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相關部門就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財政部和中央農辦、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就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牧區牧業發展和牧民增收,國務院日前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中央財政每年為此安排資金134億元。近日,財政部和中央農辦、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問:為什麼要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目前,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問題面臨嚴峻形勢。一是草原退化嚴重,可利用面積減少,生態功能弱化。二是牧民就業渠道窄,生産生活成本高,收入積累緩慢。由於語言、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牧民轉移就業難度較大,收入主要來源於草原畜牧業。但牧業生産成本較高,牧民依靠畜牧業增收乏力。三是草原保護投入不足,生産扶持力度弱,牧區發展可持續性不強。近年來國家在牧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方面投入較多,但對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業生産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産性補貼政策明顯少於惠農的政策。因此,要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牧民持續增收。

    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是有利於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我國60億畝天然草原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等多種生態功能。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是我國水資源的主要發源地和涵養區,內蒙古、新疆草原牧區是我國華北和西北的兩大生態屏障。從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切實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直接關係到牧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二是有利於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草原牧區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屬於邊遠地區、落後地區和生態脆弱區,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地區和難點地區。與農業相比,牧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弱;與農民相比,牧民的增收渠道更單一;與農區相比,牧區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更大。草原生態惡化、承載力下降,牧民增收緩慢,還將使農區和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從增加牧民收入、促進牧業發展入手,可以有力增強牧區發展後勁,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貢獻。三是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促進構建和諧社會。我國草原牧區既是少數民族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又與12個國家接壤,涵蓋62%的陸地邊界線,承擔著守土護邊的重要職責。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能夠為維持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奠定堅實的基礎。

    問: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牧區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後,是否會影響畜産品供應?

    答: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原則,在全國主要牧區可利用天然草場範圍內,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基本達到草畜平衡,促進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實現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持續增收的雙贏目標。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給予禁牧補助。禁牧期滿後,根據草場生態功能恢復情況,繼續實施禁牧或者轉入草畜平衡、合理利用。二是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實施草畜平衡。根據草原載畜能力,確定草畜平衡點,核定合理的載畜量。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牧民在草畜平衡的基礎上,實施季節性休牧和劃區輪牧。草畜平衡獎勵持續實施,直至形成草原合理利用的長效機制。三是落實對牧民的生産性補貼政策。增加牧區畜牧良種補貼,在對肉牛和綿羊進行良種補貼基礎上,將牦牛和山羊納入補貼範圍。比照農區農作物良種補貼辦法,實施牧草良種補貼。實施牧民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對牧民生産用柴油等生産資料進行補貼,降低牧民生産生活成本。在實行上述政策的基礎上,中央財政鼓勵地方整合有關項目資金,加大對推行牲畜舍飼半舍飼圈養、促進仔畜提前出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進畜牧業生産方式轉變。四是加大對牧區教育發展和牧民轉移就業培訓的支持力度,提高牧區教育水平,促進牧民轉移就業。五是建立績效考核和獎勵制度。中央財政將補助資金切塊下達到省(區),實行目標、任務、責任、資金“四到省”機制,由各省(區)組織實施。中央財政按照各地草原生態保護效果、地方財政投入、工作進展情況等因素進行績效考評,每年安排獎勵資金,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省份給予資金獎勵。

    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根本目的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牧民增收,不會對畜産品供應産生影響。因為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不是簡單減少牲畜飼養量,而是要大力推行舍飼半舍飼圈養和劃區輪牧,提高牧區畜牧業生産水平,使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我國是世界上第一産肉大國,人均肉類佔有量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綜合生産能力較強。近年來,由於農區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牧區畜牧業産值和畜産品産量佔全國的比重逐步降低,牧區保障畜産品供給的壓力也大為減輕。從長遠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後,草場生産力將不斷提高,草原草場承載能力將日益增強,有利於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畜産品的有效供給。

    問: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實施範圍有哪些?中央財政補助獎勵資金是如何安排的?

    答:從2011年開始,在內蒙古、新疆(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雲南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中央財政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34億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一是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由於我國草原類型多樣,各地草場産草量和載畜能力存在差異,以全國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財政按每畝6元給予補助。二是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載畜量的基礎上,以全國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財政按每畝1.5元對未超載放牧的牧民給予獎勵。三是落實對牧民的生産性補貼政策。增加牧區畜牧良種補貼,在對肉牛和綿羊進行良種補貼基礎上,將牦牛和山羊納入補貼範圍;實施牧草良種補貼,對8省(區)0.9億畝人工草場,按每畝1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實施牧民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對8省(區)約200萬戶牧民,按每戶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四是安排獎勵資金。中央財政根據各地績效考評結果,安排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省份的獎勵資金。

    問:怎樣確保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得到有效落實?

    答:為將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落到實處,把這一惠及廣大牧民的大事辦好,財政部、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組織實施工作。一是處理好兩個關係。在政府與牧民關係方面,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也要突出和發揮牧民主體作用,按照有關法規制度的規定,切實履行好生態保護的義務。在中央與地方關係方面,中央要制定相關政策,加大財力投入,但避免大包大攬。地方政府要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政策,切實加大地方投入,落實監管責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二是銜接好現有草原生態保護政策政策。將退牧還草飼料糧補助政策、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政策併入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三是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責任追究;地方政府要將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納入政府和村組年度考核範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健全禁牧管護機制: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草原監理和管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省(區)、地市、旗縣、鄉鎮和村上下聯動的管護網絡;將監理管護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完善草畜平衡核查機制: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要不斷完善草原載畜量標準和草畜平衡核定辦法,加強對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地方政府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機制,採取草畜平衡公示、牧民自行申報、旗縣政府抽查和社會監督舉報等多種措施。

 
 
 相關鏈結
· 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 農業部:《中國生態大講堂》關注草原生態保護
· 內蒙古自治區將加快建立草原生態恢復補償機制
· 西藏試行草原生態保護獎勵 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