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11日電(記者 石志勇)記者從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1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陜西省漢中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各項重建任務進展順利,對口援建項目也已全部竣工。
據了解,汶川地震發生後,漢中市在天津對口支援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累計籌措災後重建資金超過151億元,紮實推進恢復重建並取得了重大成效。目前漢中市農村受災群眾住房重建已全面完成,城鎮居民住房重建進展順利。規劃重建的222所中小學校,已開工建設202所,竣工94所,醫療衛生機構和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建設進展較好。天津對口支援寧強縣和略陽縣的9大類295個重建項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資35.84億元,其中天津市投入援建資金20.4億元。
毗鄰四川的漢中市是陜西在汶川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地震使漢中市11個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246萬人,因災遇難48人,受傷1601人,經濟損失達108億元。
陜西漢中災區在汶川地震後兩年發生四大變化
新華社西安5月11日電(記者石志勇)記者從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1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經過兩年的恢復重建,陜西漢中地震災區發生了四大變化: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縣域經濟提質加速、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
據漢中市副市長王隆慶介紹,漢中市在汶川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地震使漢中市11個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246萬人,經濟損失達108億元。經過兩年的恢復重建,漢中地震災區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是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數十萬群眾由土坯房搬進了結實明亮的磚房、樓房,上萬群眾由偏遠山區搬遷到交通方便的川道或城鎮居住,許多群眾用上沼氣、自來水、有線電視,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其次是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高標準公共設施的建成投用,有效地解決了災區群眾上學、就醫、養老等困難,提升了災區公共服務水平。
王隆慶表示,漢中災區發生的第三個變化是縣域經濟提質加速。一批産業化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培育了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第四個變化是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各縣(區)以災後恢復重建為契機,統籌規劃,集中建設安置點,完善集鎮配套設施,加快了城鎮化進程。特別是受災最重的寧強、略陽兩縣縣城通過實施新區開發,實現了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