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劉錚、鄭曉奕、江國成)西部大開發是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戰略。這一戰略付諸實施已經10年了。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日前考察寧夏時指出的那樣,西部大開發第一個10年取得了良好開局、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個10年將成為承前啟後、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
西部地區迎來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與東部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趨勢初步遏制
“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國第一”——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決定,再度引起了人們對西部經濟大發展的關注。2002年以來,內蒙古經濟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經濟總量從全國第24位躍居第15位。
10年來,西部地區迎來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與東部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改革開放頭20年,東部地區得風氣之先,經濟發展迅猛。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成為政策的著力點之一。
加大投入,重點扶持。西部國家重點工程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超過3萬億元;能源及化學工業、優勢礦産資源開採及加工業、特色農牧産品加工業等六大産業,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區GDP年均增長11.9%,高於全國同期增速,佔各地區GDP加總數比重從17.1%上升至18.5%。
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2009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國經濟增速前5位的省份有4個在西部,西部經濟增速高於東部2.8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經濟的大發展,不僅大大改變了西部貧窮落後的面貌,而且拓展了全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增強了全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有關負責人指出。
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投入,大大改變了西部地區閉塞落後的面貌
“站在恰當的地點觀察重慶,鋪滿公寓的山丘會令你想起香港,密集的居住區會令你想起東京,還有那些橫跨長江兩岸、如同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可能還會讓你想起紐約。”美國《紐約時報》曾如此描述。
然而,10年前的重慶市通車的高速公路僅100公里,鐵路不足500公里。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這座新興直轄市隆隆的挖掘機、打樁機聲不絕於耳,平均每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地圖。如今,重慶高速路達到160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達1300公里。
從發展基礎設施著手,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開發欠發達地區經濟的一條帶有普遍性的經驗。西部大開發戰略確定將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先行建設,適當超前,每年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1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2000年至2009年,累計新開工建設120個重點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國道主幹線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完成了送電到鄉、油路到縣等建設任務。
特別是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西部閉塞的狀況,使物流更為通暢,人員出行更為便捷。
西部大開發前,西部地區公路通車里程只有53.3萬公里,2009年達147.7萬公里。青藏鐵路的通車,填補了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省區的空白。西部12個幹線機場和30個支線機場實施了大規模改擴建,新建21個支線機場,縮短了西部與其他地區的距離。
綠色在西部大地不斷擴展,生態環境有所改善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黃土高坡、兄妹開荒,這是革命聖地延安留在人們腦海裏的記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地區千百年來生態惡化帶來的後果。如今,“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狂沙那個不起塵少見,林果繞村綠滿眼。”這首新信天遊“顛覆”了人們的印象。
“延安的綠首先要歸功於國家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政策。”延安市副市長薛佔海説。延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873萬畝,全市林草覆蓋率達52.8%。
綠色新延安折射了西部地區10年生態巨變。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中央明確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西部大開發以來,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系列生態工程,使西部的綠色不斷延伸,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退耕還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造林數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涉及範圍最廣、效果最為顯著的重大生態工程,10年來退耕還林累計實施4億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有效保護了13.9億畝森林資源,佔全國森林的60%,新增森林面積950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完成治理任務1.27億畝,大氣釋塵量減少。
此外,國家還實施了草原保護與建設、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保項目,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
西部各族群眾從大發展中不斷得實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只要天氣不錯,貴州省納雍發電廠工人王瑞志休息時都會走出自家的兩層新樓,和愛人一起帶著兩個孩子,在電廠為職工修建的寬闊草坪和塑膠跑道上奔跑嬉戲。這樣的生活,十年前不可想象。
在2001年這個西電東送的骨幹電廠興建前,王瑞志的家鄉納雍縣陽長鎮字庫村彭家寨滿是平房,如今都是兩層以上的“小洋樓”。王瑞志也不用四處外出打工,幹上了穩定的工作。
10年來,西部大開發堅持為民謀利,把推進西部大開發與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緊密結合起來,使各族人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西部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西部地區的就業人口2008年達到2億人,比2000年增加2229萬人。同時,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累計對西部地區安排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1994億元。
危房改造、飲水安全、送電到鄉、廣播電視村村通……即便是西部地區偏遠農村的群眾,也都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惠。
“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我想都不敢想能夠住上這樣的新房子。”今年剛剛喜遷新居的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農民強巴次仁感激之情溢於言表。2006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實施旨在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的安居工程,每戶補助1萬餘元。
西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戰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投入西部地區的扶貧資金累計達到598.1億元,西部貧困發生率下降10.5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從2001年的5535.3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2648.8萬人。
“10年時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西部地區相對落後和欠發達狀況不可能在10年的時間裏根本解決。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經濟發達、山川秀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部,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原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李子彬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7月3日,在蘭渝鐵路西秦嶺隧道2標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隧道內的TBM設備上作業。蘭渝鐵路西秦嶺隧道的建設工程正在緊張進行。西秦嶺隧道工程全長28.236公里,是蘭渝鐵路建設中最關鍵的環節,全線的“咽喉”控制性工程。西秦嶺隧道的掘進採用了兩台世界先進的敞開式硬岩隧道掘進機(TBM),其刀盤直徑為10.2米,這是有史以來我國鐵路隧道TBM施工的最大斷面。
2008年開工的蘭渝鐵路,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甘肅鐵路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條蘭州至重慶的新建雙線鐵路總長818.71公里,總投資774億元,建設工期72個月。蘭渝鐵路跨越甘川渝三省市,肩負著連接我國西北與西南、推進西部經濟發展、帶動沿線地區脫貧致富和保障西部大開發戰略順利實施的重任。蘭渝鐵路建成後,將成為我國西北與西南之間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甘肅的鐵路建設以蘭渝鐵路為標誌,進入了黃金期。2010年一季度,甘肅省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鐵路建設的通知》,對近年全省鐵路建設進行安排部署:2009年至2010年,甘肅力爭開建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蘭州至成都鐵路、敦煌至格爾木鐵路,及蘭州鐵路樞紐等重點鐵路項目和工程,新建、改建鐵路2300公里,總投資估算1600多億元。 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 攝
開創西部地區更加美好的明天
——黨中央關心西部大開發紀實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春風幾萬里,吹綠玉門關。
當歷史的巨輪駛入2010年,西部大開發迎來第十個年頭。從蒼山洱海,到玉門崑崙,廣袤的西部,一片生機盎然。
10年來,黨中央始終把西部大開發擺在重要戰略位置,總體謀劃、全面部署、加快推進。西部地區進入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社會進步最顯著、人民生活改善最快速的發展期。
山河錦繡,見證昨日輝煌;繼往開來,抒寫華彩篇章。 >>>詳細閱讀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支點”——寫在西部大開發十週年
任仲平
(一)2010年,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週年。2010年,也是全世界在更加複雜的形勢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年。
此前,中國經濟成功“保八”,在全球率先走出危機衝擊的陰影。其間,西部地區表現搶眼,在中國經濟增長前十位中獨佔五席。
僅僅十年,在那美麗遙遠卻曾經貧窮落後的西部,發生了什麼?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