損壞嚴重。”這是高宏峰剛到達災區後看到的景象。

    交通運輸部立即調集搶通機械和技術人員,組織200多人的抗災突擊隊,第一時間奔赴交通中斷的禪古電站K815-816段等地,全力開展受損公路的搶通保通工作。

    14日14時,通往災區的公路陸續恢復通車--

    15日11時起,救L916次、救L917次等專列相繼發出,駛向災區;

    15日17時15分,首趟運送青海玉樹震區救災物資的專列抵達青海;

    從瀋陽、北京,從鄭州、武漢,從全國各地發出的專列載著帳篷、棉大衣、棉被,載著全國人民一顆顆滾燙的心向災區駛去……

    大型工程車、醫療救助車、救援物資車,連成長龍,穿越崇山峻嶺,駛向同一個目的——玉樹。

    西寧到玉樹的公路只有一條——從西寧出發,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日月山、海拔3800多米的柳梢溝、海拔4000米以上的河卡山、鄂拉山、姜陸嶺、大野馬嶺和小野馬嶺,以及海拔高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山口,全程817公里。地震發生後,這條平日裏略顯“寂寞”的公路成為運送救援物資的“生命線”。

    搶救:72小時內的每一分、每一秒,任務是救人!救人!救人!

    “一!二!三!”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賈樹志帶著戰友們喊起了號子。

    身穿紅色僧袍的扎西多吉和周圍的群眾喊起了號子。

    兩股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轟”地一聲,巨大的石板被推落,救援空間被打開了!

    一名藏族僧侶率先爬了進去,國際救援隊隊員何登科跟著爬了進去……

    16日13時48分,等待了50多個小時的次乃擁青被輕輕地抱了出來。

    4月15日,結古鎮鎮郊西北牛賓館。

    地震將三層的西北牛賓館扭壓成了一層半,一面墻還歪歪扭扭地,與頂板僅靠著幾根鋼筋相連。已經垮塌的樓頂上,滿臉通紅的隊員們正在憋足了勁兒拆除樓板。生命探測儀顯示,廢墟下有強烈的生命跡象。

    突然間一陣搖晃,地面有力地抖動起來。10多分鐘後,又是一陣余震襲來。但救援工作一直沒有停下。很快,隊員們在三層樓間打通了一個V字形槽。

    “注意出來時千萬別睜眼……上來時不要急,一個一個來。”

    12時許,一個被困的小夥子從洞口慢慢伸出頭,小心翼翼地轉身,一點點避開斷裂的鋼筋。隨後,第2個、第3個、第4個被困者被順利救出。

    張建偉,張景科,陳德毅,許程——這4名被救人員都是甘肅人,年齡最小的僅18歲。他們登上救護車時,現場所有人員鼓起掌來。

    時間在一點一點無情地流逝。

    “求求你們,這邊有人……”

    4月17日上午9時20分,正在玉樹縣新建路附近搜救被困人員的武警某部十名戰士突然聽見呼救聲,順勢望去,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邊跑邊喊著救人。

    居民樓的一半完全倒塌,另一半傾斜近30度,隨時可能倒塌。被困的一名中年婦女,處在坍塌的廢墟和剩餘的危房之間,大腿被橫樑壓著,頭部卡在兩塊木板之間。

    “小心一點,趕緊救人!”10名戰士找來10多根木椽,將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支撐起來。一個身體瘦小的戰士,鑽進狹小的空間內,小心翼翼地把被困者身上的木板和石塊挪開。

    隨後,救援人員分成兩個組,一組將壓在被困者大腿部的沉重橫樑用肩頂起,另一組將其一點一點從廢墟中挪出來。20分鐘,救援花費的時間並不長,但當被困者被安全救出後,幾名扛橫樑的戰士的肩頭卻已全部紅腫。

    在抓緊搜救每一個生命的同時,讓獲救的傷員及時得到救治同樣刻不容緩。

    15日,玉樹結古鎮體育廣場。

    護士長宋海燕為8歲的才讓拉毛扎針輸液時,雙眼蒙著紗布的小姑娘一把抓住宋海燕的手,帶著哭腔喊出了“媽媽,媽媽”。

    宋海燕怔了一下,紅著眼連連應答。

    這支由解放軍第四醫院派出的抗震醫療救援隊,自14日中午趕赴玉樹以來,已經連續幾十個小時不休不眠。

    15日6時,當他們抵達結古鎮體育廣場時,眼前的場景令隊員們大吃一驚:上萬名群眾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整個廣場。

    不到20分鐘,醫療隊在體育場中心搭建起一所擁有60個床位的“野戰流動醫院”。很快,一撥撥受傷群眾就相互攙扶著涌了進來。

    迷彩帳篷裏的無影燈下,醫護人員埋著頭不停地忙碌著。幾天幾夜沒有好好吃過東西,高寒缺氧,缺乏睡眠,大多數人嘴唇烏紫,眼睛佈滿血絲,許多人險些虛脫暈倒在手術臺上。

    白衣天使在與死神賽跑,生命在愛心中接力。

    當天深夜,在距離玉樹數百公里的成都市機場高速路上,一輛輛閃爍著頂燈的急救車,向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飛馳而去……

    經過25個小時長途飛行,胡錦濤總書記回到北京,並立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全面部署當前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京外出訪和考察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也都提前回到北京。

    在地震發生後的72小時裏,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從廢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救治傷員8714人。72小時內,重傷員已全部轉運到包括西寧、成都、蘭州等地和部隊醫院接受治療。

    自然界的大災大難,是對一個民族意志品質的考驗。

    時間沒有停止,72小時已經過去。但在分秒流逝的時間裏,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救援仍在艱辛中頑強堅持。不懈堅持,仍是三江之源玉樹的主旋律。

 
 
 相關鏈結
· 陳德銘主持召開會議部署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
· 衛生部印發青海玉樹縣地震轉送傷員出院指導原則
· 玉樹發生嚴重地震災害 李長春提前結束訪問回國
· 甘肅收治青海玉樹地震災區轉送的第5批受傷人員
· 玉樹余震呈現正常衰減趨勢 但仍需保持高度預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