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5月17日電(記者 王立武)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16日在合肥召開,此間正在舉辦的“《全民健身綱要》頒布實施15週年成就展”上,一串串枯燥的數字背後,卻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一件件生動的實事。
1995年6月20日,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5年來,“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詞彙,成為眾多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字是枯燥的,數字也是溫暖的:
15年來,我國體育場總數已經從1995年的61萬多個增長到2009年的超過100萬個,許多人記憶中沙石跑道的老場地,已經轉變成如今時尚便捷、整齊劃一的現代化健身場所。
從1996年到2009年,全國城鄉共建成15萬餘條全民健身路徑,惠及廣大城鄉居民,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健身景觀。
2006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進行校園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至今已有2萬多所學校向社會開放。截至2009年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在全國44個城市的2000多所學校裏展開了,足球受到越來越多孩子們的喜愛。
截止2010年初,全國已投入50多億元在農村地區建成體育設施20多萬個,是相對落後的農村體育設施明顯改善。
國家實施的“雪中送炭”工程,在“老、少、邊、窮”地區援建公共體育設施,惠及全國28個省(區、市)的406個縣(區),為較為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送去了溫暖,送去了健康。
15年來,各級體育社會團體已基本覆蓋了全國城鄉的廣大地區,遍佈城鄉社區的體育指導站和活動站點已達21萬個。
從1994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實施16年來,我國先後培訓了40萬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活躍在全民健身的第一線,在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領頭鷹”的角色。
國家體育總局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有3.4億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佔人口總數比例的28.2%。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表示,28.2%這一人口比例儘管和發達國家相比並不高,但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來講,足以説明目前我國全民健身參與的廣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