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三角區域規劃獲批帶來對接效應打破"門戶之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6月13日電(記者李榮)“門戶是資源。金山在滬浙之間是天然的門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後,這裡更是區域合作的門戶。金山總體規劃正在修編,要與剛剛獲批的長三角區域規劃開放式對接。”上海金山區政府負責人新近表示,突出了“長三角”區域的概念。

    包括上海世博總規劃師吳志強在內的不少專家學者也認為,長三角規劃獲批後,必然會帶來長三角各地的“對接效應”。對於區域內“一核多帶”上的“節點”門戶城鎮而言,更要好好謀劃,率先打破“門戶之見”,掂量自己手裏的“牌”時,千萬不要老是“眼光向內”,要更多想想外部資源有多少。

    由門戶打破行政區經濟的“門戶之見”

    上海金山,地處杭州灣北岸,是長三角區域規劃內沿灣發展帶內的一個重要“節點”,是上海的西南門戶,是杭州灣大橋進入上海的第一站。同濟大學教授伍江認為,滬浙之間的直接門戶,金山是“當仁不讓”。

    此次,金山對其總體規劃進行編修,邀請了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出謀劃策。目前的初步方案是,在以往大力發展金山主城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上海歷史文化名鎮楓涇,形成“雙城驅動、産業與城市融合”的格局,使金山成為長三角重要的交通樞紐環節,成為聯結上海與浙東、浙西地區的核心節點和杭州灣産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打開上海吸引浙江民營資本和蘇浙皖物流的大通道。

    中國行政區域研究中心的一位老教授對“楓涇被重新發現”特別感興趣。他説,楓涇這個地方,歷史上被稱作“吳根越角”,它的一座老橋曾橫跨一條河流,成為“吳越的界河”,這裡是吳越的分界處,當時“界文化、界經濟”十分發達,是一個繁盛熱鬧的所在。但後來為什麼這裡衰弱了?因為行政區經濟使之成為上海的“末梢”,難有人流、資金流的流動了。地域之間的門戶成了“門戶之見”的門戶。如今,長三角實施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打破行政區經濟的限制,讓門戶重新成為“開門迎客、來來往往”的門戶。

    上海城市化研究中心專家鬱鴻勝等人也認為,在接軌區域規劃的過程中,長三角各地“門戶”的地位突現。可以説,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如何,在各個“門戶”上的反映是最直接的。成為怎樣的門戶,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門戶,還是笑迎八方來客的門戶,這是區域發展成敗的表徵之一。

    評估自己手裏的牌要“眼光向外”

    長三角區域規劃獲批,標誌著長三角整體聯動進入一個新階段。記者近期參加了多個區域發展研討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長三角各地都在強調“跳出自身看自身”的戰略眼光。

    據參與長三角規劃編制的專家説,此次最終定局的區域規劃,已對長三角區域佈局作出明確的表述,按照優化開發區域的總體要求,統籌區域發展空間佈局,形成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空間格局。長三角的城鎮就應該在區域橫向、縱向的各個空間“條線”上,尋找自己的發展坐標。“再自顧自地發展,就是不合潮流了”。

    據鬱鴻勝的分析,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將沿三個方向來展開,一條是蘇浙滬陸域城市帶、一條是沿海城市帶、一條是長江中下游城市帶。上海等長三角地區的新城建設正在全面鋪開,很明顯就是在這幾個大方向上“選點”,最終肯定會形成一種“競爭合作”的格局,主輔聯動,彼此互補。單一概念、單一層次,形不成有力的城市群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評估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就是長三角不少城鎮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功課”。吳志強説,城鎮與城鎮之間、門戶與門戶之間,肯定會存在競爭,關鍵是要認準自己手上的“牌”,還要有“向外的眼光”。拿上海的金山來説,單單看到其內部的資源,比如石化等大工業資源、傳統文化資源、農業休閒空間資源等,這是遠遠不夠的。更要“跳出金山看金山”,充分認清其外部資源,這裡面就有門戶資源、海洋資源、軌道交通資源,一定要把這些至關重要的外部資源“捏”進其固有的內部資源內,才能在區域發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自然流向與政府導向“疊加”可成就“開放效應”

    長三角規劃獲批,是不是就能一勞永逸,“排排坐、吃果果”,按著這個框架“按部就班”地發展了呢?不少專家和政府部門人士認為,還不是這麼簡單。規劃是政府和社會的導向,需要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流向”充分有效地“疊加”,形成一種“開放式”的效應。

    鬱鴻勝對記者説,長三角的發展絕不能籠統、簡單地去對應一個“大而化之”的目標。他舉了“城市化目標”這個例子:其實,細細分析,城市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種含義,至少有三種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工業城市化,它們之間應該有合理的比例關係。比例關係失調,就會有畸形城市化的可能。如果土地城市化大大高於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又大大高於工業城市化,這種發展就是不可持續的。這種細密的社會經濟展開過程,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城市化率的數字可以充分反映的。

    在基層有豐富經驗的上海市農委的一位負責人也認為,上海一些區縣的發展,在政府導向的基礎上,應該更注重其自然的展開過程。有關專家指出,現在“産業與城市發展”融合、交通線與城市開發融合、建設國際商務區等新概念,已“傳播得很響亮”,但其實際發展過程卻需要更細緻思考,並要用“開放的眼光”,在區域中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經濟發展是一個有“內在生命力”的過程,而不是“做概念”。

    此次金山提出,抓住金山鐵路支線、滬杭客運專線等城市快速交通的建設機遇,謀劃發展“站點經濟”,並與區域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成為滬郊利用城市快速交通帶動城鎮化建設發展的示範區。相關專家肯定了政府的這個“導向性”思路,同時提醒一定要把配套性舉措想清楚,要使“外交通”與“交通內網”充分地銜接,並要有商業、商貿的強大支撐,否則,交通線“條條經過、條條穿腸過”,就形不成區域節點的功能。

 
 
 相關鏈結
· 長三角區域規劃落地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清晰可見
· 長三角區域規劃獲准實施 目標:2015年全面小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