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關注糧食安全報告:我國糧食自給率保持95%以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我國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周婷玉)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我國糧食連續6年增産,2009年糧食總産量達到10616億斤,比2003年增産2002億斤,保證了居民食物消費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的基本需求。

    張平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千方百計促進糧食生産,較好地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特別是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工作,著力健全和完善強農惠農與糧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糧食生産和流通等各環節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張平同時指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良好,但在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不斷發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糧食需求增長、耕地減少、淡水資源緊張的趨勢不會改變,糧食增産的難度大,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張平説,綜合考慮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等因素,預測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以上測算,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目前,糧食供需區域性和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糧食生産重心北移,南方銷區糧食産需缺口擴大,資源條件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區也存在缺口。從國際市場看,糧食供求總體也是偏緊的,我國利用國際市場來彌補國內個別品種供給不足的難度加大。上述這些因素,都將加大糧食供需總量平衡和市場調控的難度。

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崔清新)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8%,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左右。

    張平説,近年來國家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糧食科技工作,加強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加大良種良法選育推廣力度,加強農業物質裝備能力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支撐水平。

    2004—2009年,全國新增農田灌溉面積670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500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9.1%、提高15個百分點,糧食畝均産量達到649斤、提高33斤,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4大糧食作物綜合優質率達到70%、提高20多個百分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近3年糧食總産量連續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

    張平同時指出,我國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科研與生産結合不緊密,基礎性研究比較薄弱,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到位率低。種子産業發展存在育繁推脫節、育種水平低、種子企業缺乏競爭力、市場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後等問題。

    張平表示,國家將增加農業科研投入。積極推進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多渠道農業科研投入機制,支持與糧食生産相關的基礎性、前沿性科學技術以及流通領域先進技術研究和應用。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加快農業技術成果的集成創新、中試熟化和推廣普及。

    同時,推進種子産業健康發展。加大對生物育種自主創新和産業化的支持力度,在繼續組織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的基礎上,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産權、安全可靠的新品種,進一步掌握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産業化進程。加快推進種業體制改革,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

 我國初步建立糧食應急保障機制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周婷玉)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近年來我國制定了國家、省級糧食應急預案,初步建立糧食應急保障機制。

    張平説,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強糧油市場調控,不斷健全糧食儲備制度。完善糧食省長負責制,強化了省級人民政府在糧食生産、流通、調控方面的責任。加強對玉米、大豆加工業調控,制止玉米深加工和大豆壓榨産能盲目擴張。加強糧食進出口品種調劑,促進糧食供需總量平衡。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制度,完善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充實儲備庫存。

    據張平介紹,2009年開展的全國糧食清倉查庫,進一步摸清了糧食庫存家底。國家糧食儲備體系逐步完善、庫存充裕,在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國際農産品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為保持國內糧食供求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平表示,國家將加強和改善糧食市場調控。具體做法是:

    一是健全儲備調控機制。完善政策性糧油收儲辦法,健全收儲産品拍賣機制,防止谷賤傷農,保證市場供應。進一步完善糧油儲備體系,優化中央和地方儲備糧油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健全中央儲備糧吞吐輪換機制,提高儲備調控效率。

    二是加強糧食進出口調控。合理利用國際市場,進行品種調劑。

    三是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各項要求,形成佈局合理、運轉高效的糧食應急網絡。加強對大中城市及其他重點地區的糧食應急加工、儲運和供應等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完善對特殊群體的糧食供應保障制度。

    四是健全糧食市場調控機制。完善糧食生産、流通、消費統計監測制度,改進統計調查手段,健全糧食監測預警體系和市場信息會商發佈機制。

    五是引導科學節糧。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強化從收穫、運輸、儲存、加工和消費全過程的節糧措施,減少糧食浪費和損耗。

 我國力爭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1.1萬億斤以上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 崔靜)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我國將全面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以産糧大縣為重點,加快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充分挖掘增産潛力,努力增加商品糧調出量,力爭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11000億斤以上。

    張平説,國家將推廣優良品種和高産栽培技術。加強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大力選育推廣高産、廣適的優良品種。繼續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深入開展糧食高産創建活動,啟動糧食增産增收創新能力專項。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引導農民進行全過程規範化、標準化種植。到2020年,力爭商品化供種水平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

    同時,鼓勵北方地區發展保護性耕作,南方地區加大冬閒田開發力度。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配套推廣深松、免耕播種、秸稈還田、稻草旋埋、化肥深施等技術。力爭到2020年,主要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比2009年提高約16個百分點。

    張平表示,國家將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防洪、除澇和抗旱工程體系建設和管理,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站建設,推進聯防聯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有害生物應急防控和撲滅能力。完善農業氣象監測站網,加強農業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與評估,提高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和防禦能力。合理開發利用非糧食物資源。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産業和節糧型畜牧業,積極發展水産養殖業和遠洋漁業,增加食物供給。

我國將提高食用油自給水平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崔靜)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我國將大力推進油脂加工品種多元化,著力發展以花生、菜子、棉子、油茶等國産油料為原料的食用油加工,提高食用油自給水平。

    張平介紹,國內外糧食市場關聯度越來越強,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對外依存度高的品種,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加劇,增加了市場調控的難度。

    張平表示,國家將完善糧食加工體系。加強科學規劃,抓緊修訂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並儘快公佈,引導糧油食品加工向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改進糧油食品生産技術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強化檢驗檢測手段,提高産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按照“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的原則,適度發展糧食深加工,其中玉米要優先滿足飼養業發展需要。

    同時,國家將健全糧食市場體系。完善區域性、專業性糧油批發市場,發展城鎮糧油供應網絡和農村糧食集貿市場。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鼓勵糧食購銷、加工骨幹企業向上下游延伸産業鏈條,發展産業化經營。繼續培育和規範多種糧食市場主體,活躍糧食流通。

    據張平介紹,國家將加強物流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加快改造跨省糧食物流通道,提高糧食物流“四散化”水平。統籌規劃,加大主産區倉儲設施建設與維修改造力度,推進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改善倉儲條件。

    此外,完善糧食流通産業政策。按照堅持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糧食市場準入制度。加強糧食流通領域外商投資管理,促進糧食流通産業健康發展。

我國將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崔清新)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保障糧食安全是各級政府共同的責任,國家將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

    張平指出,國家將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全面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中央政府負責全國的耕地和水資源保護、糧食總量平衡,統一管理糧食進出口,健全中央糧食儲備,調控全國糧食市場和價格,支持各地發展糧食生産,不斷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促進和保護國內農業和糧食産業發展。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地水土資源保護、糧食生産、流通、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糧食發展目標,切實把中央強農舉措不折不扣貫徹到基層,惠農政策不縮不減落實到農戶,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産。主産區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為全國提供穩定的商品糧源。主銷區和産銷平衡區要確保穩定現有自給水平,堅決防止和糾正放鬆糧食生産、忽視糧食生産能力建設的傾向,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加強産銷銜接,完善糧食儲備,提高保供穩價能力。

    張平説,糧食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下一步,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要求,堅持立足於基本靠國內保障糧食供給,進一步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嚴格保護耕地,依靠科技進步,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完善糧食流通體系,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符合我國國情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我國將引導市場糧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周婷玉)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國家將繼續穩步提高最低收購價格,引導市場糧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張平介紹,儘管近幾年糧食價格穩步上升,但農民種糧收入仍然不高,特別是與從事其他産業相比,種糧比較效益明顯偏低,一些地區出現了糧食“副業化”等趨勢。從發展趨勢看,隨著農資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種糧成本將逐步上升。同時,農村留守的勞動力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相對偏弱,連續增産後有的地方出現了放鬆農業和糧食生産的傾向,都對進一步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産造成不利影響。

    張平表示,國家將繼續通過採取價格支持、增加補貼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種糧的比較效益。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辦法。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主産區(縣)轉移支付力度,2011年底前全部取消糧食風險基金主産區地方配套;完善産糧(油)大縣獎勵制度,加大獎勵力度,向商品糧調出量大、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産糧(油)大縣傾斜。增加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繼續向糧食主産區傾斜。

    張平表示,國家將優化財政支出、固定資産投資、信貸投放結構,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重點向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傾斜。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糧食生産。加大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整合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創新投資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和支持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 

我國可開墾耕地不足7000萬畝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周婷玉)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我國宜耕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可開墾成耕地的不足7000萬畝。

    張平介紹,儘管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但受農業結構調整、生態退耕、自然災害損毀、非農建設佔用等因素影響,耕地數量仍逐年減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質量總體偏差,中、低産田約佔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等問題嚴重。

    同時,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耕和秋冬種期間用水矛盾突出;淮河以北地區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2/3,而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1/5;北方部分地區已出現地下水嚴重超採。

    據張平介紹,國家將嚴格保護耕地和淡水等糧食生産資源。具體做法是:

    一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關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種糧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糧食生産專業化分工和産業化經營。

    二是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切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劃定糧食生産區域並予以永久固定。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先補後佔制度,不得佔優補劣。加強耕地後備資源保護。完善耕地保護監督和懲罰機制,加強土地督察和執法監察,堅決遏制土地違規違法行為。加強草原等其他農用土地的保護與建設。

    三是強化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按照糧食生産必須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原則,堅持走節水增産的道路,統籌水資源配置,嚴格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北方地區優化井渠結合的灌溉模式,西北地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搞好重點區域水土保持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地下水保護。

我國去年糧食播種面積比2003年增加1.44億畝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崔清新)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2009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6.35億畝,比2003年增加了1.44億畝。

    張平説,近年來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牧業稅、除煙葉外農業特産稅、屠宰稅,實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逐年加大補貼力度,初步建立了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機制。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保護性收購政策,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實行産糧大縣獎勵政策,完善糧食風險基金制度,逐步減少主産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資金,不斷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轉移支付力度。設立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以糧食主産區為重點,支持做大做強糧食等優勢特色産業。這些政策措施切實讓農民得到了實惠,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張平介紹,2004年國家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價格,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目前,糧食購銷市場化和市場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實現,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在糧食收購中繼續發揮主渠道作用。發展糧食産銷合作關係,發揮糧食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功能,促進糧食産業化經營,提高糧食流通規模化、組織化程度。編制實施《全國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加大糧食倉儲和物流設施建設投入,倉儲物流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我國正研究起草糧食法草案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周英峰、周婷玉)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説,按照國務院部署,發展改革委和糧食局組織相關部門正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研究起草糧食法草案。

    據了解,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糧食法列為五年立法規劃一類項目,要求任期內提請審議。張平表示,國家將加快推進糧食立法。糧食法通過後,抓緊制(修)訂相關配套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

    張平説,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強糧食法制建設,加快制定糧食安全戰略規劃。公佈施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在糧食市場放開條件下,加強了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管,依法管糧取得重要進展。

    據張平介紹,2008年8月,國務院發佈《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明確了中長期保障糧食安全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主要任務。在此基礎上,著手編制糧食生産、流通、儲備、加工等方面的專項規劃。其中,《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已于2009年7月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對各地區今後一個時期的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工作作了具體部署,2010年,安排中央投資65億元用於規劃內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各項工作正在抓緊開展。

 
 
 相關鏈結
· 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就要滿足小麥和水稻的供應
· "糧食安全: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堅持立足國內 確保糧食安全
· 廣東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使儲備糧規模增加17%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