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川歷經兩年涅槃 羌族文化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5月13日電(記者余裏、苑堅)北川,作為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羌族博物館的倒塌,數十位羌文化研究者、詩人及羌族民間藝術傳人的遇難,令羌族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面對突然而至的巨大浩劫,羌族及羌文化將走向何處?5月11日,記者來到北川,歷經兩年涅槃,古老的羌族文化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地震帶不走對羌文化的熱愛

    “地震帶走了很多人,好多以前一起傳承羌舞的夥伴也走了。”身著羌民族傳統服裝,精神矍鑠的王官全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禹羌祭祀皮鼓舞的傳承人。在北川縣擂鼓鎮2萬多地震災民中,這位57歲的老人和另外一位專門記錄口傳文化的老人倖免于難。

    “地震後,我一下子就意識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帶領大家跳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地震不僅沒有震垮王官全對羌族文化的熱愛,相反,他選擇用教跳舞的方式幫助鄉親們走出地震的陰霾。

    在綿陽市文化館藝術培訓中心,王官全正帶領著鎮上的百姓跳起歡快的羌族“鍋莊”(羌族舞蹈名)。“肩膀朝前手朝後,肩這樣甩。”王官全在教授羌舞時,總是一絲不茍。“我想以這樣的方式幫助鄉親們忘掉傷悲,積極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最初,我在擂鼓鎮勝利村培訓了50多人,後來,每天晚上都有近百人加入。地震增強了他們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羌舞轉移了心中的悲傷。”王官全自豪地説,地震前,年輕人看不懂,也不願意學,但震後不少人開始表現出興趣。

    記者看到,跟著王官全跳舞的人群中,有二三歲的小孩,也有當地20歲左右的年輕人,部分援建人員也加入了進來。

    在北川最偏遠、海拔最高的青片鄉,山東威海的援建隊伍支援60萬元資金,恢復了北川唯一的羌族民間藝術團。羌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團長楊華武説,他們已經在四川、北京、山東等地進行了數十場演出,原本已經解散的藝術團重獲新生。

    “大禹多厲害,多堅強!這裡的大禹文化也有3000多年了,哪能這麼輕易就沒了,我們不能丟祖先的臉!”王官全的語氣中充滿信心,他的夢想是把羌族舞蹈一代代地傳下去。

    吉娜羌寨的新生

    “你看,我買了一雙繡花鞋、還有羌繡,花了600元。”在北川擂鼓鎮貓兒石村吉娜羌寨裏,成都市民王麗娜向記者展示著今天的“戰利品”,從早上到下午2點,王麗娜逛了整整6小時。“太美了,我一點不覺得累。”

    汶川大地震使北川擂鼓鎮貓兒石村遭受了巨大損失,猛烈的地動山搖後,和北川一帶大多數的村莊一樣,全村71戶人家有69戶房屋倒塌,26人遇難。

    2010年春節前,經過山東省濟南市援建,吉娜羌寨重新綻放出它的美麗。偉岸的碉樓傲然挺立,淡雅素潔的碉樓外墻,白石兀立在房頂上,插著各式羌字旗。家家戶戶大門上方披著羌紅,挂著羊頭骨。很難相信,眼前這座宛若桃源人家的小山寨,就是當初傳説即將消亡的“北川第一村”吉娜羌寨。

    篝火廣場上,用青石壘砌的兩座10多層的灰白色碉樓,成了蒼山綠水間一道美麗奪目的風景。現在69戶原羌寨居民遷入新居,家家戶戶都在做民俗旅遊生意。

    “我賣羌繡一個月可以賺到1000多元。”陳歡在羌寨的新家共有3層,360平方米。她現在主要在家做羌繡,然後到寨子上去賣,丈夫則在外幫人開車。陳歡告訴記者,不少當地青年勞動力甚至果斷決定:不再外出打工,就在家鄉羌寨幹,辦好“羌家樂”。

    羌文化的明天將更美好

    驅車沿著盤旋的山路,在距離任婉秀家5公里左右的山上,坐落著擂鼓鎮曲山鎮石椅羌寨,四週草木蔥蘢,雲霧繚繞,讓人猶如置身世外桃源。

    在這裡,來自成都、北京等地的遊客,正在石椅羌寨的農家院裏做客,濃郁的羌族風情、羌歌羌舞、美麗的服飾、鮮美的羌族飯菜……無不令這些身處都市的人們著迷,他們甚至和村裏的年輕人一起圍著火堆跳起了鍋莊舞。

    “地震過後,7戶羌民籌資40多萬元,在村中央修建了面積1000余平方米的羌族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和羌族文化培訓基地。”村主任陳華全告訴記者,加上地震前修建好的羌家碉樓和木質吊腳樓,村子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集避暑、休閒、觀光、娛樂於一體的羌族文化旅遊村寨,能同時接納200多人。

    北川羌族自治縣聚居著7.7萬羌族人口,是中國的羌族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羌族文化遭受重創,怎樣保護羌族文化是當地政府格外重視的大事。

    在地震之後的重建階段,當地重新規劃,使所有羌族人家的建築更具羌族特色,以此來保護和發揚少數民族文化遺産,併發展特色旅遊産業。2009年以來,民族特色旅遊、地震遺址旅遊,吸引了我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北川,成為北川縣新的支柱産業,也為災後重建贏得了資金。

    根據政府的規劃,北川將在境內興建9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所。具體的項目包括羌族山歌、璇坪腰梆、羌年、羌茶、口弦、羌繡、吊腳樓以及羌族水磨漆等。目前,北川蒐集的羌文化遺産物品比震前還要多,北川羌族民俗文化博物館將在2010年10月1日建成開放。

    為了使羌繡這項羌族文化遺産傳承於世併發揚光大,北川羌繡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最近成立,投資6600萬元開展羌繡培訓,開發生産羌繡壁畫、香包、圍巾、羌繡服裝服飾等産品。 

 
 
 相關鏈結
· 文化部將採取多項特殊舉措促進羌族文化震後重生
· 國家民委組織四川羌族文化展演團赴台灣演出成功
· "范曾先生保護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捐贈儀式"舉行
· 文物局副局長到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視察指導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