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障--民主法治建設成就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1日   來源:人民日報

    ○ 90%以上設區的市級政府和80%以上縣級政府建立了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 31個省級政府建立了新聞發佈和發言人制度,建立行政機關門戶網站43932個

    “十一五”期間,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效擴大,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健全,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現代化建設獲得重要政治保障。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誌。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也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

    依法行政,首先要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十一五”期間,政府立法取得明顯成果。在立法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立法領域上,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在立法機制上,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形成常態。

    2004年至今,國務院法制辦共將67件行政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法律議案49件,制定行政法規168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行政執法數量多,涉及面廣,影響深。然而,在執法中“同案不同罰”、“同事不同辦”、“合法不合理”等現象的存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為規範行政執法,全國各級政府繼續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從2004年至今,全國已有183個設區的市級政府和830個縣級政府實行了綜合執法;清理行政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取消不合法的執法機構8289個,清退不合格的執法人員8.9萬人。行政執法主體不合格、無執法依據或者依據不合法的現象明顯減少,亂處罰、亂收費、亂攤派等“三亂”現象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曾幾何時,“紅頭文件”過多、過濫甚至“打架”現象,“暫行規定”、“試行規定”實行幾十年無人過問,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

    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大了對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監督力度,加強備案審查,維護法制統一。各級地方政府在國務院指導下,積極探索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四級政府、三級監督”的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湖南、四川等一些地方還探索實行了規範性文件“三統一”制度,由政府法制部門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佈,沒有“統一編碼”的規範性文件一律不得發佈,發佈也無效。

    從2004年至今,國務院共審查各地方、各部門報送備案的法規規章9623件,對存在問題的307件法規規章作出處理,各省級政府共收到省直部門和設區的市級政府報送備案的規範性文件56477件,對存在問題的2539件作出處理,90%以上設區的市級政府和80%以上縣級政府建立了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有效維護了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公開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現代政府的重要特徵。

    2007年國務院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並於次年施行,這標誌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截至目前,31個省級政府建立了新聞發佈和發言人制度,建立行政機關門戶網站43932個。政府信息公開範圍不斷擴大,公開方式不斷創新;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從今年開始,推行財政預算公開,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設支出、行政經費支出預算和執行情況都公開透明。今年初,國務院一些部門在網上公開了去年的部門預算和執行情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政府究竟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老百姓可以心中有數。

    以往,政府往往習慣於以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對經濟、社會進行管理,以權力來配置資源,這種典型的權力導向型管理方式隨意性大,行政管理相對人往往無所適從。

    隨著2003年行政許可法的出臺,各級政府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大幅度精簡行政審批項目,中央一級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992項,佔原有審批事項總數的一半以上,地方各級政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77629項,有力地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

    “高效、便民”是行政許可的原則。近年來,各地方、各部門不斷創新行政許可方式和行政許可實施機制。截至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2.8萬個綜合性行政服務中心,採取“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門受理、簡化表格、並聯審核、一口收費”等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方便人民群眾。一些地方還建立了“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形成了省、市、縣、鄉(鎮)、村(社區)五級政務服務網絡體系。

    以前,群眾找政府部門辦個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如今,政府服務到田間,到社區,到身邊。

    “要以轉變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説。

    政治體制改革,繼續穩步前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完善人大代表選舉制度,使之更充分體現人民意志,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如何消除人大代表選舉中的城鄉差別,解決人大代表中“官多民少”現象?

    今年3月14日,修改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獲得通過,此次修改擴大了群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範圍和途徑:取消了城鄉選舉差別,實現“同票同權”;人大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基層代表,特別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切實解決“官多民少”現象;規定“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有效保護了選民自由表達意志,這標誌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除了修法之外,“十一五”期間,人大立法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監督法為代表的一批重要立法,更加夯實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監督法的頒布與實施,讓人大監督工作更加有法可依,這對於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民主,需要“人”來實現。幹部管理的法制化,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十一五”期間,“制度管人”成果豐碩。2006年,中央集中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等五個文件。此後,陸續出臺了若干個公務員法配套法規文件。2009年,中央又印發《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這些法規文件總結了幹部制度改革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幹部管理制度體系。

    近年來,民主、公開、競爭、擇優貫穿幹部工作全過程。民主推薦成為幹部選拔任用的基礎環節,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幹部考察預告制、任前公示制、任職試用期制和任職回避制普遍推行,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開始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成為幹部選拔任用方式的重要補充。公務員錄用實行“凡進必考”。幹部教育、幹部監督等制度不斷完善。

    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十一五”期間,各級黨組織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積極探索“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按地域組建、依託行業協會(專業協會)組建、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鏈(項目、樓宇)上,以及通過在外出務工經商黨員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動黨組織等多種形式,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實現了黨組織的有效覆蓋。2006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投入資金近120億元,全國新建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15.6萬個,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條件也不斷得到改善。(記者 秦佩華 白龍)

 
 
 相關鏈結
· 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四川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 付雙建:推進法治工商建設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法制辦副主任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法治保障
· 福建省部署十項措施為五大戰役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