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432張高質量航拍圖建功舟曲--記空軍某航測機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張玉清 李開強 李天霞)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空軍某航測機組聞令而動,在密布的烏雲縫隙中“搶”回第一手災情圖片,為國家救災指揮機構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受災面積有多大?災情是否會蔓延?救災排險的危險性有多大?需要投入多少人員、裝備?當時,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8日12時15分,空軍某航測機組迅速進入戰鬥狀態,赴舟曲上空執行災情監測任務,拿回第一手災區影像資料。

    一個未知的空域,一條全新的航線。機組緊急進行著必要的準備。13時51分,飛機呼嘯升空。飛行中,機組成員邊研究災區地形,邊確定航拍路線。分析、計算、標圖……近2個小時的航程,大家一直忙碌著。

    舟曲上空,密布的烏雲翻滾,機組人員的心縮成了一團。如果不能找到能見度足夠好的拍攝點,這次監測任務就將宣告失敗。他們在空中盤旋,努力尋找著雲縫。

    舟曲縣城毗鄰白龍江,北依翠峰山,南望端山,是典型的“兩山夾一江”地形。山谷中的舟曲,本身就增加了監測任務的難度。而此時,密布的陰雲,又遮住了航測機的“視線”。

    16時10分,情況出現轉機,機組人員發現了盼望已久的雲縫。他們果斷決定,從萬米高空直接下降至最低安全飛行高度。當時雲層高度只有1000多米,而周圍山峰平均高度3000米,最高的達4900米。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山。

    在烏雲翻滾、氣流涌動的惡劣條件下,他們冒著風險下降高度,不斷修正飛行參數,尋找最佳拍攝角度,選擇最優化的空中航線。

    為拍攝出更加清晰的影像,飛機在最低安全飛行高度保持著高穩定、低速度飛行。透過舷窗,機組人員看到,泥石流猶如一條無情的巨蟒,吞沒了樓房、摧毀了橋梁、阻斷了道路,不知多少生命被吞噬,又有多少生命待救援……

    慘狀,讓他們揪心,也激發了鬥志。他們只有一個信念:拍出最清晰、最有價值的影像。突然,一陣強氣流讓飛機驟然間發生劇烈抖動。飛行員立即穩穩握住操縱桿,儘量使飛機保持平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長時間與氣流對抗,讓飛行員汗流浹背。但此時,機組人員卻打開了艙內加熱裝置,機艙內溫度迅速上升至近50攝氏度。

    這是因為,巨大的高低空溫差,讓相機鏡頭蒙上了一層濃濃的霧水。為了確保拍攝質量,機組人員不得不打開艙內加熱裝置。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機組人員連續2天,飛行4架次,計12小時,“搶”回432張高質量航拍照片,為國家救災指揮機構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相關鏈結
· 國家民委向甘肅省致電慰問甘南舟曲災區各族人民
· 舟曲地災排查基本完成 共查出重點地災隱患18處
· 香港中華總商會等捐款賑濟甘肅省舟曲受災地區
· 直播:16時新聞辦介紹解放軍武警舟曲救援工作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