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受權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受權發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黃小希)新華社29日受權發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後1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教育規劃綱要》由序言、總體戰略、發展任務、體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實施組成,共22章、70條,約27000字。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

    《教育規劃綱要》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任務一一進行闡述。具體目標有: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地)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我國將開展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擴大教育開放。

    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方面,《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

    在辦學體制改革方面,《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範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

    《教育規劃綱要》還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依法治教等作出詳細規定。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我國將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成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重大改革試點。

    《教育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強和改善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教育規劃綱要》要求:各地要圍繞《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體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項目等,提出本地區實施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儘快出臺實施。

我國將逐步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招考制度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奕湛、郭麗琨)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考試改革試點。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指出,這項改革主要強調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形成更加公開、公正、透明的人才選拔平臺,面向社會多樣化學習需求打開多扇門窗,讓不同的人有多重選擇,給有創新專長的學生以更多選擇機會。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依據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的,推薦錄取;符合條件、自願到國家需要的行業、地區就業的,簽訂協議實行定向錄取;對在實踐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專門程序,破格錄取。 張力説,《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多元錄取機制主要包含擇優、自主、推薦、定向、破格等五類。對這五類錄取方式,部分地區和學校進行過許多探索實驗,現在納入綱要對體制改革的設計,將成為今後積極推進的組合措施。隨著多元錄取機制的健全,教育體系將力爭不遺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華的學習者。

    針對近年來頻發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亂現象,《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公開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公開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結果。清理並規範升學加分政策。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範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建議,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清理目前的各種高考加分政策。原則是盡可能地減少加分項目,必須保留的應降低分值,以保障全體考生公平地參與高考競爭。

    此外,針對小升初和中考等考試,《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完善初中就近免試入學的具體辦法。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發揮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的導向作用。規範優秀特長生錄取程序與辦法。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註冊入學。

我國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人才評價制度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奕湛、吳晶)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産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有專家指出,《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直指應試教育的弊端,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的理念。

    應試教育造成我國大批學生“高分低能”,已是不爭的事實。2005年,11名內地高考“狀元”在面試環節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願錄取“書獃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加速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改革重要內容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覆蓋全國所有小學和初中。除廣西、青海外,其餘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進行了高中課程改革。

    但是,高考傳導的升學壓力依然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改革以高考為代表的人才評價制度勢在必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察,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就開始探索在高考中加大能力測試的比重。目前,語文、政治等科目試卷中的課本知識在一些地方高考的自主命題中已降至20%,其餘內容則是能力考察。

    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對此,《教育規劃綱要》在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別提出: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我國將組織開展教育改革10大試點工作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劉奕湛、白振)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重大改革試點。

    10大教育改革試點包括:

    ——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試點。建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機制;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建設;開展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開發特色課程;探索彈性學制等培養方式;完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佈測評結果等。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切實解決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等。

    ——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以推進政府統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機制;開展委託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試點;開展工學結合、彈性學制、模塊化教學等試點;推進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培養新型農民的試點。

    ——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試點。建立區域內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建立終身學習網絡和服務平臺;統籌開發社會教育資源,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等。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鼓勵高等學校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持有條件的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初中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實行高水平大學聯考;探索高等職業學校自主考試或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註冊入學;探索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的具體方式;探索縮小高等學校入學機會區域差距的舉措等。

    ——現代大學制度改革試點。研究制定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意見。制定和完善學校章程,探索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學術委員會發揮積極作用的機制;全面實行聘任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制度;探索協議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辦法;建立多種形式的專職科研隊伍,推進管理人員職員制;完善校務公開制度等。

    ——深化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探索公辦學校聯合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委託管理等改革試驗;開展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建立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産管理制度;探索獨立學院管理和發展的有效方式等。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改革試點。建立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長效機制;制定各級學校學生人均經費基本標準和學生人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探索政府收入統籌用於支持教育的辦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項分擔機制;依法制定鼓勵教育投入的優惠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工資福利傾斜政策等。

    ——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探索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實現形式;合理部署區域內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制定辦學條件、教師編制、招生規模等基本標準;推進縣(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教育督導制度建設,探索督導機構獨立履行職責的機制;探索省際教育協作改革試點,建立跨地區教育協作機制等。

    《教育規劃綱要》還明確提出,成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研究部署、指導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工作。成立教育諮詢委員會,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諮詢論證,提高重大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和完善國家教育基本標準。整合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及資源,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佈監測評估報告。加強教育監督檢查,完善教育問責機制。

我國將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王聰)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在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更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必需”。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的辦法。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加大對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的宣傳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政府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要求“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

    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教育規劃綱要》要求: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

    為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建設積極性,《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針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師資短缺的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要求“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力度”。“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

    統計顯示,經過連續幾年的財政專項扶持和擴招,2009年全國1.4萬餘所中等職業學校年招生規模達到873.6萬人。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分別在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佔據半壁江山。

我國將以制度保證中小學生減負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程志良)孩子的書包為何這麼沉?面對家長日益高漲的減負呼聲,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通過“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等方式,為中小學生減負。

    在我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原因複雜,涉及考試製度、學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長觀念以及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等多個因素。為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在具體操作上,《教育規劃綱要》要求: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

    針對升學壓力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的深層次原因,《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指出,學生“減負”的關鍵是要對學生的負擔正確理解。造成負擔的確與目前的考試製度有關,但也與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有很大關係。如果考試和學習的知識需要死記硬背,學生負擔就會很重。如果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就不會感到負擔很重。

    針對這種意見,《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

    在明確政府和學校的責任後,《教育規劃綱要》也對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21世紀教育研究員副院長熊丙奇指出,要想切實減輕應試教育造成的學生負擔,還要推行對學生的綜合、動態的多元評價體系。《教育規劃綱要》對此也作出專門的改革部署。

我國將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

    新華社北京7月29電(記者吳晶、王聰)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提高預防災害、應急避險和防範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

    這是針對我國近年來不斷頻發的校園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提出的重要舉措。根據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去年在10省市開展的校園安全狀況調查:溺水、交通事故、建築物倒塌、食物中毒等仍是校園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但隨著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校園安全建設,此類事件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頻頻發生的校園安全事件已成為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因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指出,校內安全事故發生,主要歸咎於一些學校安全意識淡漠、責任缺失。一些學校存有“重善後、輕預防”的錯誤的校園安全觀。

    針對這些情況,《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事端。

    此外,針對我國許多學校只有門衛、沒有安保的情況,《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教育規劃綱要》也強調了校園安全的大環境,提出“加強校園和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的措施。

    從1996年起,我國確定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每年不僅開展主題活動,還向學生贈送安全知識挂圖、意外傷害保險等。今年上半年,各地教育部門針對頻發的校園治安事件,啟動校園安全日報告制度,並聯合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

10年內,我國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95%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吳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近年來,學前兒童“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日益突出。2009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學率僅為50.9%,學前一年毛入園率為74%。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因素長期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我國將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範辦園行為。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建立幼兒園準入制度。完善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學前教育的宏觀指導和管理,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責,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

    《教育規劃綱要》還將農村學前教育作為發展重點,要求“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採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改擴建、新建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佈局調整富餘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

    據悉,北京、上海、浙江、江蘇、遼寧等十幾個省區市已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一些地方嚴格對民辦幼兒園的準入、收費和質量等方面的管理,通過劃撥生均經費、免費教師培訓等扶持措施提高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還有不少地方正在從解決幼兒教師編制、待遇問題,加強幼兒教師培訓入手,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

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區域內均衡發展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牟旭)如何遏止“擇校熱”、“擇校難”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大課題。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為此要採取的相關措施包括: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針對我國義務教育城鄉差距大的現實情況,《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更大範圍內推進”。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要“努力縮小區域差距”。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鼓勵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

我國將加強經費管理 防範學校財務風險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孟娜)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經費管理。防範學校財務風險。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設立高等教育撥款諮詢委員會,增強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加強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建設,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經費監管機構職能,在高等學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産管理專業化水平。公辦高等學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

    有專家認為,這些措施直指近年來浮出水面的高校債務問題。自2007年自吉林大學“自曝”欠債30億元的消息後,高校債務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審計局又曝出消息:至2008年底,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師範大學等5所市屬高校負債合計13.11億元。其中,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負債已達8.2851億元,這所學校擬賣地還債的消息原因又引發了關於“國有資産流失”的種種爭議。

    浙江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指出,近十年來,由於高校擴招以及追求“高、大、全”的豪華辦學之風盛行,不少高校債務越背越重。政府應對高校債務管理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制定措施並加強高校的發展規劃管理,嚴格控制高校基本建設和負債規模。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和經費使用全過程審計,確保經費使用規範、安全、有效。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加強學校國有資産管理,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産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此外,《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堅持勤儉辦學,嚴禁鋪張浪費,建設節約型學校的要求”。

    據悉,“擴大化解高校債務風險試點”已成為2010年教育部工作要點之一。

我國將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王茜)讓每個孩子“上得起學”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各地根據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標準,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助學貸款體制機制。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已初步建立了以國家助學金為主,輔之以學生頂崗實習、半工半讀,校內獎學金,學校減免學費的資助體系;公辦高等學校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財政貼息)、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有機結合的資助體系,為此,每年各級財政預算經費和學校安排助學經費達到500多億元,受到資助的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分別為1600萬人和400萬人,分別佔在校生總數的90%和20%。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動員和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資助活動,確保他們都能接受相應的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完善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國家獎助學金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自2009年9月1日起我國決定提高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博士研究生獎學金標準。這是繼1994年後國家再一次提高博士研究生獎學金標準。部屬院校在讀脫産非在職博士研究生基礎獎學金標準,將由原來的240元、260元、280元提高到1000元左右,具體標準由各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

    據了解,2007年底,中央財政從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3億元資助,已完全發放到中西部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30萬名高中特困生手中。資助的金額是每個學生每學年1000元。此次助學金髮放是我國首次資助高中貧困家庭學生。

未來十年,我國將建成人力資源強國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趙超)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在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實現哪些目標?《教育規劃綱要》首先提出“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標,具體包括: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

    在談到“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目標時,《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未來10年我國將“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具體表現為: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各類人才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有效銜接。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

2012年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佔GDP4%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奕湛、吳晶)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軟肋”。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2012年達到4%。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投入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要達到4%。但是由於我國GDP增長迅速、財政收入佔GDP較低等多種原因,這一目標未能如期實現。截至2008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只達到3.48%,仍然低於4.5%的世界平均水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我國財政性教育投入長期以來沒有達到法定的4%的比例,最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建立合適的教育撥款體系與透明的學校財務管理體系,教育撥款和用錢都缺乏監督、約束機制,由此造成教育部門的“要錢花”、“討錢花”和“亂收費”、“亂花錢”現象並存,教育一邊缺錢,一邊亂花錢,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投入不足也與各級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有關。針對此,《教育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各地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制定並逐步提高區域內各級學校學生人均經費基本標準和學生人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

    針對投入嚴重不足的農村地區,《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投入。

    進入新世紀後,我國政府通過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在農村實現了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的多項成績。2009年,農村中小學人均公用經費300元和500元的目標提前一年實現。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望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奕湛、王茜)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是我國在城鎮化加速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政府推進教育公平面臨的巨大挑戰。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范先佐説,這項政策對每一個進城務工人員都是一個暖心的信息。要落實好這項政策,還需制定相關措施,鼓勵城鄉中小學降低入學門檻,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讓他們和城裏孩子在各方面享有同樣的權利和標準。同時,應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高水平的民工子弟學校。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安置工作。2009年,全國997.1萬名義務教育階段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中,已有五分之四在公辦學校就讀。

    針對日益突出的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宿需求。採取必要措施,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就學困難、學習困難等原因而失學,努力消除輟學現象。

    《教育規劃綱要》強調,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我國將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奕湛、程志良)“政府管得過寬、學校被管得過死”是我國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大問題。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為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政府及其部門“減少和規範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

    《教育規劃綱要》在多個方面保證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制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自主設置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産和經費。

    長期以來,我國行政部門對高校管理得過多過細,導致高校行政化趨向嚴重,以“權力”而非“學術”為中心,影響了原有的單純的教學氣氛。

    為克服高校行政化傾向,《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健全校務公開制度,接受師生員工和社會的監督。

    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認為: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就是按照教學規律辦學,引導學校依法辦學。高校必須以教授為主導,改變當前依靠行政權力治校的局面。

    對此,《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化大學制度,其中很突出的亮點是要“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同時,要“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

    《教育規劃綱要》還針對當前高等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學術環境和學術質量提出改革思路——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高等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佈制度。

    同時,對比國外大學的特色發展,《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出: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我國將對教師準入和退出嚴格管理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 趙超)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提高我國教育質量和水平,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並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完善教師退出機制”。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受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學生、家長對教師資格、師德建設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國家制定教師資格標準,提高教師任職學歷標準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師資格證書定期登記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為了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落實教師績效工資。

    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匱乏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軟肋。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我國將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對農村邊遠地區實行傾斜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標準。建設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週轉宿舍。

    針對廣大教師普遍反映的職稱評定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明確: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在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截至2009年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有2192.11萬人取得教師資格。全國中小學新增教師中,具有大學專科、本科學歷的教師成為主體。小學、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比上年提高1.6%、1.98%、1.44%。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9.4%、98.28%、93.61%。

我國每30萬人口以上的縣將擁有一所特教學校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劉奕湛)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地)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這是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廣大殘疾兒童帶去的希望。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各級政府要加快發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議事日程。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接收殘疾人入學,不斷擴大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特教班規模。

    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推動特殊教育發展,還需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國家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地方政府制定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勵和支持接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為殘疾學生創造學習生活條件。

    與此同時,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採取措施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在優秀教師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師比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逐步實施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

    目前,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672所,在校學生42.8萬人。其中,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學生約佔總數的65%。

發展民辦教育成為中國各級政府重要職責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吳晶、牟旭)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工作職責,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制定完善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

    黃河科技學院院長胡大白説,由於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尚未出臺配套條例,我國在2002年出臺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貫徹落實情況還不徹底。民辦教師普遍在待遇方面缺乏保障、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依然廣受歧視。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建立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險制度。

    胡大白説:“這次對民辦教育的肯定前所未有,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辦教育的重視,相信配套政策的落實將使民辦教育現狀大大改善。”

    200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教育機構)10.09萬所,各類學歷教育在校學生達2824.4萬人。與世界其他一些國家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平分秋色的局面相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為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綱要提出要“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為遏止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風”,綱要提出要“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針對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依法管理民辦教育”,具體措施包括“規範民辦學校法人登記”,“依法明確民辦學校變更、退出機制”,“依法建立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産管理制度”,“建立民辦學校辦學風險防範機制和信息公開制度”等。

我國將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黃小希、郭麗琨)29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公共教育資源要向民族地區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對於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09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專任教師已達113.6萬人,形成了一支比較穩定的少數民族專任教師隊伍。少數民族在校生佔全國同類教育在校生總數的比例,也呈逐年接近其人口自然比例之勢。

    《教育規劃綱要》要求:促進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支持邊境縣和民族自治地方貧困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民族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支持教育基礎薄弱地區改擴建、新建一批高中階段學校。大力發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加大對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積極發展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強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進一步辦好高校民族預科班。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教育事業的扶持力度。

    《教育規劃綱要》還要求,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全面開設漢語文課程,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強教育對口支援。

    據悉,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內地民族班已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輸送26萬名各類建設人才。通過內地民族班辦學,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本科生、各少數民族基本上有了本民族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300所高校舉辦民族預科班,已累計招生26.5萬人,在校生3.1萬人;少數民族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培訓累計8500人,在校生近3000人。

 
 
 相關鏈結
· 袁貴仁強調貫徹落實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
· 學習貫徹全教會和教育規劃綱要宣講活動在京啟動
· 教育部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
· 劉延東:抓好教育工作會和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貫徹
· 教育部邀請11位關心教育規劃綱要的各界代表座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