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沙達·伊斯蘭:對話有助於歐盟更全面地認識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專訪:對話有助於歐盟更全面地認識中國
——訪歐洲政策中心亞洲部主任沙達·伊斯蘭

    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6日電(記者張崇防 報道員杜若蘭)歐洲政策中心亞洲部主任沙達·伊斯蘭日前表示,剛剛結束的歐中戰略對話並非重在尋求雙邊關係的新突破,而是旨在通過歐盟高官的一次中國欠發達地區之旅,來增進相互了解和戰略互信。

    本月1日,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阿什頓在貴陽舉行今年4月升級後的首次中歐戰略對話,就如何看待當今世界形勢以及中國的發展、如何建設和發展中歐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伊斯蘭認為,阿什頓此行是她去年11月就任歐盟“外長”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國際旅行,堪稱收穫頗豐。她不僅訪問了北京和上海,還訪問了中國西南部山區省份貴州,她應該由此更加了解中國的另一面,進而了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

    “我沒有到過貴州。但我敢肯定,在阿什頓的眼中,貴州與北京和上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疑,這有助於整個歐盟更加全面地認識中國,更加準確地把握中國的發展目標,更加清晰地界定中國應承擔的國際義務,”伊斯蘭説。

    伊斯蘭説,在這次對話中,阿什頓與戴秉國就雙邊貿易、氣候變化以及國際安全等諸多議題進行了交談,“歐盟在很多方面對中國抱有期待”。

    中國目前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僅居美國之後。中歐經濟合作的規模和進度十分惹人注目,但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日益增多。針對歐洲企業抱怨在中國“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問題,伊斯蘭認為,中國未來有望更大限度地向歐盟企業開放市場。

    提及歐中關係未來的發展,伊斯蘭坦言仍有一些障礙需要跨越。儘管雙方對話的範圍日益廣泛和深入,但為妥善應對人權等敏感問題,歐中雙方都應進一步調整思路。在人權問題上,歐盟不應動輒予以譴責,而可以嘗試用一種更週密、更明智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關切和立場。

    市場準入、貿易以及氣候談判等也可能繼續成為歐中之間生發摩擦的領域。但伊斯蘭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盟,在上述領域與第三國也常存在分歧和摩擦,因此無需“大驚小怪”。

    “的確,歐中關係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正因如此,合作應該取代對抗,”伊斯蘭説。在他看來,化解分歧和消除摩擦的最佳途徑是進行合作。例如,雙方可以在發展低碳經濟、高新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歐盟不應總是糾結于知識産權保護,而應主動地適度開放自己的技術領先領域,這將有助於在日後的對外合作中獲取持久的領先優勢。   

 
 
 相關鏈結
· 萬本太出席“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對話會”
· 歐盟代表積極評價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 "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 “歐盟—中國科技周”開幕 曹健林出席有關活動
· 展示合作成果交流成功經驗:歐盟—中國科技周啟幕
· 第24屆中國—歐盟經貿混委會2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