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1日電(記者 羅爭光 仇逸)98歲高齡的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院士溘然長逝,在我國科學界享有盛譽的“三錢”至此成絕唱。連日來,科學與教育界人士在表達哀悼的同時,紛紛表示要銘記“三錢”留給世人的精神寶藏,前輩們的未竟事業更待後來人去繼承。
傳承一種純粹的愛國熱情
“從錢偉長院士的滄桑經歷中,我們能夠深刻理解什麼叫純粹的愛國主義。”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周哲瑋説。
且不説在新中國成立前,錢老如何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堅持回到祖國,即使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遭遇錯誤打擊和迫害的特殊歷史時期,錢老也沒有放棄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頑強地開展“地下諮詢”:他曾在李四光的懇求下,研究了測量地引力的初步設想措施;為國防部門建設防爆結構、穿甲試驗、潛艇龍骨計算提供諮詢;為人民大會堂眺臺邊緣工字梁的穩定提出增強方案……而到了晚年,錢老仍然擔任了許多社會職務,推動眾多社會事業的發展。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副總設計師、上海航天局研究員陳昌亞表示,很早就知道了錢偉長先生的事跡,也正是“三錢”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等科學家的事跡引導他一步步走上科學道路。“前輩們極具愛國精神,很多人都是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不遠萬里、費盡週折從國外返回,一生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奠定基礎、作出貢獻。”
“三錢”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熱情不僅感動了後輩,更直接影響並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留學歸國人才。上海大學新型顯示技術實驗室執行主任、半導體光電項目組長張建華教授和丈夫都是從英國留學回國。她表示,對於錢老等老一輩“留洋人”,她們這些“新留洋人”尤其欽佩。
“雖然都是憑著一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但現在的祖國早已非昔日可比。現在的歸國人才更希望成就一番事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但錢老他們那一代人不一樣,他們回來的時候,可能要面臨幾乎一切工作都是零起點的狀況。可以説,他們是憑著一種純粹的愛國熱情,將生命與自己從事的科學事業融在了一起。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張建華説。
繼承一種探索無止境的理念
錢偉長是中科院資深院士,歷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自動化研究所所長,英文《應用數學和力學》雜誌主編。作為科學巨擘,錢偉長不僅在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領域成果卓著,更因為涉獵領域廣泛被人戲稱為“萬能科學家”。
張建華坦言,錢老這種科研探索無止境的理念,對自己的科學研究和自身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現在做項目,有時候也會需要我們改變原先的方向,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有時候也會猶豫、徬徨。但每次想起錢老的名言‘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又覺得自己應該學會調整,也可以去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錢老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提出的一系列著名教育理念,如大學要“拆除四堵墻”、實行“三分制”、培養“全面的人”等,如今已成為各高校普遍推行的措施。
尤其是,錢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了大學應該培養“全面的人”的理念,他不僅專研物理學、航天航空學,也對建築學、地理學、文學和藝術學有著很高的造詣。他還愛好體育,到了晚年依然不忘研究養生學和醫學。
“錢老之所以從最初物理考試只拿到低分,到最後在物理學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關鍵是人內心的深度覺醒,在於人的綜合素質。”全國勞模、特級教師于漪説。
于漪認為,現在教育強調自我發展、專業自我選擇、發展道路自己設計等等,最重要是個人的發展要與國家需要、民族大業充分結合。“這才是成才的源頭動力。有了這樣的動力,才能在幾十年生命燃燒中,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身體力行,持之以恒。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將這樣的精神火焰傳遞給下一代,這是教育的根本。”
學習一種淡泊名利的態度
上海大學有一幢樓名為“樂乎樓”。從1983年來到上海大學後,錢老在這幢樓裏一住就是27年,再無其他住所。
“上海大學的師生都知道,錢老在學校幾十年,都是住在‘樂乎樓’。他從不要求住得多麼寬敞,多麼豪華,而是要和學校、和學生在一起。”張建華説,錢老生前常講,“我就住校園,以校為家。”
張建華回憶道,自己有好幾次都看到錢老坐在輪椅上,由陪護人員推著在校園裏散步。“在身體狀況欠佳的時候,錢老還是始終想著再看看他時刻掛念的校園,讓我看了特別感動。”
事實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錢偉長在上海擔任大學校長的時間裏,一直是一名“義務校長”,不拿學校一分錢的工資,也沒有自己的房子。他説:“我只要事情辦得對國家好就行,沒有別的要求。我希望祖國強大起來,強大需要力量,而這力量就是知識。教育是振興國家最重要的力量和手段。”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所長吳毅雄教授表示,老一輩科學家們這種淡泊名利的態度,尤為可敬。“他們這些老前輩,都是為了祖國強盛的目標毅然回國,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甚至一度不為世人所知。而且,當時國內外各種條件的巨大反差不僅沒有讓他們消沉,反而成為激發他們奮進的動力。這正是中國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巨大精神遺産。”
吳毅雄表示,如今的中國科技實力、科研環境大為改善,但能夠吃苦耐勞、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不計待遇、勇當配角的精神永遠需要。“學習前輩們這種精神,不分早晚。我已快近退休年限,但老前輩們的光輝依然會引導我更加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