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接受新華社專訪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江國成)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京召開了西部大開發工作會,會議系統總結了西部大開發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豐富經驗,全面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西部大開發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研究部署了今後一個時期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各項任務。這次會議,對於統一全黨認識、凝聚全國力量,堅定不移地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部大開發10年來,西部地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今後一個時期,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是什麼?西部地區將迎來一個怎樣的美好明天?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新華社記者: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來,西部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您覺得都有哪些突出成就?
發改委負責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成就巨大,開局良好。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區幹部群眾奮力拼搏,紮實工作,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産總值比10年前翻了兩番多,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相繼建成了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初步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交通網絡。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家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西部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山更綠、天更藍、水更清。産業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産業,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人民生産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都翻了一番多,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廣大幹部群眾求發展、奔小康的願望更加堅定,正以高漲飽滿的熱情譜寫著西部大開發的輝煌篇章。可以自豪地説,西部大開發的10年,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好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對國家貢獻最突出的10年。
新華社記者:在剛剛閉幕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都指出,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地位,在促進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礎地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請問,為什麼這樣定位?
發改委負責人:這是西部地區的特殊性質、特殊地位決定的,是適應國內外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決定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決定的。
首先,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的差距仍然較大,2009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分別只有東部地區的45%、68%、53%。西部地區仍然是我國最落後的地區,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短板”,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能建立在區域差距過大的基礎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一個緊迫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
第二,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森林、草原、濕地和湖泊等集中分佈區,生態地位極其重要,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同時又是生態脆弱區,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嚴重地區。只有搞好西部的生態建設,才能保持國家生態安全,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第三,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陸地邊境線佔全國的80%以上,是各民族文化交匯地,也是反分裂、反滲透、反顛覆的重點地區。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發展改革成果,對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應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消除資源和環境瓶頸約束任務艱巨,這都凸顯了西部地區戰略資源豐富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將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巨大市場空間和迴旋餘地。
新華社記者: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是什麼?
發改委負責人: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支持,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支撐,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優化區域佈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今後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是: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臺階,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縮小;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臺階,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森林覆蓋率逐步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新華社記者:西部大開發前10年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請問中央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是否還會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將會重點投向哪些重點領域?
發改委負責人:基礎設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保障。儘管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改善,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東部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鐵路、公路路網單薄,綜合交通設施總里程僅佔全國的1/3,運輸網絡密度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2,全國未通公路的鄉鎮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區;水利設施建設欠賬較多,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明確提出,要繼續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地位,加快構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在交通建設方面,中央提出了全面加強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建設,擴大路網規模,提高通達能力。建設“五橫四縱四齣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即西北至華北出海、拉薩至青島、亞歐大陸橋、成都至上海、瑞麗至上海“五橫”通道;包頭至廣州、臨河至防城港、蘭州至昆明、庫爾勒至成都“四縱”通道;連接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四齣境”國際通道。水利建設方面,提出要按照節約優先、優化配置、有效保護、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西部水利規劃,加大工程措施力度,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油氣管道和輸電通道建設,提出要繼續提升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能力,增加資源産地油氣供給規模,滿足當地生産生活需要。此外,還對信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要求。
新華社記者:西部地區生態極其脆弱,請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發改委負責人:西部大開發是百年大計,要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作為重點和切入點,要著重建設美好家園和全國安全屏障,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在切實鞏固現有生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整合各類資源,轉變治理方式,從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從單一措施向綜合措施、從偏重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重點建設“五大重點生態區”,紮實推進“十大生態建設工程”,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使西部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再上一個大臺階。
建設“五大重點生態區”是這次會議在總結前10年生態建設經驗基礎上,適應新形勢提出的更加有效、更加切合實際的重要舉措,也可以説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一大亮點。建設“五大重點生態區”,就是推動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養區、西南石漠化防治區和重要森林生態功能區綜合治理。
新華社記者:東西部地區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方面,而且表現在公共服務方面。請問在下一個10年裏,中央將採取什麼措施,促進西部地區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發改委負責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結合點,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中央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教育方面,要鞏固“普九”成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辦好一批高水平大學。在衛生方面,要繼續加快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水平及政府補助標準。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應急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集中解決地方病多發問題。要突出抓好兩件大事,一個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增收,一個是千方百計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要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支持農民返鄉創業。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農牧民定居工程實施力度。在文化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社區文化站等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和農家書屋等惠民工程。
新華社記者:我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要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請解釋一下,西部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方向和重點是什麼?
發改委負責人: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是增強西部地區發展內生動力、提高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新形勢下,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要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接續區,努力形成傳統優勢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中央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西部地區要建成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西部地區有條件就地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國家優先審核批准。支持西部地區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加強綜合加工利用,延伸産業鏈,形成一批深加工産業基地。同時,支持在西部地區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産業。
國家支持西部地區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産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按照市場導向、優勢互補、生態環保、集中佈局的原則,積極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要科學編制承接産業轉移規劃,制定相關政策,安排産業轉移引導資金,引導東中部地區企業有序轉移。鼓勵東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共建産業園區。
新華社記者: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在優化空間發展格局方面有何新變化?
發改委負責人:西部地區面積佔我國國土面積的71.5%,各地區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等方面差異很大。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西部很多地方屬於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今後一個時期,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一手抓重點經濟區的培育和壯大,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有序有力有效推進西部大開發。
在重點經濟區發展方面,大致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將成渝、關中-天水和廣西北部灣等經濟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的經濟增長極;第二層面是將呼(和浩特)包(頭)銀(川)、新疆天山北坡、蘭(州)西(寧)格(爾木)、陜甘寧等經濟區培育成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帶;第三層面是將滇中、黔中、西江上遊、寧夏沿黃、西藏“一江三河”等經濟區建成省域經濟增長點。
在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方面,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全力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攻堅工程,加強規劃指導,創新開發思路,發展特色經濟,增強造血功能,著力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提高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積極支持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支持西藏、新疆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內蒙古、廣西、寧夏等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不斷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和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力度,優先解決特困少數民族貧困問題,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深入實施穩疆興疆、富民固邊戰略,進一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加快邊疆地區發展。
新華社記者:中央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請問有什麼具體政策措施?
發改委負責人: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確保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的大臺階,國家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支持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支持政策涉及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産業、土地、價格、生態補償、人才、幫扶等多個領域,主要有:
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提出加大對西部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西部地區地方標準財政收支缺口,用於教育、醫療、社保、扶貧開發等方面的專項轉移支付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推進資源稅改革,對煤炭、原油、天然氣等的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增加資源産地地方財政收入;中央投資項目將重點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等領域傾斜等。
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保障能力,中央將提高專項建設資金投入西部地區的比重,提高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和資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西部地區縣及縣以下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市地級配套資金;完善建設用地審批制度,簡化程序,保障重點工程建設用地等。
為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央提出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逐步在森林、草原、濕地、流域和礦産資源開發領域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逐步提高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增加對上遊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加快制定關於生態補償政策的指導意見和生態補償條例等。
為鼓勵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中央提出要在西部地區實施有差別的産業政策,凡是有條件在西部地區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支持在西部地區佈局建設並優先審批核準,制定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對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産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時,適度向西部地區傾斜等。
為推動西部地區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央提出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快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産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體系;積極推動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化同周邊國家發展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