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特稿:“十二五”——世界的理解與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謀定而後動,治國之良策。

    1953年以來,中國已謀劃和實施了十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由此,“十二五”規劃的思路和精髓已經清晰可見。

    “十二五”規劃,關乎中國未來,同時牽引著世界目光。理解與信心,這是世界對中國未來傳遞的信息。

    節點——世界的視角

    海外人士或媒體普遍注意到,中國著手制定“十二五”規劃正值一個喜憂參半的時刻,一方面“十一五”規劃取得了光輝業績,另一方面中國當前又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中華商報》指出,在即將過去的“十一五”,中國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週年慶典和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中國的經濟規模先後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都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這家報紙也注意到,當前世界經濟正在步入後危機時期,全球供求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國際貨幣戰、貿易戰風聲鶴唳,中國的周邊外交難題接踵而至。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也面臨不少問題:收入分配的失衡,貧富差距的擴大,醫療、教育、社保等改革都進入了關鍵時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在抵禦全球金融危機過程中表現出色。但當前收入分配的差距擴大、資源消耗的快速增長也給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注意到,十七屆五中全會是在中國面對日益迫切的經濟轉型壓力,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研究和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

    從海外輿論可以看出,在“十一五”即將結束,“十二五”呼之欲出之際,中國政府和人民正站在一個新的發展節點上,既有理由為過往的成績感到自豪和喜悅,更有必要整裝待發,踏上新的征程。

    轉型——世界的理解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可以斷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關鍵語匯。對此,海外媒體和人士予以深刻理解和高度認可。

    《澳門日報》的社論指出,目前,投資依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服務業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仍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單位GDP能耗更遠超世界平均水準。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總體來看,中國的産業仍處於國際産業鏈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趨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勢必在新一輪競爭中拉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加拿大中國問題專家侯秉東認為,無論從環境方面,還是從增加內需、減少對出口依賴等方面看,中國都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減少對土地和人民的負面環境影響,逐步使其製造能力進一步升級至價值鏈的上方,加快服務業的發展,使得經濟組成部分中服務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認為,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方式難以持續下去。下一個5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仍應是中國發展的重點。這不僅對於未來5年,甚至對未來10年、15年的中長期發展都非常重要。

    “‘十二五’規劃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應重點著力於經濟結構的轉型、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和環保、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強調一個更為均衡、可持續和公平的增長模式,在重‘量’的同時也重‘質’,這符合低碳、公平和以人為本的全球發展潮流,”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説。

    德國《世界報》説,“十二五”規劃將使中國告別過去那種不計代價追求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使農民和城市農民工的利益不再受到損害,停止對自然資源不計後果的掠奪式開發。

    “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助於解決全球失衡問題,”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勞倫斯·格林伍德説。

    世界關注著中國,中國影響著世界。可以説,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將會對全球經濟作出貢獻。

    未來——世界的信心

    十七屆五中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那麼,中國能不能打贏這場“攻堅戰”?國際輿論對此傳遞出了信心。

    針對中國要在2020年全面打造小康社會,馬來西亞和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陳凱希相信,以中國當前的發展速度來看,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困難。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改進民生,促進社會公平,這有助於解決貧富懸殊和發展不均的問題。他認為,中國今後將産生更多的中産階級,以促進社會穩定。

    美國《中華商報》指出,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給中國經濟轉型帶來千載難逢的“緩衝區”,美歐經濟重新回到穩定增長尚需時日,國際資本流向仍然對中國有利,經濟轉型的成本還不算高昂。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受進一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動,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沿著過去20年快速發展的軌跡前進。

    世界對中國充滿信心。(執筆記者包爾文、趙卓昀;採訪記者高原、丁其林、石莉、劉向、顏亮)

 
 
 相關鏈結
· 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十二五規劃建議的意見
· "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 從"十一五"科技進步和創新看"十二五"發展途徑
· 台灣各界普遍看好大陸“十二五規劃”龐大商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