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6日淩晨,雪龍號在北緯85度25分的北冰洋航行。北京時間2010年8月6日淩晨4時29分,雪龍號“輕鬆”打破了中國航海史最高緯度紀錄——北緯85度25分。在我國1999年進行的第一次北極科學考察中,“雪龍”號最北航行到北緯75度02分;在2003年的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中,“雪龍”號在中國航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緯80度;在2008年的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中,“雪龍”號繼續向北挺進到北緯85度25分。隨著“雪龍”號航行的緯度越來越高,我國北極科學考察的範圍越來越廣,但同時也充分表明北極海冰正在快速融化。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和“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是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的兩大科學目標。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雪龍”號8月6日電(記者 張建松)北京時間6日4時29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考隊隊員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通過北緯85度25分線,突破了中國航海史上的最高緯度紀錄。
在本次科考過程中,“雪龍”號最早在北緯70度附近的楚科奇海域進入浮冰區,考察工作一度深受浮冰困擾。根據國家海洋局預報中心每天提供的冰情圖,結合考察計劃,考察隊決定“雪龍”號在北緯75度以後向西北方向航行,從西經169度逐漸“斜跨”到目前的西經178度,以尋找冰情較輕的海域。
連日來,“雪龍”號在一路北上過程中,遇到許多大塊浮冰中裂開的開闊水道,船員們稱之為“清水塘”。在這些“清水塘”,“雪龍”號幾乎可以全速前進。
“在北緯85度的北冰洋還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這些天來,‘雪龍’號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從一條水道跨到另一條水道,層層向北邁進,”“雪龍”號船長沈權説。
在我國1999年進行的第一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最北航行到北緯75度02分;在2003年的第二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在中國航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緯80度;此後,在2008年的第三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又繼續向北挺進到北緯85度25分。
“隨著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的不斷發展,‘雪龍’號航行的緯度越來越高,表明我國北極科考範圍越來越廣。作為極地工作者,我們一方面為此歡欣鼓舞,另一方面又為北極海冰快速融化而深感憂慮,”考察隊領隊吳軍説,“在北緯85度親眼目睹北極海冰融化如此之嚴重,更加證明了對此現象加強科學研究的迫切性。”
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和“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是中國第四次北極科考的兩大目標。截至目前,考察隊已圓滿完成了104個海洋站位綜合調查,另外還完成了5個浮冰“短期冰站”的科學考察。為找到足夠堅硬的大面積固定冰塊進行“長期冰站”科學考察,考察隊計劃派出“海豚”直升機“空中尋冰”。
6月24日,參加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科考隊員正向送行的親友道別。6月25日,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將從上海出發前往廈門,並在廈門做短暫停留後前往北極,執行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這次考察從7月1號正式開始,9月23日結束,全程85天。航程和考察時間都將打破以往3次北極科考的紀錄。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中國科考隊乘坐"雪龍"號踏上為期85天的北極之旅
新華社“雪龍”號7月1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熱鬧的鑼鼓聲和人們的殷殷祝福聲中,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7月1日從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正式起航,踏上了為期85天的北極科學考察之旅。
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廈門各界人士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向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吳軍、首席科學家餘興光授予考察隊隊旗和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旗幟。 >>>詳細閱讀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穿越北極圈開始考察北冰洋
新華社“雪龍”號7月20日電(記者 張建松)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0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穿越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圈,開始進行北冰洋科學考察。
為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考察隊員們在“雪龍”號上舉行了“問候祖國、祝福世博”的慶祝活動,向祖國人民問好,為上海世博會遙送一份來自北極的祝福。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吳軍説,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對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上海世博會是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註冊類世博會,兩者都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詳細閱讀
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白令海初戰告捷
新華社“雪龍”號7月21日電(記者 張建松)經過19天的風雨兼程、晝夜奮戰,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白令海的海洋綜合調查圓滿結束,初戰告捷。
白令海是北冰洋的“門戶”,欲想研究北冰洋,必先探秘白令海。在我國前三次北極科學考察中,白令海都是重點調查海域之一。第四次北極科考隊7月10日抵達白令海作業區以後,在白令海盆、北白令海和白令海峽區域,共進行了47個站位的水文、化學、地質、大氣等相關要素的多學科綜合觀測和採樣。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